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紹英
【引言】
維克多·雨果(l802-1885),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之一,他留給后世的詩歌、小說、劇本、哲理著作達79卷之多,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侗瘧K世界》是雨果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通過冉阿讓、芳汀、珂賽特的經(jīng)歷真實地展現(xiàn)了當時勞動人民苦難的生活畫面,突顯了貧窮人民悲慘的命運和處境,體現(xiàn)了雨果一生活動和創(chuàng)作的主導思想——反對暴力、以愛制惡、道德感化的人道主義思想,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輝煌的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創(chuàng)作的《悲慘世界》里,去體味窮苦人民遭受的苦難,感受作家的悲憫之心吧!
【一號美文廳】
冉阿讓
冉阿讓出生在布里的一個貧農(nóng)家里。他在很小時就失去父母。他的母親是因為害乳炎,診治失當死的。他的父親和他一樣,也是個修樹枝的工人,從樹上摔下來死了。冉阿讓只剩一個姐姐,姐姐孀居,有七個子女。把冉阿讓撫養(yǎng)成人的就是這個姐姐。丈夫在世時,她一直負擔著她小弟弟的膳宿。丈夫死了。七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有八歲,最小的一歲。冉阿讓剛到二十五歲,他代行父職,幫助姐姐,報答她當年的撫養(yǎng)之恩,那是很自然的事,像一種天職似的。他的青年時期便是那樣在干著報酬微薄的辛苦工作中消磨過去的。
在修樹枝的季節(jié)里,他每天可以賺十八個蘇,過后他就替人家當割麥零工、小工、牧牛人、苦工。他做他能做的事。他的姐姐也做工,但是拖著七個孩子怎么辦呢?那是一群苦惱的人,窮苦把他們逐漸圍困起來。
有一年冬季,冉阿讓找不到工作。家里沒有面包,卻有七個孩子。
一個星期日的晚上,面包店老板穆伯·易查博正預備去睡時,忽聽得有人在他鋪子的那個裝了鐵絲網(wǎng)的玻璃櫥窗上使勁打了一下。他趕來正好看見一只手從鐵絲網(wǎng)和玻璃上被拳頭打破的一個洞里伸進來,把一塊面包抓走了。易查博趕忙追出來,那小偷也拼命逃,易查博跟在他后面追,捉住了他。他丟了面包,胳膊卻還流著血。
那正是冉阿讓。他被控為“黑夜破壞有人住著的房屋入內(nèi)行竊”,送到當時的法院。法律的條文是死板的。在我們的文明里,有許多令人寒心的時刻,那就是刑法令人陷入絕境的時刻。冉阿讓被宣判服五年苦役。
在土倫,他穿上紅色囚衣。他生命中的一切全消滅了,連他的名字也消滅了。他已不再是冉阿讓,而是二四六○一號。姐姐怎樣了呢?七個孩子怎樣了呢?誰照顧他們呢?一棵年輕的樹被齊根鋸了,它的一撮嫩葉怎樣了呢?
那是千篇一律的經(jīng)過,那些可憐的活生生的人,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從此無所憑借,無人指導,無處棲身,只得隨著機緣東飄西蕩,誰還能知道呵?或者是天各一方,漸漸陷入苦命人的那種喪身亡命的凄涼的迷霧里,一經(jīng)進入人類的悲慘行列,他們便和那些不幸的黔首一樣,一個接一個地消失了。他們背井離鄉(xiāng)。他們鄉(xiāng)村里的鐘塔忘了他們,他們田地邊的界石忘了他們,冉阿讓在監(jiān)牢里住了幾年之后,自己也忘了那些東西。在他的心上,從前有過一條傷口,后來只剩下一條傷痕,如是而已。
到一八一五年的十月他被釋放了。他是在一七九六年被關進去的,為了打破一塊玻璃,拿了一個面包。冉阿讓走進牢獄時一面痛哭,一面戰(zhàn)栗,出獄時卻無動于衷;他進去時悲痛失望,出來時老氣橫秋。這個人的心有過怎樣的波動呢?
思考練習
1.請談談你對第五段中“在我們的文明里,有許多令人寒心的時刻”這句話的理解。
2.在文中與第七段中“一經(jīng)進入人類的悲慘行列,他們便和那些不幸的黔首一樣,一個接一個地消失了”相照應的是哪一句話?
3.選文中冉阿讓被判服苦役的原因是什么?
