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培
在過去的歲月,有一段時期,社會上流通著各種票證,糧票、油票、布票,以及煙票等等。那時物資匱乏,票證為保證計劃供應而風光一時。改革開放后,這些票證漸次退出歷史舞臺,成為“憶苦思甜”的文物材料,想不到其中的煙票,今天又死灰復燃,成為一些人的“搶手貨”。其功能自然不再是為買煙作憑證,而是異化為行賄受賄的一塊遮羞布。
據(jù)報道,浙江義烏市的不少煙店,都是空殼店,賣的都是煙票。小小一張煙票,可以換來幾千、幾萬乃至幾十萬元的現(xiàn)金,一些人往往提著大捆大捆的鈔票來買煙票,轉(zhuǎn)手送給他們有所求的人。接受了煙票的人,則可持煙票到煙店里兌換現(xiàn)金,煙店從中扣除10%的手續(xù)費(一般每條香煙50元)。這樣,一筆交易就完成了。
買煙票的多是行賄者,他們看好煙票是薄薄的一張紙,不顯山不露水,攜帶方便,是隱蔽行賄的一種理想方式。受賄者面對送來的煙票,不是現(xiàn)金,覺得可以借口“煙酒不分家”,認作一般人情來往,以自欺欺人。煙店則從這無本生意中,可大撈好處。這樣,買煙票的人賄賂了他有所求的官員,辦成了想辦的事,官員用煙票換到了鈔票,店家則安安穩(wěn)穩(wěn)地拿到了回扣。催生這種“煙票三得利”現(xiàn)象的,是權錢交易,是一條貪腐利益鏈。受損受害的,是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從義烏市近年查處的貪腐案件中可以看出,幾乎每個問題官員都有大量收受煙票的情況,全都是“中華”等高檔香煙票,一次收受幾十條或上百條是常有的事,該市國土資源局原局長龔義一次就收了100條軟中華煙票,送票的是一個請他幫忙的老板,他用這些煙票兌換了6萬多元人民幣。用煙票行賄受賄,可說是一種腐敗的新品種,表明貪腐活動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對這種“煙票腐敗”問題,雖然已經(jīng)開始重視查處,但受到查處的人,大多是固有其他貪污受賄罪行帶出來的,很少有單純因收受煙酒而被查處的,煙票仍然是被當作行賄受賄的一塊遮羞布。實際上,煙票就是現(xiàn)金。收受煙票,就是收受腐敗版的鈔票。它不僅不能“遮羞”,本身就是一塊惡“羞”的腐敗物。對其不應有絲毫寬容,必須以“零容忍”態(tài)度對之。
“零容忍”,既不能因煙票價值大小而“容忍”,也不能以“煙酒不分家”為由而“容忍”。要視腐如仇,凡腐必反。只要是權錢交易,不論采取何種方式,送錢也好,送物也好,都一律要以腐敗論處,堅決予以清除。香港所以能躋身于世界上最廉潔的地區(qū)之一,就在于堅決徹底地反腐,對一切公權私用現(xiàn)象,都毫不猶豫地采取“零容忍”政策,“貪一塊錢也不行”。幾年前,香港財政司長梁錦松因在加稅前買車而被迫辭職,在我們看來,實在是一件難成問題小事,但就在這“小得要命”的事件中,他只得丟了官帽。這種對公權私用的“零容忍”,有效地提高了官員的權界意識,制止了以權謀私、公權私用的腐敗。因此,不可忽視“煙票腐敗”,要抓住不放,窮追到底。
時下,與煙票鳳行的同時,更有各種各樣的購物卡、消費卡,也被心術不正者作為行賄受賄的遮羞布,在社會上廣泛使用,近些年被揭發(fā)出來的貪官,幾千沒有不收過“卡賄”的。安徽省六安市原副市長王偉,受賄60多萬元,其中就有5.9萬元購物卡。有個公司老板,接連三個春節(jié),都以特快專遞形式向他送購物卡。對此,也都應當“零容忍”,撕去其“遮羞布”的偽裝,還其腐敗的真面目,加以清除打擊,再不能任其繼續(xù)作為“皇帝的新衣”了。煙票腐敗在相當程度上,正是購物卡腐敗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隨著反腐斗爭的深入開展,腐敗分子為了適應形勢變化,也必然會出現(xiàn)行賄受賄的“新戲法”。對此,人們要以清醒的頭腦,及時揭露,堅決打擊,使腐敗不論如何變換“戲法”,都無法躲藏,無法存活。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