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坤江
[摘要] 目的:探討螺旋CT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方法:患者采用螺旋CT對胸部行平掃加增強掃描,必要時行薄層掃描,發(fā)現(xiàn)16例肺動脈栓塞。結(jié)果:16例肺動脈栓塞的CT表現(xiàn):①6例栓子位于血管中央,呈中心性充盈缺損;9例栓子附著于管壁一側(cè),呈不規(guī)則狀充盈缺損;2例栓子完全阻塞肺動脈。②肺動脈主干擴張8例,右心室增大6例。③肺缺血表現(xiàn)3例。④肺梗死表現(xiàn)5例。⑤胸腔積液8例。患者經(jīng)對癥治療后,10例病情好轉(zhuǎn)出院,6例死亡。結(jié)論:螺旋CT檢查是一種無創(chuàng)傷性的診斷方法,但對于亞段及遠端肺動脈內(nèi)血栓敏感性有限。
[關(guān)鍵詞] 肺動脈栓塞;體層攝影術(shù);X線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R543.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5(a)-184-02
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周圍靜脈內(nèi)血栓脫落入肺動脈引起的肺動脈主干及分支的栓塞[1]。此病在西方國家常見,僅次于腫瘤和冠心病,居第三位[2],在我國則相對少見。近年來,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該病的發(fā)病有增多的趨勢。大部分肺動脈栓塞患者可無癥狀,但也可導致突然死亡,而肺動脈栓塞的漏診率和誤診率均較高[3-4]。據(jù)文獻[5-8]報道,肺動脈栓塞的漏診率達67%~79%,病死率達20%~30%,其中,44%死于癥狀發(fā)生后15 min,22%死于2 h內(nèi)。如能快速診治,病死率可降至8%。我院自1999年開始采用螺旋CT掃描對臨床懷疑為肺動脈栓塞的患者進行診斷,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16例肺動脈栓塞患者的CT改變,探討螺旋CT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螺旋CT診斷為肺動脈栓塞的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男女比例為1.3∶1,年齡25~93歲,平均58歲。臨床表現(xiàn)為突發(fā)胸悶、呼吸困難、胸痛8例,心臟疾病5例,外科手術(shù)后4例,義務獻血時血液反流、空氣反流導致栓塞1例,有高血壓病史7例。5例行B超檢查,3例提示深靜脈血栓,2例未見異常。5例行心臟彩超檢查,2例提示肺動脈高壓,1例三尖瓣關(guān)閉不全,1例心包積液,1例未見異常。7例行心電圖檢查,提示心肌缺血、梗死等4例,正常3例。7例行胸片檢查,表現(xiàn)為肺部陰影、肺炎、肺動脈高壓征象、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胸腔積液等6例,正常1例。以上病例均行螺旋CT檢查后確診為肺動脈栓塞。
1.2 影像學方法
使用Siements Somatom Plus4機型,患者取仰臥位,兩前臂上舉,掃描時囑患者深吸氣后屏氣一次性螺旋掃描,平掃及增強層厚10 mm,間距10 mm,必要時對準病灶采用薄層掃描,層厚3 mm,間距3 mm。造影劑為碘海醇,劑量為100 ml,使用高壓注射器靜脈推注,速度為2.0 ml/s,延遲時間為60 s。
2 結(jié)果
16例患者螺旋CT掃描顯示:①6例栓子位于血管中央,呈圓形低密度充盈缺損,周圍環(huán)繞造影劑;9例栓子附著于管壁一側(cè),呈不規(guī)則狀充盈缺損,對側(cè)有造影劑通過;2例栓子基本上完全阻塞肺動脈,血管腔幾乎完全為低密度區(qū)占據(jù),周圍無造影劑通過,形成截流。②肺動脈主干擴張8例,右心室增大6例。③部分肺葉段血管紋理稀疏、纖細,呈缺血表現(xiàn)3例。④外周肺野見楔形實變影(肺梗死)5例。⑤胸腔積液8例?;颊呓?jīng)臨床及時給予溶栓、抗凝和對癥支持治療后,10例患者病情好轉(zhuǎn)出院,6例死亡。
3 討論
久病臥床、妊娠、大手術(shù)、心功能不全及創(chuàng)傷后均易引起肺動脈栓塞,栓子往往來源于下肢和盆腔靜脈,其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常規(guī)檢查難以與其他疾病相鑒別,確診有賴于影像學檢查。既往診斷肺動脈栓塞的影像學方法主要包括胸部X線平片、肺動脈造影等。胸部X線平片是可疑肺動脈栓塞患者最初步的常規(guī)檢查,它可以顯示肺動脈增粗及相應分支血管的紋理變化。到目前為止,肺動脈造影仍是診斷肺動脈栓塞最具權(quán)威性的、可靠的檢查方法,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于其他檢查,可表現(xiàn)為肺動脈充盈缺損或肺動脈及其分支栓塞征象,但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它對遠端肺動脈小分支栓塞的診斷價值不大,而且肺動脈造影是一種損傷性檢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病死率為0.2%,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病情危重,此項檢查幾乎不能進行。
CT診斷肺動脈栓塞始于1978年,常規(guī)CT掃描時間長,有呼吸及心血管搏動偽影,加上部分容積效應,顯示小血管不夠準確,而且難以區(qū)分葉級肺動脈的腔內(nèi)充盈缺損和圖像偽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隨著新一代螺旋CT的應用,一次屏氣可獲得掃描區(qū)域的整個容積數(shù)據(jù),而且分辨率高。因此,螺旋CT具有掃描時間短、無呼吸運動偽影、無遺漏微小病變等優(yōu)點,診斷符合率大大提高,已接近血管造影水平。
螺旋CT對肺動脈栓塞診斷的敏感性為53%~89%,特異性為78%~100%,但對于在亞段及遠端肺動脈內(nèi)血栓的敏感性是有限的??傊?,螺旋CT掃描不僅對確診肺動脈栓塞方面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而且還可以對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重癥肺炎及胸膜炎等與肺動脈栓塞有類似癥狀的疾病起到鑒別診斷作用。螺旋CT檢查無創(chuàng)傷性,簡單易行,普及率高,費用不高,易被患者接受,是基層醫(yī)院診斷肺動脈栓塞理想的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趙冬青,王紅,嚴心紅.X線平片診斷肺動脈栓塞并肺梗死的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16):99,121.
[2]羅恩慈.肺栓塞的診治進展[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1,20(3):165-167.
[3]譚正強,陳德云.肺栓塞誤診為冠心病26例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7(7):97,100.
[4]卞野,王建中,房志華.肺動脈栓塞診斷與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7(12):88-89.
[5]戴汝平.重視肺動脈栓塞的影像學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9,33(5):293-294.
[6]張少雄,戴汝平,程顯聲,等.EBCT在診斷肺栓塞治療中的應用評價[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9,33(5):306-308.
[7]王玉貞,江文勝,劉興耀,等.肺栓塞25例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12):73-74.
[8]康娟,劉義.肺栓塞28例的誤診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5):77-78.
(收稿日期:200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