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潔
我始終認為,學習不一定是刻苦的,但完全是可以快樂的,甚至是享受的。對學生而言,“玩”就是第一需要,因為玩的過程本身就是享受樂趣的過程。如果讓他們學習,特別是長時間強迫他們學習,他們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那是因為他們享受不到充足的樂趣,注意力、積極性自然就會消失。如果學習也能產生像“玩”一樣的樂趣,學生就能真正地去享受學習的快樂?!读x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解讀》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多元化的,由于對象的復雜多樣化、學習情感的某種特殊性、個人經驗的獨特性,使得學生對學習內容意義的建構也是多維度的。所以,數(shù)學課堂要關注學生的多元化建構,創(chuàng)造快樂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充分彰顯個性,從而享受學習的快樂,萌發(fā)智慧的火花。
一、巧妙設計,精心策劃情境氛圍
一節(jié)好的數(shù)學課,如同一個藏著眾多快樂、享受、信任、情感的樂園。要創(chuàng)設出一種生動活潑,學生都想?yún)⑴c的愉快享樂的課堂氣氛,游戲、謎語、故事設疑、比賽等經常要穿插其中,同時還要注意運用插圖、掛圖、投影片、錄音機、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這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平面化”的學習,而是一個調動學生多種感知器官參與的“立體化”的學習。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時,我安排了“師生競賽”的游戲——學生隨意說一個數(shù),看誰最先判斷其能否被3整除,不管數(shù)字多大,結果每次都是老師獲勝,太神了。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為什么老師能這么快判斷出能被3整除的數(shù)呢?這些數(shù)有什么規(guī)律呢?”通過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布陣設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激勵其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都沒有感覺這是在上課,好像在游樂園玩一樣開心。
二、敞開心扉,融洽師生、生生關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師生關系在教學中非常重要,教師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會學習,并且都能學好,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讓學生敢提問,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鼓勵敢于提問的學生,對學生這種敢說敢想敢疑的精神要大加贊賞,經常不斷調適,與學生之間要相互尊重、信任。課堂上經常有這樣的場景,上課時老師宣布課題后問:你們想了解與之相關的什么知識嗎?你們已知道哪些知識?誰能說一說?師生、生生關系融洽的班級討論、學習的氣氛就會非常熱烈,在這種學習氣氛中,學生也更加主動、自信、大膽、活躍。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有學生感覺到,比的前項和比的后項都不相同但比值卻相等的現(xiàn)象與已經學過的“商不變性質”“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有類似之處,很多同學就吵著提問:“這三個性質之間到底有沒有關系呢?又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隨后便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這樣的提問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是他們積極思考后自然想要的,是沒有壓力的,他們快樂地沐浴在知識的海洋中。
三、動手操作, 體現(xiàn)新型學習方式
《義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笔前?,“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眱和闹腔劬驮谒麄兊闹讣馍?。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操作活動,經過分析和思考,形成準確的表象,在實踐中體驗數(shù)學、探究規(guī)律。手與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fā)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如在教學“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時,要求學生在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四根小棒中,任意選三根小棒圍成三角形。分組操作后,結果有的組學生圍成了三角形,有的圍不成三角形,學生就感覺到疑惑了。這時候,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討論、思考:為什么這三根小棒圍不成三角形?學生通過操作結果發(fā)現(xiàn):凡是圍不成三角形的,兩根短棒搭不起來,或不夠搭第三邊,或正好與第三邊重合,因而推論得出:三角形兩邊之和不能小于或等于第三邊。再討論交流:為什么這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學生通過操作結果又發(fā)現(xiàn):其中兩根小棒之和都超過第三根小棒,因而推論得出: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如果不去動手操作實踐,學生可能無論如何也不能直觀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四、實踐練習, 體驗有用的學習樂趣
每一節(jié)課都要對學生所學的新知識加以鞏固,強化訓練,這時候教師不要認為只要多出一些題目做一做就行了,題目一定要有選擇,如基礎題、典型題、一題多用題,題目的結構形式、題型變化、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要有新意、有創(chuàng)造性、有現(xiàn)實意義,使學生覺得所學知識是有意義的、有用的、有價值的?!读x務教育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解讀》也指出:人人要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這樣一來,學習的成果在生活中得到了真正的運用,學生才會有滿足感、成功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學生的“學”是一種享受,老師的“教”何嘗不也是一種享受,我想這樣的課堂應該是我們每一位一線老師所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