王建軍
(魯東大學2008級教育碩士研究生,山東 煙臺)
摘 要:學生管理工作如春風化雨,妙在細無聲。管理者在具有真誠的愛心和淵博的知識基礎上,以校園文化為載體,通過民主的作風和藝術的語言,進行隨機教育和心理咨詢,使道理“隨風潛入夜”,印入學生心田。
關鍵詞:中職教育 學生管理 情感教育
社會的發(fā)展,經濟的繁榮,科技的進步,賦予了中職學校新的歷史使命。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如何適應時代的要求,將學生培養(yǎng)成品德高尚、人格健全、智能統一的高素質人才,學生管理的方法多種多樣,根據我做學生工作多年的經驗,我認為育人工作如春風,妙在“細無聲”,以情育人便是學生管理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以情育人的基礎:真誠的愛心和淵博的知識
1.真誠的愛心是以情育人的前提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事業(yè),那么它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yè)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位完美的教師。”“所謂師者,指引之功也”。熱愛事業(yè),才能干好事業(yè)。熱愛學生是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具體體現,是教師的傳統美德,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有陽光”。沒有真正的愛,便沒有真正的教育。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溝通師生關系的紐帶,是一種無形的巨大教育力量。
2.教師知識淵博有利于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完成育人的目標
教師的學識是否淵博,對學生的心理活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知識淵博的教師,會使學生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學生管理是一門知識性、時代性、藝術性較強的科學,要搞好學生的工作,學生管理者除有強烈的事業(yè)心、高度的責任感、真誠的愛心外,還要有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和美學等政治思想教育專業(yè)知識;還要有包括中外史學、法學、文學、藝術、邏輯學、及自然科學等文化基礎知識。培根有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豐富的知識則使人自信、堅強、理智,各學科的全面發(fā)展是人格健全發(fā)展的智力基礎。深厚的感情來源于正確的理論基礎和立場觀點,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個墨守成規(guī)的教師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無疑是一種近乎災難的障礙”。學生工作者必須及時地學習新理論、吸收新知識、開闊新視野,不斷充實、完善、豐富自己,就能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使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富有時代氣息,培養(yǎng)出現代的人才。
二、以情育人的方式:民主的作風和藝術的語言
1.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在學生心目中,學生工作者不應是警察而應是朋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學生工作者要將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弟妹,甚至自己的過去,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關心學生、激勵學生”的原則出發(fā),與學生達到相互理解,做到思想上溝通,感情上融洽,促進師生間的彼此信任。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管理工作,僅以情感人是不夠的,還要三分含情,七分敘理,要以理服人。情是說理的基礎,理是感情的升華,沒有情的說理會蒼白無力,沒有理的感情將流于庸俗。只有情理交融,才能使學生容易接受,從理性上提高認識,從思想上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齊心協力完成共同目標。學生正處在情感脆弱時期,渴望友情,希望理解,學生工作者對于學生的功過是非,不能不加選擇地濫用獎罰手段,不恰當地使用物質刺激,要與他們以心交心,真誠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討問題,以思想友情打動對方,使其心情舒暢地自覺接受教育,而不是讓人感到在強制和灌輸。
2.以藝術語言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學生工作者主要是通過語言媒介使教師和學生之間達到心理上的溝通,因而講究語言藝術,是使學生思想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條件。話有三說,巧說為妙,身為老師,尤其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對學生思想教育的語言要有愛心,充滿真情;要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要量體裁衣,對癥下藥。對犯錯誤的同學,不是采取姑息遷就的態(tài)度,而是進行嚴肅的批評,指出其錯誤的原因、危害,指明改進的方向、方法。當然,根據當代中職學生的心理現狀,批評要緊密聯系實際,采取恰當方式,講究批評藝術。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只有在尊重學生基礎上的教育,才易被學生接受,達到預期的目的。對學生的批評教育,要體現在“四寓”中,要寓批評于表揚之中,寓批評于尊重之中,寓批評于幽默之中,寓批評于寬容之中,使你講的道理象春風化雨,點點入地。
三、以情育人的途徑:校園文化、隨機教育和心理咨詢
1.寓教于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校園”這一特定的區(qū)域里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所培育出的文化環(huán)境和精神氛圍的綜合個性表現。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既能鞏固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成果,提高育人質量,又能促進教育現代化。學生是最具活力的青春一代,對于他們,要積極開展健康有益、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活動,用高格調的精神產品陶冶學生的情操。積極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活躍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有利于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寓思想教育于各種文化活動之中,寓教于樂,就會產生“良藥不苦,忠言不逆耳”的良好效果,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激發(fā)他們的“五愛”情感。
2.隨機教育,了解、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隨機教育是通過隨機事件,及時幫助學生解開扣子、明辨是非。學生工作者要善于發(fā)現隨機教育的素材,準確把握隨機教育的時機,正確掌握隨機教育的要領。隨機教育并非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是要舉一反三,及時發(fā)現苗頭,防患于未然。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尊重、理解學生,以飽滿的熱情關心、幫助學生,以平等、真誠、公正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和理解學生是學生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要求。理解是尊重的基礎,尊重是團結的條件,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良方。
3.了解學生心理矛盾,排除學生心理障礙
現在的學生由于受社會上不良信息、不良現象和各種思潮的負面影響,在思想道德建設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心理發(fā)展尚不成熟,個性發(fā)展尚不穩(wěn)定,受認識、情感、意志發(fā)展等方面的制約,心理承受能力還比較脆弱,一旦自尊、交往、自我實現等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礙。學生工作者可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在心理方面給咨詢者以幫助、啟發(fā)、引導和教育,通過聽取咨詢對象的主訴和交談、接近、觀察、了解,給咨詢者以建議、暗示或誘導,以緩解其心理矛盾,排除其心中苦悶,扭轉其心理偏差,消除其心理障礙,健全和完善他們的心理素質,塑造他們的崇高品格。
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門高難度的軟科學,要做好它,不僅需要學生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努力工作,更需要學校各部門、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本文所述的以情育人法在實際工作中應同尊重學生人格、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動、學生自我管理等方法結合運用,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工作者影響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