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父子相隱”與“大義滅親”的合理性

      2009-04-06 05:54:30田震青
      群文天地 2009年3期
      關(guān)鍵詞:相隱禮法親親

      在中國法律文化中,“父子相隱”為人們所認同,“大義滅親”同樣為人們所稱道,而且較之“父子相隱”更為高尚。既然肯定“父子相隱”為何又要求“大義滅親”,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矛盾?

      “父子相隱”的思想來源于孔子“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理論。后被漢代統(tǒng)治者列入國法,叫做“親親得相首匿”,“首匿”即包庇、隱瞞。到了隋唐則被規(guī)定為“同居相為隱”,意思是同居在一個家庭里的人可以互相隱瞞,不必承擔舉告和作證的責任,同時該原則不僅適用于有血緣親屬關(guān)系的人,也擴大適用于奴仆和主人?!案缸酉嚯[”的原則自規(guī)定后,歷朝歷代都以某種形式給予認可并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按罅x滅親”的典范莫過于宋朝的包拯,他處死了自己的親侄兒,而這位侄兒的母親正是對包拯有著養(yǎng)育之恩的嫂子。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們所推崇,并認為包拯乃鐵面無私的清官,其行為合乎社會的道德標準,“大義滅親”因此成為了人間美談。

      從表面上看,“父子相隱”的原則不要求舉告和作證,而“大義滅親”不但可以舉告和作證,為官者還可以親自對自己的親屬做出法律懲罰,二者是自相矛盾的。但是二者在漫長的中國古代史上又是并行不悖的,甚至時至今日人們依然把敢于“大義滅親”者視為心目中的英雄,既然如此,就不能簡單地只從表象上來看待這個問題,在它們的背后必然有一個統(tǒng)一的被普遍認可的共性的東西在起作用,而這個東西只能到傳統(tǒng)文化里面去尋找。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來,儒家思想逐漸取代了其他流派的思想成為人們政治法律生活的主流,并通過統(tǒng)治者的強制推廣深深影響了普通民眾。儒家強調(diào)禮法之治,“禮”是最高的行為準則,孔子更是強調(diào)“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不符合禮法的一律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也不要行動。在追究法律責任上,董仲舒的《春秋決獄》具有代表性,審理案件需按照《春秋》所體現(xiàn)的精神作為依據(jù)。案件事實本身往往并不具有最終的決定意義,關(guān)鍵是動機,這就是所謂的“原心論罪”。只要動機符合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要求,即使觸犯國法也可從輕處理,反之應當嚴懲不赦。董仲舒說:“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在這里,董仲舒“引禮入律”“禮律結(jié)合”,儒家思想法律化,使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有別于世界上其他國家。

      “禮”這一現(xiàn)象最初來源于西周統(tǒng)治者的祭祀活動,一開始并不具有行為規(guī)范的意義。隨后經(jīng)過逐步發(fā)展才有了規(guī)范的意義,“周公制禮”是“禮”取得國家法律地位的標志。“禮治”與宗法等級制密切相關(guān),宗法即以血緣為紐帶調(diào)整家族內(nèi)部關(guān)系,維護家長、族長的統(tǒng)治地位和世襲特權(quán)的行為規(guī)范?!岸Y”的基本原則就是“親親”“尊尊”,強調(diào)親疏有別,貴賤有別。要維護家長、族長,乃至君王的權(quán)威,“親親”“尊尊”是必須的,這樣就在整個社會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級,不同的等級享有不同的特權(quán),各個等級之間都要遵守自身的行為準則,其內(nèi)容就是“禮”的規(guī)定?!坝H親”主要就是儒家所說的孝,即子女要聽從父母特別是父親的教導,服從父親的意志,對父親和其他長輩要尊敬,歸之一句話:在一家之中父親擁有最大的權(quán)力,在一族之中族長擁有最大的權(quán)力?!白鹱稹笔侵赶录墝ι霞?、臣民對君王的尊敬和服從。這實質(zhì)上是一種從家庭、部族權(quán)力中引申出來的孝,與“親親”所要求的孝是一致的,只不過這種“孝”體現(xiàn)的是臣民對君王的“孝”,即忠誠。孝與忠誠都是維護“禮”期望建立的社會秩序的必備條件,兩者是統(tǒng)一的,有著共同的目標。所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家和孝的文化。

