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聰琦
很多人,在自己可以作出選擇的時候,常常會迷失方向;當他人賜予他們某些利益的時候,他們又容易喪失人格。這恐怕得歸罪于他們對榮與辱缺乏一種長遠的,或者說實質性的認識。下面我們就來談一下,應該如何突破這個障礙。
古語云:“人貴有自知之明?!蔽艺f,人貴有羞恥之心,只有羞恥之心才可讓人明辨榮辱。古時候紹興城中有一財主,想請大學者徐文長為他寫一匾額。學識淵博的徐文長知其為人勢利,便贈他兩個字——竹苞。財主四處炫耀,卻不知這兩個字寫得非草非篆,拆開看分明就是“個個草包”。由此故事可以推斷,小丑之所以為小丑,就是因為他們從不自知。
知曉榮辱之界,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基礎。我們要拿出勇氣來,和令人羞恥的事劃清界限,甚至作堅決的斗爭。歷史上有很多偉人正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所以能永垂不朽。拿破侖讀小學三年級時被一個讀六年級的同學欺負。放學時,拿破侖出現在六年級教室的門口。那個大哥哥挑釁地說:“你想怎么樣?找打?”“不!我要你向我道歉?!薄叭绻也荒?”“那我就一直要求下去!”拿破侖目光堅毅,字字擲地有聲。終于,那個大孩子屈服了,向他道了歉。小小年紀便堅定地拒絕羞辱,無怪乎這個個子矮小的人能成為千萬士兵心中不倒的巨人。
莊周終以失掉靈魂的自由為恥,選擇化蝶成就人們對他的萬世景仰:昭君終以賄賂畫師為恥,選擇了用塞外青燈下的寂寞來換取一個女人的尊嚴;杜甫終以淪落為宮廷鼓吹手為恥,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絕唱表明其心志的高潔。成就了英名。
明心志,方知榮辱;拒羞恥,才顯榮耀。
點評這是一篇有理有據,并且有意識地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的議論文。文質兼美的地方如第二段的開頭,作者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和說服力,總結的時候又用排比的手法列出事例,增強了情感。而畫線的幾處,雖然講得也在理,但是由于言辭枯燥,所以難以使所述道理深入人心,整篇文章也黯然失色。建議畫線處采用有一定修辭手法的文句。
(點評陳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