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巖
心律失常在臨床上常見,以室性早搏更多見,可由各種原因引起,輕重不一,持續(xù)時間不等,大部分患者先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如美西律、普羅帕酮、利多卡因、胺碘酮等,療效不佳時加用門冬氨酸鉀鎂靜滴,亦可單純應用門冬氨酸鉀鎂注射液?,F(xiàn)觀察內蒙古包頭市第四醫(yī)院治療的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00例心律失常患者,均來自本院門診及出院復診者,男75例,女25例;年齡35~75歲,平均58.6 歲;病程2個月~25年;發(fā)作的誘因為情緒激動、生氣、過勞、夜眠不良時發(fā)作;部分患者活動后自覺減輕,休息或安靜時較多。心律失常類型以室性早搏為主,約占80%,表現(xiàn)為偶發(fā)室性早搏5例,頻發(fā)室性早搏60例,包括頻發(fā)多源及頻發(fā)多形;成對室早或短陣室速15例;房性及交界性早搏20例,約占20%。病因為冠心病45例,支氣管肺感染20例,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15例,病因不明者20例。臨床表現(xiàn):絕大部分患者有心悸、胸悶、胸憋、氣短等,少數(shù)患者有頭暈、乏力,個別患者有“落空感”或“心下沉感”。實驗室檢查有低血鉀低血鎂者5例,其余為正常范圍,無高血鉀改變。
2 治療方法
除偶發(fā)室性早搏未予治療外,其他類型心律失常均以門冬氨酸鉀鎂注射液20 ml加入0.9%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靜脈滴注,療程為14 d,復雜或難治性心律失常加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如美西律、普羅帕酮口服,個別患者加用胺碘酮口服。對原發(fā)疾病應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
3 結果
見表1、2、3。
從表中可看出,癥狀改善明顯的75%~80%,早搏次數(shù)減少約58%~100%,其中復雜或難治性早搏同時加用美西律150 mg,3次/d,口服或普羅帕胺 150 mg,3次/d,口服,個別重癥加用胺碘酮口服,可增加門冬氨酸鉀鎂的療效。療程結束后顯效+有效患者達85%,無效患者占15%+。
4 討論
本組100例早搏(室性、房性、交界性早搏)患者,經(jīng)門冬氨酸鉀鎂靜脈注射后總有效率達85%,無效率15%,說明本藥可作為單用或合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均有療效。因其反應輕,注意劑量及靜滴速度,一般無不良反應。對糖尿病、病態(tài)竇房結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脫水者慎用。
門冬氨酸鉀鎂注射液是含門冬氨酸鉀鹽和鎂鹽的混合制劑。門冬氨酸是人體內重要的氨基酸之一,在人體內生化代謝起重要的作用,有很強的細胞親和力,作為鉀、鎂離子的載體重返細胞內,提高細胞內鉀離子濃度,發(fā)揮鉀鎂離子作用。
鎂離子是細胞內第二大陽離子,有“能量離子”之稱。在人體內涉及有300多個酶學改變。心血管系統(tǒng)中許多酶系統(tǒng)的激活需要鎂離子,尤其對Na+-K+ -ATP酶和心肌腺苷環(huán)化酶的激活,對維持心肌線粒體完整性和促進氧化磷酸化過程起重要作用。亦是鈣離子“天然拮抗劑”,抵制Ca2+內流[1]。
鎂離子影響心肌電生理特性是低鎂時心肌興奮性增高,自律性增高,傳導性增高,而發(fā)生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補鎂可降低興奮性、自律性和傳導性,有利于消除折返、自律性增高或觸發(fā)活動引起的心律失常。與鎂可激活Na+-K+-ATP酶,有效補充細胞內失鉀,延長心肌不應期,使心肌復極均勻化,消除折返激動,調節(jié)細胞膜鉀與鈣離子轉逆,抑制細胞后除極的震蕩電位有關。因此,對低鉀、低鎂和非低鉀低鎂的心律失常均有效。尤其對低鉀低鎂者更好。鎂離子可維持細胞內外鉀鈣離子平衡。缺鎂可降低細胞內鉀致心律失常,缺鎂引起鈣離子內流和細胞內鈣增高。鎂離子對心肌細胞內電穩(wěn)定性作用,可提高室早室顫閥值,也可抑制早期后除極引起觸發(fā)活動,防治心律失常[2]。
參 考 文 獻
[1] 吳鵬飛,徐振國,詹云龍.鎂劑綜合治療變異性心絞痛的療效觀察.臨床薈萃,1998,13(19):898-899.
[2] 王肖龍. 鎂與心細. 國外醫(y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1998,25(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