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麗
摘 要:《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計算是小學數(shù)學的基礎,計算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學生數(shù)學基礎的牢固程度,直接影響今后的數(shù)學學習。因此,在小學階段必須扎扎實實地抓好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計算能力;基礎;興趣;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09)05-0051-01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數(shù)學能力,小學低年級是學習計算的關鍵,我們必須重視這階段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培養(yǎng)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體會。
一、培養(yǎng)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教學同樣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濃厚興趣。計算題是由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構成的,抽象枯燥,不容易調動起學生興奮的情緒,因此,我采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訓練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
1.運用電教媒體,使枯燥變得有趣。
教學中充分利用背投、錄音等多功能電教媒體,制成課件,請來“大頭蛙”、“兔博士”等卡通人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符合學生的好奇心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看、樂學。
2.采取不同的形式。
課堂上,輪番使用開火車、對口令、聽算、限時口算等訓練形式,不斷變換指名答、搶答、齊答、手語和自編、互測等評價方法,讓學生體驗到“我能當老師”的快樂。
課外,要求學生自己購買小物品時算一算花了多少錢,幫父母計算簡單的花銷,讓他們在實際應用中鍛煉口算能力,體會生活中算數(shù)的樂趣。
3.組織競賽培養(yǎng)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謂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小學生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競爭就有興趣,因此,計算訓練需要老師創(chuàng)造競爭氛圍。比賽是最好的競爭形式,可設置不同的榮譽稱號,發(fā)放不同的獎品。如設置“口算冠軍”、“計算大王”、“計算能手”、“計算小明星”等稱號,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和成績給予獎狀、小星星、小笑臉等獎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理解算理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
要十分重視算理教學。學生理解了算理,也就掌握了計算的基本方法?,F(xiàn)以“湊十法”為例闡述算理作用。
1.擺一擺建表象。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事物的直觀感知來理解算理。如教學9加幾時,以“9加4”為例,先出示裝有9個皮球的盒子,再準備4個皮球,讓學生動手試一試,怎樣擺就能很快地看出一共有幾個皮球?有學生很快就會說:“從外面的4個皮球中,拿1個放進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個皮球,外面還有3個,一共13個。我及時給予了肯定,并說明這種方法叫“湊十法”。
2.畫一畫得方法。
學生經實際操作知道9+4=13,而把4分成1和3,9與1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畫出算式9+4=13的思維過程圖。讓學生掌握看大數(shù)、分小數(shù)湊成十,再相加的計算過程。
3.說一說,強記憶。
掌握了湊十法的思維過程,還要讓學生舉一反三多實踐。同樣,教學9+3、9+5……要求學生邊操作邊說過程邊算,通過說,達到熟練掌握。
三、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
學生做題或考試時,經常聽到老師反復提醒學生要檢查。其實檢查習慣不能說說即過,也要注意訓練:讓學生準備一個錯題本,將每次做錯的題寫在本上,在旁邊簡單寫出致錯原因,并把錯題改正過來。起初,學生不知道從哪方面檢查,找不出致錯的原因。我就利用下課前2~3分鐘時間,從分析典型錯入手引導,大家一起找錯因,教給學生檢查的方法、步驟:一看抄題對不對;二看數(shù)位齊不齊;三看進位或退位,看該進是否進、該退是否退;四看口訣熟不熟。這樣,學生就逐漸掌握了檢查方法,養(yǎng)成了檢查習慣,計算的準確率大大提高了。
總之,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靠教師的悉心指導、形式多樣的訓練和良好的習慣相結合,才能得以提高和發(fā)展,才能達到課標的要求。
【責任編輯 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