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也談“將謂”的來源

      2009-07-15 04:42:16黎路遐
      現代語文 2009年5期
      關鍵詞:詞匯化

      摘 要:“將謂”是唐代出現的認知動詞,它來源于認知動詞“將”和“謂”的連用,“將”和“謂”都有“認為”“以為”的意義?!皩⒅^”和“將為”不是通用關系,兩者來源不同,是兩個不同的認知動詞。

      關鍵詞:認知動詞 同義連用 詞匯化

      “將謂”是唐代出現的一個認知動詞,意義和“以為”“將為”相同。有人認為“將謂”與“將為”是通用關系。“謂”和“為”從先秦就可以通用,王引之《經傳釋詞》舉了很多例子,并說:“為謂一聲之轉。故為可訓謂,謂亦可訓為。[1](P41)”“將謂”和“將為”確實可以出現在同樣的上下文中。如:

      (1)自為新婦到王宮,將謂君心有始終。唯望百年同福貴,拖我如何半路中。(《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

      (2)既為新婦到王宮,將為君心有始終。準望百年同富貴,拋妾如今半路中。(《敦煌變文集?悉達太子修道因緣》)

      那么,“將為”與“將謂”是不是一個詞的兩種寫法呢?“將謂”的來源到底是什么?

      除了認為“將謂”“將為”通用,關于“將謂”的來源還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將”“謂”是同義連用,凝固成詞的,如張滌華(1991)。另一種認為“將謂”本是詞組,“將”表將來,“將謂”所在小句承接前一小句,如果沒有這種承接關系,“將”就失去意義,“將謂”凝固成詞(李明,2003)。

      “將謂”在先秦就可以連用。如:

      (3)孫子曰:“不可。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將謂君何?”(《左傳?成公二年》)

      “將”表將來,“謂”是言說義動詞。

      (4)或曰:“將謂桓公仁義乎?殺兄而立,非仁義也;將謂桓公恭儉乎?與婦人同輿,馳于邑中,非恭儉也;將謂桓公清潔乎?閨門之內,無可嫁者,非清潔也?!保ā墩f苑?尊賢》)

      “將”是用于選擇問句的連詞,“謂”是言說義動詞,它們并不處在同一層次。

      “將謂”從先秦到六朝的用例都很少,它們的結合關系主要是上面的兩種,要發(fā)展出“認為”“以為”的意義比較困難。

      李明(2003)所舉的《三國志》裴注的例子并不是“認為”“以為”的意思。

      (5)盛又譏其受(任)位非所,將謂仕於董卓。卓初秉政,顯擢賢俊,受其策爵者森然皆是。文休為選官。在卓未至之前,後遷中丞,不為超越。以此為貶,則荀爽、陳紀之儔皆應擯棄於世矣。(《三國志?蜀志?法正傳》裴松之注)

      “謂”仍是言說義動詞,“將”雖然不表“將來”,但是“將謂”所在的小句并非不承接前一小句。上文:“孫盛曰:‘……靖處室則友于不穆,出身則受位非所,語信則夷險易心,論識則殆為釁首,安在其可寵先而有以感致者乎?”可見,“將謂仕於董卓”是來解釋“受任非所”的。“將”是一個語氣副詞,表示測度、委婉的語氣。語氣副詞“將”在裴注中還可以見到。如:

      (6)將記述者欲以少見奇,非其實錄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

      (7)此器既蓋之,且有掩覆,無緣有此。黃門將有恨于汝也?(《三國志?吳志?孫亮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例(5)中的“將謂仕於董卓”就是“大概是說仕於董卓”的意思,“將謂”是語氣副詞和言說動詞的組合。因而不能說明“將謂”已從詞組轉變?yōu)檎J知動詞。

      到中唐,“將謂”才有了“認為”“以為”的意義。如:

      (8)紗窗對鏡未經事,將謂珠簾能蔽身。一朝虜騎入中國,蒼黃處處逢胡人。(劉商《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9)又相喜云:“前從此發(fā)去已后,至今不得消息。心里將謂早歸本國,不謂更到此間,再得相見。大奇,大奇!”(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我們贊同“將”“謂”同義連用,凝固成詞。上文已經談到“將”有“認為”“以為”的意義,如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有不少例句:

      (10)國家若將已戍之地不可廢,已鎮(zhèn)之兵不可收,當宜即停東川,并力從事,猶恐狼狽。(《舊唐書?高適傳》)

      (11)則天皇帝親政之時,武氏諸王亦分外職。今居京輦,不降舊封。天下之心,竊將不可。(《舊唐書?武承嗣傳》)

      (12)了然不覺清心魄,只將疊嶂鳴秋猿。(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清燭照山水壁畫歌》)

      (13)無將一會易,歲月坐推遷。(韋應物《示全真元常詩》)

      “謂”的“認為”“以為”義產生更早,蔣紹愚(1989)指出“謂”在先秦就具有這樣的意義:

      (14)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論語?陽貨》)

      (15)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在唐代,“謂”的這一意義仍在使用:

      (16)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杜甫《奉贈韋左丞》)

      (17)初謂鵲山近,寧知湖水遙。(李白《陪從叔泛鵲山湖》)

      “將”“謂”意義相同,常常連用,就凝固成了一個詞:

      (18)丘中久不起,將謂詔書來。及見凌云說,方知掩夜臺。(曹松《哭胡處士》)

      (19)門前蜀柳□知春,風澹暖煙愁殺人。將謂只栽郡樓下,不知迤邐連南津。(崔玨《門前柳》)

      “將為”來自“將……為……”結構[1],可見,“將謂”與“將為”的來源并不相同,兩者并非同詞異形。而且,“將謂”與“將為”在文獻中出現的情況也并不相同。《敦煌變文集》中“將謂”只有《太子成道經》一例,并且這一例的上下文與《悉達太子修道因緣》極其相似,而彼處用“將為”圖例(1)、例(2)。而“將為”在變文中卻有數十例之多。在禪宗語錄《祖堂集》《五燈會元》中,“將為”分別有6例、7例,而“將謂”則分別有17例、43例??偟恼f來,在近代文獻中,“將謂”的出現頻率要明顯高于“將為”。

      注 釋:

      [1]王引之.經傳釋詞[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蔣禮鴻(1997)、李明(2003)有論述。

      參考文獻:

      [1]張滌華.釋“將謂”[J].古漢語研究,1991,(2).

      [2]李明.試談言說動詞向認知動詞的引申[A].吳福祥,洪波.語法化與語法研究(一)[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3]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增補定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7.

      [4]蔣紹愚.論詞的“相因生義”[A].呂叔湘.語言文字學術論文集——慶祝王力先生學術活動五十周年[C].北京:知識出版社,1989.

      (黎路遐 北京大學中文系 100871)

      猜你喜歡
      詞匯化
      淺析“到位”的詞匯化及句法功能
      介詞“依據”的詞匯化與語法化
      “V三V四”的構式及貶義色彩形成原因
      平罗县| 南漳县| 乌鲁木齐县| 治县。| 靖西县| 宁陕县| 丹江口市| 双峰县| 洛南县| 太仆寺旗| 内黄县| 沂水县| 连州市| 茌平县| 苗栗县| 女性| 巴彦县| 象州县| 新龙县| 祁东县| 义马市| 清流县| 建宁县| 津南区| 咸阳市| 隆林| 藁城市| 绥江县| 余江县| 淅川县| 威信县| 云南省| 乳山市| 五常市| 绥江县| 册亨县| 资中县| 平罗县| 呼玛县| 洛浦县|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