4.請簡要分析冉阿讓的人物形象。
【二號美文廳】
主教工作
門開了,一群狠巴巴的陌生人出現(xiàn)在門邊。三個人拽著另一個人的衣領。那三個人是警察,另一個就是冉阿讓。
一個警察隊長,仿佛是率領那群人的,起先立在門邊。他進來,行了個軍禮,向主教走去。
“我的主教……”他說。
冉阿讓先頭好像是垂頭喪氣的,聽了這稱呼,忽然抬起頭來,露出大吃一驚的神氣。
“我的主教,”他低聲說,“那么,他不是本堂神甫了……”
“不準開口!”一個警察說,“這是主教先生?!?/p>
但是卞福汝主教盡他的高年所允許的速度迎上去。
“呀!您來了!”他望著冉阿讓大聲說,“我真高興看見您。怎么!那一對燭臺,我也送給您了,那和其余的東西一樣,都是銀的,您可以變賣二百法郎。您為什么沒有把那對燭臺和餐具一同帶去呢?”
冉阿讓睜圓了眼睛,瞧著那位年高可敬的主教。他的面色,絕沒有一種人類文字可以表達得出來。
“我的主教,”警察隊長說,“難道這人說的話是真的嗎?我們碰到了他。他走路的樣子好像是個想逃跑的人。我們就把他攔下來看看。他拿著這些銀器……”
“他還向你們說過,”主教笑容可掬地岔著說,“這些銀器是一個神甫老頭兒給他的,他還在他家里宿了一夜。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你們又把他帶回到此地。對嗎?你們誤會了?!?/p>
“既是這樣,”隊長說,“我們可以把他放走嗎?”
“當然?!敝鹘袒卮鹫f。
警察釋放了冉阿讓,他向后退了幾步。
“你們真讓我走嗎?”他說,仿佛是在夢中,字音也幾乎沒有吐清楚。
“是的,我們讓你走,你耳朵聾了嗎?”一個警察說。
“我的朋友,”主教又說,“您在走之先,不妨把您的那對燭臺拿去?!?/p>
他走到壁爐邊,拿了那兩個銀燭臺,送給冉阿讓。那兩個婦人沒有說一個字、做一個手勢或露一點神氣去阻擾主教,她們瞧著他行動。
冉阿讓全身發(fā)抖。他機械地接了那兩個燭臺,不知道怎樣才好。
“現(xiàn)在,”主教說,“您可以放心走了。呀!還有一件事,我的朋友,您再來時,不必走園里。您隨時都可以由街上的那扇門進出。白天和夜里,它都只上一個活閂。”
他轉(zhuǎn)過去朝著那些警察:“先生們,你們可以回去了?!?/p>
那些警察走了。
這時冉阿讓像是個要昏倒的人。
主教走到他身邊,低聲向他說:“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您允諾過我,您用這些銀子是為了成為一個誠實的人?!?/p>
冉阿讓絕對回憶不起他曾允諾過什么話,他呆著不能開口。主教說那些話是一字一字叮囑的,他又鄭重地說:“冉阿讓,我的兄弟,您現(xiàn)在已不是惡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贖的是您的靈魂,我把它從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棄的精神里救出來,交還給上帝?!?/p>
思考練習
1.選文描寫警察和卞福汝主教時用了一對意義相反的詞語,請你把它們找出來,并說說它們在文章中起的作用。
2.選文刻畫冉阿讓和卞福汝主教的形象時分別主要運用了哪一種描寫方法?
3.選文中“他的面色,絕沒有一種人類文字可以表達得出來”這句話表現(xiàn)了冉阿讓此刻怎樣的心理感受?
