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軍
課前準備的充分與否,教案的好與壞是課堂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為了避免或減少課堂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化解不必要的尷尬,老師在備課前要預知課堂,打有準備之仗。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選取了一篇短小精悍、妙筆生花的散文《滿井游記》,老師們在常規(guī)備課的前提下不妨做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
一、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的把握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他的成就最高,因籍貫湖北公安,故稱作“公安派”。他們是晚明反復古主義運動的代表。力矯前、后七子所提倡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流弊,思想與創(chuàng)作受李贄、徐渭等人的影響,主張文學創(chuàng)作“獨抒空靈,不拘格套”,汩汩然“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讀來“令人奪魂”。
袁宏道向來近山水,棄塵世,不喜官場應酬。萬歷二十七年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善郊游。于春寒料峭之時興致勃勃走入大自然,《滿井游記》即作于此期。《滿井游記》是一篇記游寫景小品,細膩描寫了京郊滿井的早春景色,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北方初春郊野圖,清新俊逸,玲瓏剔透,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游覽的輕松與喜悅之情,也體現(xiàn)出作者排遣郁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二、對第三段文字的理解
《滿井游記》由三部分構(gòu)成。第一部分寫燕地的氣候特征和自己想出游而“不得”的心情。第二部分是重點,寫游滿井所見初春的秀美景色和游人雅興,段末“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極富哲理,總結(jié)正文,自然有致。第三段從議論著筆,表述自己能夠有此閑情出游的原因,就是這段看似平淡的文字,往往不為老師們所重視,認為它只是正文的補充,純屬多余。其實細加推敲就會發(fā)現(xiàn)它的妙處。首先從思想內(nèi)容上,“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一句抒發(fā)了士大夫的閑適之情與官場失意之慨,略帶自嘲、自慰、自傲之意。后面的“余之游將自此始”,儼然是一項鄭重聲明,表明了作者對“城居者”塵俗喧囂的不滿和對山石草木幽景的向往。看似閑筆,實則與上文有著內(nèi)在聯(lián)系。既照應了第一段“欲出不得”,又烘托映襯了第二段內(nèi)容;既突出了描摹滿井的側(cè)重點,又避免了單純寫景之嫌。作者著意描繪滿井初春美景,正是為了寄情山水;而寄情山水,又是為了表達官場不得志。所以最后點明主旨,把作者空靈飄逸的審美情趣上升到極致,是點睛之筆。其次是從文章結(jié)構(gòu)分析,第三段文字是對第二段末尾議論的傳承與加深,由寫景轉(zhuǎn)到議政,又呼應了第一段。末尾展示的閑適、愜意心情,正好與“局促”難耐形成鮮明的對比。篇末點題也是作者“獨抒性靈”風格的寫照。
三、兩處標點的質(zhì)疑
標點符號是文章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今年中考、高考的寫作規(guī)定標點符號與漢字同等對待,錯一個扣一分且上不封頂。文章第二段開頭在教材中的標點是:“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惫P者認為應這樣標點:“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從上下文意看,上文寫自己心情,甚至是“冒風馳行”,終因“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而“未百步輒返”。一旦天氣轉(zhuǎn)好,定如“脫籠之鵠”,將塵俗拋到九霄云外,這五個三字句,顯得急促、緊迫、明快,加上“偕”“出”“至”三個動詞,將一個“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中年袁宏道寫得富有青春氣息。從結(jié)構(gòu)分析,“廿二日”是時間名詞作全句的狀語,限制整個復句內(nèi)容發(fā)生的時間,“天稍和”是對天氣的描寫,后面的三個分句應該是省去不同主語的排比句式,讀起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再者,作者用“廿”字而不用“二十”兩字,也說明其原意是五個短促而有力的三字句。第二處質(zhì)疑是“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我認為應在“而”字前打上逗號,這里“而”字是表轉(zhuǎn)折的連詞,它跟第二段最末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然,讀起來顯得冗長并且拗口。
四、新奇貼切的比喻手法
袁宏道重視“性靈”或“性情”,特別強調(diào)自然天真或自然趣味。他認為“今之詩文不傳矣,其萬一傳者,或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類,猶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任性而發(fā),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欲,是可喜也?!逼湮馁N切的比喻可見一斑。如寫水:“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睖蚀_、形象地寫出了春天到來時河水的“清澈”,寫出了早春二月河水冰冷的特點。又如寫山:“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也。”這一比喻不僅寫出積雪消融,山巒轉(zhuǎn)翠,青山格外清新,分外嬌艷,同時還極富美感,充滿神韻,表現(xiàn)了青春的活力。
《滿井游記》還可從朗讀、抓住課文線索、探究文中矛盾手法等去解讀文本?!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備課如打仗前的作方案,讀沙盤。記得聽特級教師韓軍上《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他一節(jié)課只解決了朗讀、修飾詞、動詞以及兩節(jié)詩的評析,但他為這節(jié)課設(shè)計了48個學生可能要涉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