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華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不難發(fā)現(xiàn),低年級學生在識字中,音、形、義三方面,字形是難點,解決了這一問題就為提前閱讀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那么,如何突破這一難點呢?下面我就字形教學談談我的體會。
一、教學生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
學生在充分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是培養(yǎng)識字能力的捷徑。當然自學不等于老師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知識,這樣的所獲才扎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
二、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突破字形難點
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勞,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情緒,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促使有意注意的發(fā)展。以下介紹我采用的幾種趣味識字方法:(1)、編口訣。(2)、排隊組字。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卡片打亂,發(fā)給每人一張,讓他們到講臺前來組成老師讀出的生字,全體學生認讀和評議。(3)、搶卡片。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后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得多誰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4)、編故事巧記字形。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和構字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
三、閱讀課外書識字
新生在入學5-7周左右,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并利用音節(jié)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
四、在生活中識字以鞏固字形
漢語是母語,學生在生活環(huán)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同學、親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廣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裝物等,可以說,漢字無處不在。引導學生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也不失為一個課外延伸的好辦法。
(作者單位:河南省范縣城關鎮(zhèn)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