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guān)于《晚霞消失的時候》

      2009-06-19 08:24喬世華
      粵海風(fēng) 2009年3期
      關(guān)鍵詞:手抄本中國青年出版社晚霞

      喬世華

      肖敏《手抄本小說的話語空間》(《粵海風(fēng)》2009年1期)一文是這樣提到《晚霞消失的時候》的:“‘文革地下手抄本小說中帶有現(xiàn)代啟蒙色彩的作品,一般藝術(shù)水準(zhǔn)較高,如張揚的《第二次握手》、靳凡的《公開的情書》、趙振開(北島)的《波動》、禮平的《晚霞消失的時候》。”顯然,作者把禮平的《晚霞消失的時候》當(dāng)成了“文革”期間的手抄本小說。其實,《晚霞消失的時候》是在“文革”結(jié)束后寫出來的作品。不過,當(dāng)下不少書也都把它當(dāng)成了手抄本小說。比如洪子誠的《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史》就在講到“文革”文學(xué)時在“手抄本小說”一節(jié)中這樣提及:“在文革后期的手抄本小說中,《波動》、《公開的情書》和《晚霞消失的時候》這三部中篇,是這一時期重要的作品?!盵1]《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史》最近的修訂版也仍然持此說,在《歷史創(chuàng)傷的記憶》一章中的“三部中篇小說”一節(jié)中繼續(xù)把《晚霞消失的時候》與趙振開的《幸福大街十三號》、《波動》和靳凡的《公開的情書》看成是“文革后期以手抄本形式流傳的幾個中、短篇小說?!盵2]再如許子?xùn)|《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解讀50篇文革小說》在分析這篇小說時也同樣說:“這是一部前紅衛(wèi)兵寫于文革期間,后來作為手抄本廣泛流傳,發(fā)表后又引起有關(guān)青年信仰問題諸多爭論的作品?!盵3]

      《晚霞消失的時候》之所以被誤認為是“文革”期間的手抄本小說,這與作者當(dāng)初“傳播”它時采取的“障眼法”有關(guān)。小說作者禮平(原名劉輝宣)在《寫給我的年代》一文中對于這本小說的寫作、出版經(jīng)過交待得很細致:

      一九七六年的春節(jié),我與幾個一同在北海艦隊服役的戰(zhàn)友接待兩位從北京來的插隊同學(xué)。我們大概有七八個人,聚集在青島信號山基地一座德國式的老碉樓中聊天?!?/p>

      那是一個心靈動蕩的時刻。這時,距離周恩來總理去世剛剛過了不過一個月,社會上各種各樣非正式也不確切的小道消息滿天飛、遍地走,政治笑話泛濫,并且生動而又豐富?!?/p>

      那天晚上,我的情緒也十分不錯。雖然我聽的多,說的少,但我一直感到心中似乎有一些什么東西在觸動著我。于是當(dāng)大家差不多都搞完了自己的節(jié)目,轉(zhuǎn)向我問“你有什么好東西可以講一講么?”的時候,我說:“我剛看過一本關(guān)于紅衛(wèi)兵的手抄本小說……”

      朋友們的眼睛亮了起來,我沒有料到會看到如此興奮的目光。于是我咽了一口唾沫,在一本正經(jīng)的面孔后面藏起自己心中樂不可支的笑容,信口開河地講了起來……

      那天晚上,我講了差不多四個小時,朋友們一直靜靜地聽著。其間只有一次被打斷,那是當(dāng)我講了一半的時候,大家被晚餐后的尿憋急了,要去上廁所。于是樓梯上響起了差不多只有在發(fā)生戰(zhàn)備警報時才會有的那種紛亂的跑步聲。回來后,大家匆匆點了一下人數(shù),才又繼續(xù)開始。而當(dāng)我講完時,已是第二天的凌晨。那一夜,朋友們被我的故事震撼了。

      然后,便是對于“小說”的評價。大家一致的結(jié)論是:“十分反動?!钡秋@而易見,他們都非常喜歡這部“小說”,并且急切地想看到它。只是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這部“小說”當(dāng)時還根本不存在。

      那一天,我與朋友們開的一個玩笑使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關(guān)于自己的秘密:我也許構(gòu)思出了一個蠻不錯的故事,說不定我真的可以寫出一部值得一看的小說。這使我樂不可支,激動得好幾天不知道東南西北還在什么地方。

