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尊重幼兒的好奇好問行為孩子與家長的經歷不同、思維不同,在看待問題上,孩子有他們自己的視角,有時這些視角讓很多家長覺得很奇怪、不可理解。所以,當孩子提出一些問題時,很多家長經常是還沒有認真聽完孩子的問題,就粗暴地制止孩子。采取這種做法的父母,雖然免除了孩子帶來的一時麻煩,但卻嚴重挫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孩子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家長又怎能調動孩子的主動性呢?因此家長應呵護孩子好奇好問的良好品質,并加以鼓勵和耐心引導。
盡量在短時間內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是有限的,家長忙于別的事情,而沒有時間解決孩子提出的問題時。不要僅僅丟下一句“媽媽很忙,等會再說”,可能一會以后媽媽再來與孩子探討問題時,孩子已經沒有興趣探討,或者已經把提出的問題忘記了,這樣,雙方都失去了一次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因此,當孩子向父母提問時,父母應盡量在短時間內認真地回答與引導。如果實在不能馬上回答孩子的問題,父母應該向孩子解釋清楚,并且記住孩子提出的問題,遵守諾言,忙完后為孩子解答問題,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在敷衍自己。很多時候,孩子不分場合和時間對父母不斷提問、窮追不舍,搞得父母手忙腳亂,這需要父母加以引導:“當父母很忙時,你要記住自己的問題,等一下再問?!?/p>
通過多種途徑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自己解答問題好奇好問是幼兒進一步求知的良好契機,孩子的求知又是通過多種活動實現(xiàn)的,因此父母可抓住這一機會,通過多種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開闊孩子的視野,啟發(fā)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备改覆豢梢晃稄娬{秩序、疼惜物品、抱怨麻煩,而要保證孩子有適當時間、空間,并提供相應的材料,或為他開辟一塊自由探索的天地,啟發(fā)引導孩子自己去想、去做,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探索。
給孩子自由的氛圍,鼓勵孩子科學探索無拘無束的家庭環(huán)境和氣氛,自由、安全的心理狀態(tài),能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個民主、寬松的家庭中,成人之間感情融洽、關系和諧,可以使孩子感到輕松自如,沒有任何精神壓力,這種環(huán)境會使孩子自發(fā)地陶醉于充滿樂趣的探索活動之中,這對孩子獨特個性的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發(fā)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正如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兒童本性中潛藏著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只要我們在教育中注意誘導,并放手讓兒童實踐探索,就會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能力,使兒童最終成為出類拔萃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另外,適合孩子身心年齡特點的讀物和視聽材料,是科學解答幼兒問題的好幫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它們能給孩子很多豐富廣博的知識,但要注意為幼兒選擇的材料宜廣不宜深、深入淺出,不要讓孩子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由于材料的晦澀難懂而受到打擊,以致挫傷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與求知無所不在,時時刻刻都可以展現(xiàn)出來,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時機下都可以見機行事來充分保護與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好問,讓幼兒勤思考、愛思考,并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日常生活著手,對孩子好奇心與想象力的發(fā)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