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翠樓,肯定是一個熱愛生活之人的書齋名,趙啟昌老師就是這座書齋的主人。毗鄰民心河而居,窗外郁樹蔥蘢,陽臺之上種花養(yǎng)草,到處都是綠色與生機,望翠樓果然名副其實也。我想趙老師蓬勃的詩興也一定得益于周圍這綠色吧,無邊的遐思隨著生命的色彩蔓延伸展,將來收獲的果實才會壯美而肥碩。
家中的綠色固然可愛,但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收入趙啟昌老師《歲月流響》詩集中的絕大部分古體詩詞,都是在旅游觀光途中創(chuàng)作的,這些詩詞是詩人記憶的履痕和情感的足印,更是各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的特寫。我想應當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執(zhí)著意念,讓詩人遍訪祖國的大好河山;也正是華夏大地萬里山河的錦繡風光,賦予詩人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靈感。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人要從自然之中看到美,必須達到物我兩忘并進而物我合一的境界,他們把自己的感情貫注到了大自然中去,于是自然美景便成了有生命的東西,成了他們的化身。趙老師就已經(jīng)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山水之間了,如“遠看猶如風吹動,磬錘不用掛月邊。”(《晨望磬錘峰》)“百鳥飛鳴戲春日,頑童高樹捉秋蟬。”(《登天桂山》)“笑看海風多變幻,巍然不動數(shù)春秋?!?《題老龍頭》),很難說這些生趣的詩句不是他情感的寫照。
詩歌是心靈演繹的舞蹈,是情感幻化的音符。古體詩詞是抒情藝術之集大成者,又非常凝練,短短數(shù)十字所包含的情感足可相當于一篇數(shù)百字的散文、游記。趙老師于吟詠之間,處處可見其人文情懷。“界碑不抵親情重,年年辭舊共迎春?!?《觀兩省界碑》)“怒吼聲中敵船破,硝煙里面看英豪。”(《題澳門大炮臺》)“漫步輕移來瞻仰,乘涼更思樹誰栽。”(《拜謁毛主席紀念堂》)。每到一處,能夠有所思、有所得、情感得到凝練和升華,這樣的詩才是真正意義的佳作。
用心讀趙啟昌老師的詩詞,就是在感受一部“歲月流響”,正如其詩集的名字。此時沒有“逝者如斯夫”的感傷,也沒有“可憐白發(fā)生”的惆悵,有的卻是“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激越和“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情懷。聽,趙老師筆下的親情如簫聲般深沉,對黨的熱愛如小號之高亢,對慈善事業(yè)的贊美如小提琴之悠揚,對祖國山河的眷戀如一部時而低回時而澎湃、時而舒緩時而熱烈的交響。
山水之間有真趣。感謝趙啟昌老師把他尋得的真趣與我們分享,希望趙老師將來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美的旅游詩,把綿綿的心曲化作無窮的詩行。希望趙老師不要停歇腳步,因為還有許多青山綠水在等待您的光顧和垂青,等待您用詩意的畫筆為他們描繪秀美的容妝。
最后,一首小詩贈趙啟昌老師:
望翠樓中歲月流,
新聲舊韻響鳴幽。
河山萬里雙足跨,
情愫盈懷一筆收?!?/p>
(劉微鵬,石家莊市詩詞協(xié)會會員,燕趙青春詩社副理事長兼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