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琦
潺潺的山泉自山澗流下,汩汩的溪流隨著石子的撞擊叮咚作響。驀然間,感覺似松風(fēng)充盈胸間,遠觀萬山青,鳥鳴澗,一線飛瀑一線天,驚嘆世間之奇觀。
面對自然精雕細琢的畫卷,卻能讓人在歲月的流逝中如拾荒者一般拾起一段段令人遐思的時光,雖然短暫卻美麗。這些都會化為萬般感慨沉淀于胸,了然于心。自然本身的和諧與靈動是無法復(fù)制的美。或是置身碧波蕩漾的湖畔,或是立于壁立千仞的崖巔,吐出心中的郁結(jié),對靈魂進行一次圣潔的洗禮?!爸钦邩匪?仁者樂山”,常人也能感悟到自然的和諧,并在感悟中生出些許人生的慨嘆。
面對自然,歐陽修有文:“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古往今來,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抑或?qū)こ0傩?都對自然的美麗欷歔不已,對特有的人文景觀更有著獨特的情感。蜿蜒西湖的蘇堤,傍湖而建的岳陽樓,承載著先哲智慧的敦煌……無不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一個國家的人文景觀總是衍生于其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之間。中國,雖沒有統(tǒng)一的宗教信仰,卻在歷史的洪流中形成統(tǒng)一的文化認同,積淀成無窮的力量之泉,在一輩又一輩人中靜靜流淌,生生不息。
人文景觀的存在,也告誡人們不要忘卻歷史,鑒往以知今,這既是民族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人生的追求中不可或缺的。余秋雨游歷祖國河山,融匯東西文化,著成《文化苦旅》,難道不是對人生思考的結(jié)晶嗎?雖曰“苦旅”,卻也樂在其中。當(dāng)心懷天下、擁抱世界時,歷史與現(xiàn)實體現(xiàn)出的點點滴滴都會促人進步,催人奮發(fā)。
我們在理想的指引下奮發(fā)圖強,雖然理想有高有低,因人而異,各不相同。但每個人都會為了心中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每一個有理想的人,當(dāng)他的理想無法在那個時代實現(xiàn)時,他就會為自己找尋一處心靈的理想居所。陶淵明選擇了隱居,但從他的田園詩中依舊能讀出他的惆悵,他的不甘。也有人為了理想的實現(xiàn),上下求索,堅持不懈,大有雖九死其猶未悔之決心。所以說理想賦予人的動力是不可估量的。在徘徊中逐漸消亡的人們,恰恰是因為現(xiàn)實的殘酷和理想的破滅所致。
曾經(jīng)在一本武俠小說中讀到,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和諧的,無論怎樣不合情理,到最后,終是要回歸和諧的。理想亦如此,與現(xiàn)實不符亦是理所當(dāng)然的,但無論怎樣,只要堅持就會離它更近。
地球,承載著萬物生靈,孕育著無限神奇,自然、人文、理想三位一體,構(gòu)成它和諧的框架,作為浩瀚宇宙中的耀眼明珠,它將繼續(xù)獨特而孤傲地存在著。
【作者系湖南省津市市第一中學(xué)銀杏文學(xué)社社員,指導(dǎo)教師:張梅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