      但我一直沒有真的動筆去寫它,我不敢。一方面,我對自己的筆力毫無信心,同時也怕惹上麻煩。所以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我只是一再地故伎重演:聚集一些談得來的朋友,在一個充滿了詭秘氣氛的環(huán)境中,偷偷摸摸地講一個“暗中流傳”的故事。而我總能達到預(yù)期的效果。這個“好聽”而又“反動”的故事總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反響和議論,使人嘆喟,感動,唏噓不已。后來一直到了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我才真的寫下了第一行字。[4](筆者注:引用時有刪節(jié))

      顯然,禮平是在1976年春節(jié)期間(“文革”末期)才開始構(gòu)思、醞釀這篇小說的,他在一個小圈子里多次以開玩笑的方式把自己的構(gòu)思說給了朋友們聽,讓他們以為這是一部正在流傳著的手抄本小說。事實上,禮平真正動筆開始寫作它已經(jīng)是在“文革”結(jié)束后的“批鄧”大會上了:

      這一年后來又發(fā)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九月,毛澤東主席去世;十月,粉碎“四人幫”,令人生厭的“文化大革命”至此終于結(jié)束。但有一件事還在進行著,這就是“繼續(xù)批判”鄧小平。有一個周末,我的另一個十分要好的戰(zhàn)友來看我,我又向他講了這個故事。這是我唯一一次向一個人單獨地講這個故事。他聽完以后,沉默了許久,說:“這是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它是一個人在不堪回首地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所以它才這么感人。”朋友的話說得很簡單,但他在無意中提到了一種創(chuàng)作原則,并且他的語言似乎也有著某種啟發(fā)性。這幾句話在我的腦海中再也揮之不去。過了幾天,我所在的那個海軍軍團召開“批鄧”大會。我是宣傳干事,總得記些和寫些什么。我坐在臺上,下面是一個又一個的發(fā)言和一番又一番的口號,但我的腦海卻似乎完全封閉了。我拿起筆,在本來應(yīng)該記錄人們怎樣“批鄧”的本子上寫下了第一句話:“誰都有自己的經(jīng)歷……”在那一刻,那個開玩笑的故事突然有了某種莊嚴(yán)的味道,于是種種理念與情景、語言與文字如決江之水,潰堤而下……當(dāng)那個大會結(jié)束以后,我沒有離開會場,就坐在空無一人的主席臺上,一直寫完了最初的一個段落。這時,這個小說的寫作已經(jīng)再也不可能中斷了……

      兩個月以后,我完成了這部小說?!陔S后的幾年中,我每年都要把它拿出來讀一遍,然后再改一遍。一種很難遏制的欲望,使我不斷地想將它改得更好。它已經(jīng)成為我非常鐘愛的一個故事。我不再跟任何人講它了。我所想做的,就是讓我自己變成讀者,然后看看我是不是還能欣賞它。那時,我從未想過要把它拿去發(fā)表。[5](筆者注:引用時有刪節(jié))

      這篇小說是在1976年11月完成的初稿。從實際寫作時間來看,《晚霞消失的時候》無論與“文革后期”、還是與“手抄本小說”都毫無關(guān)聯(lián),最多算是“文革”末期曾在小范圍內(nèi)口頭傳播的故事。至于這個口頭故事在后來是否被口口相傳,廣而告之,很難說。這篇小說公開發(fā)表后,有不少讀者(如梁曉聲、張承志等)“都說依稀記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聽到有人講過這個故事。但他們卻怎么也記不起來是在什么地方聽到的”。[6]禮平對于此的推測不無道理:“也許是當(dāng)文化革命初起的時候,這一類人生沖突的戲劇化的故事構(gòu)思,的確曾經(jīng)在一些人的心頭縈繞過,甚至嘗試著講述過,就像我在那個春節(jié)之夜做過的一樣,但是他們都沒有真正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盵7]

      在完成這部小說的寫作之后,禮平并沒有著急拿出來發(fā)表,而是反復(fù)修改,自我欣賞。而向外面投稿、并在一定圈子中傳閱則是在1979年了:

      大約是一九七九年,我開始投稿,并將這本小說散給了一些朋友。[8]

      禮平所稱的“散給了一些朋友”也并不是以手抄本形式,而是以油印本的方式。按照禮平的回憶,他一共“油印了數(shù)十份,幾乎投給了當(dāng)時所有的文學(xué)期刊,其余的則散給朋友”。[9]所以這篇小說是在1979年以油印本的方式才開始在一個更大的圈子里被傳閱的,至于其間這篇小說是否如“文革”時的眾多手抄本小說那樣存在“手抄”的情況,目前還不得而知。禮平提到這篇小說在當(dāng)時編輯民間刊物《今天》雜志的北島那里所得到的反響:

      我的老同學(xué)北島這時已經(jīng)成為著名的新派詩人,并且也有很著名的小說《波動》問世。他在看了我的原稿以后對我說:“做為初學(xué)者,寫成這樣還算可以,但是各方面都顯得很不成熟……”其實我知道,連前面那句也是客氣話。北島的詩好得讓我驚訝,他的意見讓我沒有理由不首肯。于是我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我與新的文學(xué)潮流看起來沒有什么緣分。[10]

      當(dāng)時參與編輯《今天》雜志的編輯萬之在《也憶老〈今天〉》中提到過這篇小說當(dāng)時在《今天》被討論的情形:

      我還記得很清楚,禮平的中篇小說《晚霞消失的時候》最早是拿到我們的會上來討論過的,有個別人很贊賞,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否決了。這篇小說后來登在某官方文學(xué)刊物(好像是《十月》)上,還得了什么官方小說獎,但也在當(dāng)局“反精神污染”的運動中被點名批判,更是名噪一時,有人因此批評我們是不是看走了眼,放掉了一篇好作品。我無法詳盡復(fù)述當(dāng)時我們否決這篇作品的理由,只能簡單地說,那時《今天》圈子中的人現(xiàn)代派和先鋒性意識已經(jīng)越來越明確,這篇小說那種貌似深刻的古典敘事方式,沒完沒了的哲理辯論,是不合我們大部分人的口味的。我至今不認為我們作了什么錯誤的決定,就是現(xiàn)在拿到這種作品,我這個小說編輯也仍然會否決的。[11]

      《晚霞消失的時候》最終是發(fā)表在《十月》雜志1981年第1期上的。說它“得了什么官方小說獎”,應(yīng)該是誤記。盡管小說在《今天》那里沒有得到回響,但是在正規(guī)刊物和出版社那里還是獲得了不小的反響:

      我投出的稿件開始陸續(xù)有了一些回音?!仁恰盾饺亍返囊晃焕暇庉嬘H自來到青島,表示有意發(fā)表此稿,但是有些修改意見。我當(dāng)然表示照辦。后來又有《北方文學(xué)》的編輯來信,表示十分喜愛,愿意刊載,但刊物太小在操作上有些困難。不久,《十月》雜志來信,告知已決定刊用,并要求我對一稿多投做出處理。隨后,中國青年出版社也派出資深編輯李碩儒來到青島面談出書的事。至此,這部稿子居然鬧出了個全面開花?!?guī)е@部頗為可疑的文稿,請假跟著中青社的編輯上了北京。在火車上,老李十分友好地向我透露了一個情況:這部稿子正在北京一個不大不小的圈子里大受贊揚。[12]

      小說“大受贊揚”只是一方面。這篇小說受到的來自官方的非議也頗多。比如在反對精神污染運動中,這本小說被評價為中國青年出版社建社以來出版過的唯一一本壞書;再如當(dāng)時的《人民日報》副主編王若水寫有長篇評論《南珊的哲學(xué)》在《文匯報》1983年9月27日、28日連載兩天,對禮平的“離經(jīng)叛道”提出批評。在禮平寫了《談?wù)勀仙骸罚ㄝd于《文匯報》1985年6月24日)一文回應(yīng)他的批評后,王若水后來還寫有《再談南珊的哲學(xué)》(載于《文匯報》1985年6月24日)對自己的意見表示堅持。在反對精神污染運動中,那時還是海軍創(chuàng)作員的禮平差點因為小說而受到處分。據(jù)說,當(dāng)時軍內(nèi)連同禮平有8人出現(xiàn)與非法出版物以及“精神污染”糾纏不清關(guān)系的情形,但追查下來,有7人被開除黨籍軍籍,只有禮平才幸運脫險。[13]禮平?jīng)]有受到?jīng)_擊,也許和“大人物”的保護有關(guān)。小說在《十月》發(fā)表后的第二天,當(dāng)時的中國作協(xié)黨組書記馮牧就打電話到編輯部,認為這部小說“才華橫溢,思想混亂”,同時還預(yù)見到這部小說發(fā)表后,會引起思想界的強烈反響,因此他特別關(guān)照編輯部:“對這個年輕人要給以保護?!碑?dāng)時團中央主管文化工作的書記陳昊蘇騎自行車到禮平家拜訪、共同談?wù)撔≌f;1984年春節(jié)的初三下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胡喬木還邀請了包括禮平在內(nèi)的二三十位有代表性的、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并有一定影響的年輕人到他家里做客,談過他的小說,也談過不同看法。

