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岳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不斷培養(yǎng)出大批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才能滿足時代快速發(fā)展的需要。而要實現創(chuàng)新人才的大量涌現,學校教育必須實行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心理品質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心理品質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呢?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質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良方之一。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質疑是為了達到良好教學效果而采用的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針對性的質疑方法,它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原理和思維方法進行,是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獲得好的教學成效的具體方法。現通過多年物理課堂教學的實際體會,結合具體問題,來討論幾種創(chuàng)造性質疑方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的質疑方法
1、誘導設疑:顧名思義,就是抓住時機,采用循循善誘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運用他們的才智,自己獨立解決問題。這種設疑的關鍵在“誘”,核心在“導”,就是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出現停滯閉塞時,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來誘導學生疏通思路,使思維活動順利發(fā)展。例如:一臺抽水機的功率是3.6kw,機械效率為83.3%,現抽水6min,可以把多少m3的水抽到20m高的水塔上?這是一道多步驟的綜合計算題,學生不經過深入分析往往不知道從何下手,應該先求解哪個物理量。這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步驟設疑引導學生找到解題的思路: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及公式V=m/p,求V需先求什么?求re,m=G/g):求m需先求什么?(求G,G=W有/h);求G需先求什么?(求W有,W有=ηW總),求W有自需先求什么?(求W總,W總=Pt),由于其中的P、t均已知,總功W總可求。教師通過以上的設疑和誘導,學生步步跟進,就可以理順解題的思路。使學生的思路得到有效鍛煉,久而久之,一種解題的慣用思路自然形成。2、興趣設疑:通過設疑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常用又絕妙的教學方法。因為興趣是鼓舞人們去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力量。當人們對某事物有強烈興趣時,會排除一切困難阻礙,想方設法開拓思路,堅韌不拔地解決問題,甚至創(chuàng)造出解決問題的奇跡!比如在學生學習初二物理知識后,可向學生提出:假如重力消失了,自然界將會發(fā)生什么新的變化?天空還下雨嗎?水還從高向低處流嗎?大氣壓大氣層還存在嗎?平常燒水時水的沸點還是100攝氏度嗎?用天平還能測量物體的質量嗎?人還能穩(wěn)穩(wěn)地站立在地面上嗎?海水還會果在海里嗎?月球還會繞地球轉嗎?……讓學生帶著許多問題的猜想,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主動探索,把許多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達到加深理解,綜合掌握。
二、研究性學習的質疑方法
1、遞進設疑:為了使學生的思維不停留在已經明白的事物上,達到開拓思路的目的,教學時,可先使學生生疑,然后再用遞進的方法設疑,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探索。比如在學生學習了初二物理中密度、浮力、物體的浮沉條件、慣性、大氣壓的變化等知識后,可先向學生提出問題:氣球為什么會上升?氣球會一直上升嗎?氣球上升到一定程度為什么會漲破?如果氣球不漲破,上升到最后將做怎樣的運動?采用以上遞進式設疑。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事物原理永不滿足的追求精神。同時,還能使課堂更為活躍,學生,情緒飽滿而輕松。
2、懸念設疑:激起懸念,猶如小說在情節(jié)向前推進或在高潮出現之際,突然中途打住,讓它暫時懸掛起來,給讀者心理造成一種期待的情境。在教學中,通過設疑問題來設置懸念,讓學生對事物的成因充滿好奇,使學生帶著心理上的期待情境從事學習,以增強求知欲望。比如在講授動能和重力勢能互相轉化時,可以演示“單擺碰鼻子”的實驗。即取一個鐵球作為單擺擺球,用線把它懸掛起來,把鐵球移離平衡位置,從貼近教師鼻子處,由靜止放開小球,教師站立不動,當鐵球蕩過去又蕩回來時,會十分地靠近教師的鼻子,卻總不會碰著。此時提出問題:為什么鐵球蕩向教師鼻子時,教師一點也不怕被碰著呢?這其中有什么奧妙嗎?可以用什么物理知識進行解釋?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懸念學習知識,可以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從中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所在,自然會收到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討論性學習的質疑方法
1、爭論設疑:就是通過設疑來引起學生爭論,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辨證。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打破課堂的沉悶,還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把釋疑權交給學生,這在當前的新課改實驗教學中運用得最為普遍。比如在初二物理《做功了嗎》的教學中,關于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教學,教師可以舉例;舉重運動員把杠鈴舉到頭頂,停留了一秒鐘,由于不夠穩(wěn)定,運動員舉著杠鈴向前跨出了2步,在杠鈴被舉起、停留、向前走步的三個過程中,運動員做功情況怎樣?對這個問題,學生會各抒已見:有的說三個過程都做功或者都不做功;有的會說停留時不做功,另外兩個過程做了功;有的會說只有舉起過程做功,其它兩過程不做功;有的可能說只有向前走動時做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別說說各自觀點的依據,最后由教師分析總結出正確答案,這樣通過爭論,不但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物體做功兩個必要因素的理解,還鍛煉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性,使學生的智力得到了發(fā)展。
2、邏輯設疑: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條件,不僅使他們充分運用概念和邏輯判斷、邏輯推理等手段來獲得新的知識,還使他們按照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從已知到未知,從現象到本質的順序,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和思考。比如在進行“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教學時,教師可先問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對一個正方體來說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大小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的大小又南什么因素決定?讓學生進行充分思考并解答,這樣順著邏輯順序設疑??梢院芎玫靥岣邔W生思考的習慣和思考的嚴密性,對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好處。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實驗教學過程中,更多更好地采用創(chuàng)造性質疑方法進行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心理品質,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即創(chuàng)新能力的初步形成,進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大批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都將取到極為良好的可喜功效。
由此可見: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質疑,是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