4.選文中的卞福汝主教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號美文廳】
孤苦伶仃的
那已不是孟費郿,而是田野了。在珂賽特面前的是黑暗荒涼的曠地。她心驚膽戰(zhàn)地望著那漆黑一片、沒有人、有野獸、也許還有鬼怪的地方。她仔細看,她聽到了在草叢里行走的野獸,也清清楚楚看見了在樹林里移動的鬼影。于是她又提起水桶,恐怖給了她勇氣:“管他呢!”她說,“我回她說沒有水就完了!”她堅決轉(zhuǎn)身回孟費郿。
她剛走上百來步,又停下來,搔著自己的頭?,F(xiàn)在出現(xiàn)在她眼前的是德納第大娘,那樣青面獠牙、眼里怒火直冒的德納第大娘。她眼淚汪汪地望望前面,又望望后面。怎么辦?會有什么下場?往哪里走?在她前面有德納第大娘的魔影,在她后面有黑夜里在林中出沒的鬼怪。結(jié)果,她在德納第大娘的面前退縮了。她再走上往泉邊去的那條路,并且跑起來。她跑出村子,跑進了林子,什么也不再望,什么也不再聽,直到氣喘不過來時才不跑,但也不停步。她一面趕路,一面想哭出來。她的眼睛既不向右望,也不向左望,唯恐看到樹枝和草叢里有什么東西。她便那樣到達了泉邊。
她伸出左手,在黑暗中摸索一株斜在水面上的小槲樹,那是她平日用作扶手的,她摸到了一根樹枝,攀在上面,彎下腰,把水桶伸入水中。她心情異常緊張,以致力氣頓時增加了三倍。她提起那水桶,放在草地上,幾乎是滿滿一桶水。
在這以后,她才覺得渾身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她很想立刻回去,但是她灌那桶水時力氣已經(jīng)用盡了,她一步也走不動了。她不得不坐下來。她讓自己落在草地上,蹲在那兒不動了。
原野上吹來一陣冷風。樹林里一片深黑,絕無樹葉觸擦的聲音,也絕無夏夜那種半明半昧的清光。高大的杈椏猙獰張舞??菸畢搽s的矮樹在林邊隙地上簌簌作聲。長高的野草在寒風中像鰻鱺似的蠕蠕游動。榛莽屈曲招展,有如伸出長臂張爪攫人。一團團的干草在風中急走,好像大禍將至,倉皇逃竄似的。四面八方全是凄涼寥廓的曠地。對一個孩子來說,黑暗的那種侵襲會使她感到一種無可言喻的可怕。
她只有一個念頭:逃走,拔腿飛奔,穿過林子,穿過田野,逃到有人家、有窗子、有燭光的地方。她低頭看到了水桶。她不敢不帶那桶水逃,德納第大娘的威風太可怕了。她雙手把住桶上的提梁,她用盡力氣才提起那桶水。
她那樣大致走了十多步,但是那桶水太滿,太重,她只得把它重又放下來。她喘了口氣,再提起水桶往前走,這回比較走得久一些??墒撬址窃偻O虏豢伞P菹⒘藥酌腌姾?,她再走。她走時,俯著身子,低著頭,像個老太婆,水桶的重量把她那兩條瘦胳膊拉得又直又僵,桶上的鐵提梁也把她那雙濕手凍木了。她不得不走走停停,而每次停下來時,桶里的水總有些潑在她的光腿上。那些事是在樹林深處,夜間,冬季,人的眼睛見不到的地方發(fā)生的,并且發(fā)生在一個八歲的孩子的身上。
思考練習
1.選文前兩段塑造人物時主要運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
2.選文第三段中的“小槲樹”在表現(xiàn)選文主題上有什么作用?
3.選文第五段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4.選文最后一句“那些事是在樹林深處,夜間,冬季,人的眼睛見不到的地方發(fā)生的,并且發(fā)生在一個八歲的孩子的身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暢游〈悲慘世界〉》
一號美文廳:
1.“文明”是反語,表明資本主義社會看似文明、自由,實則給貧苦的下層勞動人民帶來的是深重的災難,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文明社會。2.第六段中“他生命中的一切全消滅了,連他的名字也消滅了。他已不再是冉阿讓,而是二四六○一號。”一句。3.原因是:打破一塊玻璃,拿了一個面包。4.冉阿讓生在窮苦家庭,他生性善良,吃苦耐勞,是罪惡的社會把他推進了苦難的深淵。
二號美文廳:
1.文章描寫警察和卞福汝主教時分別用了“狠巴巴”和“笑容可掬”兩個詞語,分別表現(xiàn)了警察的兇狠殘暴和卞福汝主教的善良仁慈。2.刻畫冉阿讓主要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刻畫卞福汝主教主要運用了語言描寫。3.表現(xiàn)了冉阿讓在聽到卞福汝主教為他開脫罪行時的感激、敬仰、不可思議的心理。4.卞福汝主教是一個善良、仁慈、寬宏大量的人。
三號美文廳:
1.運用了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2.“小槲樹”是珂賽特平日打水用作扶手的,珂賽特能在黑暗中摸到樹,說明她平日經(jīng)常到這地方打水,說明她遭受苦難時間很久了。3.第五段的環(huán)境描寫帶有人物的感情色彩,表現(xiàn)了黑夜給年幼的珂賽特造成的巨大的心理恐懼。4.表達了作者對珂賽特的不幸遭遇和苦難生活的同情以及作者對德納第大娘殘酷兇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