      而來自《十月》和中國青年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和保護更讓禮平多年以后仍然心存感激:

      《十月》雜志編輯部和中國青年出版社后來都實踐了蘇予先生(時任《十月》主編——筆者注)與王維玲先生(時任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部主任——筆者注)的諾言。當(dāng)風(fēng)暴真的來臨的時候,他們不但承擔(dān)了所有的責(zé)任,而且為我爭取到了來自最高層的理解與保護。所以在那一段時間里,盡管我的作品被罵了個不亦樂乎,我本人卻沒有受到什么沖擊?!盵14]

      順帶一提的是,諸多經(jīng)歷了80年代的人都對這部小說記憶猶新,都曾很癡迷。作家徐小斌《八十年代瑣憶》就提到:“當(dāng)年看到《十月》所發(fā)一篇《晚霞消失的時候》,非常喜歡,想認識作者。”于是由好友崔之元引薦見到了禮平。[15]另一位女作家左元在回憶熱情澎湃的80年代時,也說:“印象最深的文學(xué)作品,國外的是《飄》,國內(nèi)的是禮平的《晚霞消失的時候》。前者,我和大學(xué)最好的同學(xué)燕、蘭等,討論得很起勁;后者,我和中學(xué)最親密的同學(xué)多在信件往來中,一寫就是幾千字。”[16]至于對所謂“痞子作家”王朔的影響就更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他在《無知者無畏》中記述過自己讀到這篇小說時受到的震撼:曾把他看得神魂顛倒,至少一頓飯沒吃,一周夜不成寐。

      禮平后來雖還寫過一些作品,但是都沒有這么大的影響了。禮平在后來的回憶中屢屢提及自己的“江郎才盡”、“寫作的失語狀態(tài)”、“在創(chuàng)作上遇到的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癱瘓狀態(tài)”。歸根結(jié)底,那實在是因為“文革”對人思想的禁錮太久,人們積壓了太多的心里話要表達,傾訴的欲望特別強烈,一旦時機允許,思想的野馬就會掙脫韁繩恣意奔騰。從這一點來看,禮平的“失語”反倒是我們今天思想開放、話語空間擴大了的結(jié)果。“國家不幸詩家幸”,這句話反過來理解,也許就是:文學(xué)不幸,時代、國家、人民有幸啊。

      [1]洪子誠《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史》,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216頁。

      [2]洪子誠《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史》(修訂版),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6月第2版,260頁。

      [3]許子?xùn)|《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解讀50篇文革小說》,三聯(lián)書店2000年4月第1版,50頁。

      [4][5][6][7][8][10][12]禮平《寫給我的年代》,選自《晚霞消失的時候》,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第3版,195-198、198—199、209、210、200、200、200、201頁。

      [9]同[4],201頁。姚克明《奇才劉輝宣笑談人生》一文則提到,禮平印了一千份,“原打算印幾十份給周邊的朋友們看,請大家提提意見。到印刷廠一打聽,印一千份與印幾十份,價錢幾乎差不多。結(jié)果,印多了就多發(fā)?!?/p>

      [11]萬之《也憶老<今天>》,碧海青天網(wǎng)?bbs.dlut.edu.cn。

      [13]姚克明《奇才劉輝宣笑談人生》,http://ykm678.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1144464。

      [14]禮平《后話“晚霞”》,《十月》2004年第5期。

      [15]徐小斌《八十年代瑣憶》,《收獲》2008年第5期。

      [16]左元,《原聲:彩色的青春》,www.sina.com.cn。

      猜你喜歡
      手抄本中國青年出版社晚霞
      奇葩祖訓(xùn)
      武功山晚霞
      晚霞小姐
      公雞和珍珠
      Close Critical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the Immigrants and Destruction of the Differencein Under the Skin(Glazer 2013)
      記憶中的手抄本
      不寵無驚過一生
      晚霞
      他讀了手抄本以后
      書訊
      株洲市| 行唐县| 高碑店市| 瓮安县| 九龙城区| 建湖县| 论坛| 通化县| 寿光市| 镇远县| 锦屏县| 会昌县| 桂林市| 莱州市| 巨野县| 八宿县| 仁化县| 永春县| 绵阳市| 襄樊市| 张北县| 佛山市| 天柱县| 甘泉县| 兖州市| 盐源县| 关岭| 格尔木市| 开封县| 同心县| 鱼台县| 噶尔县| 涡阳县| 东城区| 盖州市| 九江市| 天津市| 太仓市| 南木林县| 福海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