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強
一部《莊子》滲透了作者全部的心血,蘊涵著許多發(fā)人深省的哲理。當我們初讀《莊子》時,正如鮑鵬山先生所言:“讀莊子,我們也往往被莊子撥弄得手足無措,有時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們還有什么方式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動?”但當我們再次捧起《莊子》時,與于丹教授一起細細品味那一篇篇寓言背后的哲理,我們便會豁然發(fā)現(xiàn),莊子是一棵在清風中守護我們心靈月亮的樹。
讀莊子,體會他獨特的生活哲學、處世哲學,我們會從中建立起生命體系的參照系統(tǒng)和自己的人生坐標,并在這個巨大的系統(tǒng)和浩瀚的坐標系上塑造自己。也許,有人會質疑:“莊子一生碌碌無為,有何參照之處?”其實不然,莊子一生看破紅塵,不屑名利,追求乘物以游心,以無為而有為,是真正的逍遙游。時隔兩千余年,當我們用今天的思想觀念來審視這位圣人時,他的思想依舊能指導我們今天的生活。
莊子在《逍遙游》中告訴我們,做人要有一種大境界。那么這種境界究竟有多大呢?依我看,心有多大,境界就有多大。很多時候是我們的內心縮小了自己的境界。我們時?;嫉没际?,往往用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guī)地看待事物,從而忽視了事物的本質。當我們因某一次失敗灰心喪氣從而懈怠時,卻不知已經錯失了更多的機遇;當我們?yōu)榱艘患∈屡c朋友斤斤計較時,卻不知已經傷害了一位真摯的好友;當我們?yōu)榱擞夏承┯谷说目谖蹲越灯肺粫r,卻不知已經失去了自己獨有的魅力。仔細想想,這樣豈不是得不償失嗎?“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做人處世,我們要有寬廣的胸懷、智慧的頭腦、敏銳的洞察力,要有一種波瀾不驚的睿智,風雨過后的超脫,這才是真正的風度。這樣我們才能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一方心靈的凈土。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是我們不能左右的。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都會遇到突然襲來的挑戰(zhàn),當面對這些感到力不從心時,我們便會抱怨生活的艱辛,人生的無常。那么,我們在生活中怎樣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呢?莊子告訴我們“外化而內不化。”誠然,我們想在社會上立足,就需要順應世俗的準則,但內心要堅持自己的秉性,正如于丹教授所言:“生命要有所堅持,而生存可以隨遇而安。”我們要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地調整自我,適應社會準則,但也要有始終信守不變的原則,這樣我們就會擁有一個燦爛似錦、獨一無二的人生。
莊子教給我們許多人生的大智慧。輕輕地捧起《莊子》,細細地品讀,靜靜地感悟,我們會發(fā)現(xiàn)莊子離我們的生活其實很近很近。他用自稱“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的文辭觸動我們的心靈。當我們的靈魂在風雨飄搖的深夜忐忑不安時,莊子是一盞永遠不滅的燈,指引著我們前行的路。當我們試著用莊子的思想來處世時,便會覺得生活很輕松,很快樂。
一部《莊子》博大精深,涵蓋古今。莊子永遠處于我們很難到達的境界,永遠包含我們不曾通達的事理;他也永遠指引著我們前行的路,永遠是守護我們心靈月亮的樹。
【作者系甘肅省莊浪縣職教中心高三(3)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