      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子為父隱”就符合“禮”的邏輯。相對于父而言,子的社會地位卑賤,子理所當然不得告發(fā)父,因此也就維護了父的權(quán)威,在社會中形成一種上尊下卑的上下等級觀念。侵犯父權(quán)的人就會被稱為“逆子”,為社會道德所不容;同理,侵犯王權(quán)就是“逆賊”“奸臣”,為國法所不容。若“子不為父隱”也就等于賦予了子侵犯父權(quán)的權(quán)利,“禮”的秩序就會遭破壞,皇權(quán)不保,整個社會也將陷入混亂。規(guī)定“子為父隱”是維護依據(jù)“禮”建立起來的社會秩序的內(nèi)在要求,在禮法文化中這樣的規(guī)定無疑有充分的邏輯道理。儒家思想特別注重天理倫常,既然“子為父隱”,那么“父為子隱”也是人之常情,也有利于鞏固父權(quán)。但是“子為父隱”并非適合于所有的犯罪,如十惡罪的前三惡謀反、謀大逆、謀叛就不適用,這又應當如何解釋?我們也只能從“禮”中去找原因。漢武帝之所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并非出于一時沖動,而是儒家之禮法認為皇帝在整個社會之中具有最高的權(quán)威,握有生殺予奪之權(quán)力,同時又要求臣民對皇帝保持應有的忠誠。這樣的思想當然符合統(tǒng)治的需要,因此,在“禮”中,君權(quán)是至高無上的,侵犯君權(quán)就等同于危害國家的安全,是最大的罪惡,任何人只要犯此罪都不能赦免?!白訛楦鸽[”不可能包括謀反、謀大逆、謀叛這三種罪,相反,隱瞞不報則有罪。因此,隱以及不得隱最終都符合統(tǒng)治者的利益,符合“禮”的精神。

      “大義滅親”無疑是痛苦的,但是在歷史上卻不鮮見?!岸Y”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而“滅親”顯然與之相違背。實際上,滅親最大的理由在于某人的行為危及了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利益或著危害了公共利益,以至于國法不容、天理人情不容。滅親的行為不但不受鄙視,反倒成為英雄行為。禮法文化有趣的地方正在于此,看似矛盾卻隱含了更為深刻的道理。

      總之,不管是“父子相隱”還是“大義滅親”,都服從于禮法文化的基本要求,維護禮治形成的社會秩序,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其合理性在于儒家禮法文化的本質(zhì)。

      參考文獻:

      [1]梁治平著.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田震青,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08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理論。)

      猜你喜歡
      相隱禮法親親
      親親相隱
      2010年以來國內(nèi)“親親相隱”制度研究述評
      握手親親
      幼兒100(2021年11期)2021-04-25 13:06:08
      禮法之治與泰始律令
      法律史評論(2019年2期)2019-05-21 01:01:24
      禮法文化中的“情實”問題及其巫術(shù)淵源
      法律史評論(2019年2期)2019-05-21 01:01:20
      一萬次親親
      親親你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晏子論禮
      山東畫報(2018年7期)2018-05-14 15:16:25
      論“親親相隱”制度在刑事訴訟中的運用
      法制博覽(2018年27期)2018-01-22 18:45:07
      蘇軾的禮法融合及其意義
      法律史評論(2017年0期)2017-07-09 03:44:00
      澄城县| 隆子县| 邹城市| 长沙县| 荆门市| 喜德县| 九龙城区| 应城市| 白河县| 嘉义县| 长春市| 中宁县| 道孚县| 湘潭市| 龙岩市| 韶关市| 那坡县| 孙吴县| 博兴县| 平阴县| 陆川县| 惠安县| 祁阳县| 巩留县| 花垣县| 武平县| 常德市| 克东县| 门头沟区| 北海市| 商河县| 石景山区| 漳平市| 苏尼特左旗| 安平县| 定南县| 乌鲁木齐县| 金湖县| 常德市| 乐昌市|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