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宏月
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nèi)容,提高學生分析、鑒賞、表達能力的基本方法。鑒于此,我認為,課堂提問的教學方法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提問應在遵循原則的基礎上,注重廣泛性
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首先要遵循目的性原則——精心設計。“目的性”是指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提問是為教學要求服務的,所以課堂上要有組織、有目的地定向性提問。
科學性原則的利用是課堂教學中提問時應該掌握的基本原則。青少年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強、好玩、自尊心強。教師設計提問時,要充分顧及這些特點,提問要由淺入深,問題要具體明確、新穎,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同時還要把握知識點的正確性與難易程度,難度過大的問題要設計鋪墊性提問。每節(jié)課要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回答,還特別要考慮中低程度學生的參與面,以便更好地激發(fā)班級群體積極思維的熱情。
二、 提問應留給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
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學會使用等待這種技巧。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不要馬上重復問題或指定別的同學來回答,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思考時間;二是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也應該等待足夠的時間,再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或者再提另外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詳細說明、斟酌、補充或者修改他們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tǒng)、完善,而不至于打斷他們的思路。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如果只給學生一兩秒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并在學生還沒有想好時就重復問題或請另外的學生回答,其結果是使學生對回答問題失去了信心,減少了學生的思維,從而達不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為了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思考,教師應該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喜歡注意新奇事物的特點,以新鮮奇特的事例或趣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種方法能夠激起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思考的激情,同時還對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有良好的效果。
三、 提問應注意在遵循原則的基礎上,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我們在教學中遵循了科學的提問原則,是不是教學活動就會一番風順地進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根據(jù)學生回答問題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鼓勵等。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完全拘泥于備課中的設計,應圍繞提問的中心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答問的反饋信息,適當變通。
其次,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還應該要遵循鼓勵性原則。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善于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并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時時處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
總之,良好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全體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學會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恰當?shù)剡\用提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灤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