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艷紅
【摘 要】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和工具學科,在推進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大部分學生卻忽視甚至放棄語文學科的學習。面對這樣的困境,作為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更要懂得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聽其道”,慢慢培養(yǎng)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以改變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學的窘況。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 語文教學 師生關系 學習興趣
語文不僅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它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fā)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yǎng)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服務?!弊鳛榛A學科和工具學科,語文在推進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說,語文是學習各種門學科所必須掌握的基礎工具;語文學得好,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會有積極的影響。因此語文學科在普通高中學生的眼里是一門極其重要的主課,可是在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眼里卻成了一門無關痛癢的副課。面對這種情況,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更要懂得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聽其道”,慢慢改變他們錯誤的學習觀念,激發(fā)其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彪m然在現(xiàn)代教學中,教師決不能扼殺學生的質疑、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他們完全盲目相信老師所言。但無可否定的是:一個人只有在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大腦會處于積極的接收和運動狀態(tài),可以吸收較多的信息;而當他們處于低落情緒時,則會反應呆板,無心學習。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在中考賽場上的落敗者,甚至可以說是經過高中“過濾”后的弱勢群體,他們大部分知識面狹窄、文化基礎薄弱、而且缺乏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職業(yè)學校之后,不少學生和家長更是片面地認為,讀職業(yè)學校只要學好專業(yè)技能就足夠了,其它科目無所謂,結果不少學生都忽視甚至放棄對語文、數(shù)學等文化課的學習。大部分同學一上文化課便昏昏欲睡,或心不在焉的,把老師的話語當耳旁風,一心沉醉于各種雜志、小說、漫畫之中;老師布置的預習任務,課后作業(yè),往往都是應付了事,甚至抄襲他人之作……
面對這樣的學生,作為職業(yè)學校的語文課老師如果只會一味地、一本正經地進行說教、訓話,那不僅不能教育好學生,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抵觸!因此,職業(yè)學校語文老師一定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發(fā)揮教師的個人魅力,以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培養(yǎng)學習興趣。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年齡大多在15~18歲之間,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表面上看來,他們很早就接觸到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事物,有自己的獨特想法、感受,但實際上他們心智仍未成熟,容易感情用事。特別是經歷過中考的挫折后,他們喪失了本有的自信,變得自卑、敏感;他們渴望進步,卻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他們渴望肯定、表揚,卻得不到關注的目光,再加上家長對他們過度的期待、社會的偏見……他們像刺猬一樣偽裝自己;卻又仍然像小孩子一樣,處事往往會由情感因素起主導作用。因此,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老師,是成功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第一步。當老師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關系時,學生才會放下抵觸的心理,敞開心扉與老師為友;由此因為“愛”與“喜歡”從而愿意嘗試傾聽教師的授課,接受老師的教育;也因為“聽其道”而慢慢地發(fā)現(xiàn)學習的意義,嘗試到學習的樂趣。
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作為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師,應該注意利用好每一個機會,特別是課堂外的時機,和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喜歡你,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教育!
一、放下身段、關愛學生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這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深深地渴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對于失去自信的中職學生而言,他們更是時刻渴望著別人能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來平等對待。因此,教師應該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平等地看待他們:記住學生的名字,主動跟他們打招呼;俯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說話……或者這讓教師失去那種被學生深深敬重的威嚴,但這并不吃虧?!皩⑿谋刃摹保處熌軌蛑鲃痈鷮W生打招呼,學生覺得你平易近人,那下次就肯定會先跟你打招呼的。教師能真誠地關心學生,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喜怒哀樂、寒暑冷暖都放在心間,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那他們也樂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引導,以他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老師的關心與愛護。
二、暫忘常我,保持童心
“為師莫忘少年時,常與學生心比心。”成人需要他人的理解,孩子也同樣需要別人的理解。其實,理解就是一種溝通、一種關懷。教師若能保持一顆童心,多了解學生的心聲與愛好,和他們一起唱唱歌、聊聊家常、玩玩游戲,自然而然地就能縮小師生之間的年齡距離與文化隔膜,創(chuàng)造融洽的師生關系。另外,保持童心也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由于知識、閱歷的欠缺,有些在老師看來極其簡單、不值一提的問題,在學生眼里卻變得那么的“難以理解”。教師如果能夠放下常我,俯下身子,學會用學生的眼睛去觀察,用他們的耳朵去傾聽,用他們的情感去感受……這樣就能知道學生的困難在哪里,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幫助
學生順利解決問題。
三、肯定學生,激勵學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弊鳛榻處?,在思想上,要用發(fā)展的目光看待學生,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個體,都具有有極大的潛能;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深入、細致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幫助。哪怕是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足以讓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肯定和欣賞;也正因為老師的肯定、欣賞,學生會驚訝自己也有優(yōu)點,會學著重新認識自己,慢慢克服自卑自棄的心理,恢復他們應有的自信、激情與活力。正如愛默生所說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學生一旦建立了足夠的自信心,也便具備了強大的決心和毅力,才能在學習上不斷戰(zhàn)勝困難,不斷進步,慢慢步向成功。
前蘇聯(lián)偉大的教育家捷爾任斯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崩蠋煂W生的愛是激發(fā)、感召、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因此,作為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師,我們在不斷提高個人教學水平的同時,更需要用我們真切的愛,用我們的具體行動感化學生,引導學生慢慢愛上語文這門重要的基礎學科。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師范生讀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魏書生.語文教學[M].沈陽出版社,2000.
[3]賈黛翃.世界最偉大的教育法則[M].海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