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登程 隋 嘎
雖然石洞很溫暖,
但石洞又黑又不方便,
地動山搖時還危險;
雖然媽儂的綠葉棚很方便,
雖然安木拐的“鳥巢”很高妙,
但它們又小又不牢;
雖然野果很甜蜜,
雖然獸肉也很香,
但人們總是飽一頓饑兩頓;
雖然人們已開始學(xué)養(yǎng)學(xué)種,
但所養(yǎng)所種很有限,
人們正在山中艱難地生存繁衍,
各民族人都盼望能改地換天。
那時司崗周圍有很多綿1棵,
每當狗咬綿棵時,
常常有想人、何人來串門。
他們經(jīng)常來對阿佤頭人說:
“你們是這片土地的老大哥,
我們是來扶你們圍家園的刺藤,
是你們接納下我們,
大哥應(yīng)帶小弟勇敢向前走,
你們應(yīng)該把自己和野獸區(qū)別開,
應(yīng)該帶頭走出秾崗、德崗,
大家一起出去建寨定居,
一起從事生產(chǎn),一起發(fā)展,
過上真正屬于人的生活?!?/p>
阿佤頭人都很動心,
經(jīng)常找來各族、各處的代表,
共同研究如何走出司崗。
是誰指給我們河源頭?
是誰指給我們走出司崗的路?
各民族聚在一起交流思想,
就像露珠見了太陽眼睛發(fā)亮。
正在這時啊正在這時,
磨外撲烈2開始四處作亂,
它們亂跳又亂踢,
跳踢得山搖地也動,
垮了多少巖洞,塌了多少崖,
多少的人被壓在洞中、崖下。3
連首領(lǐng)們在的德司崗啊,
也未逃脫垮塌的命運,
各民族的人被堵在洞下,
人喊人哭嗡嗡響,
嗡嗡聲響如獨弦琴4。
是畫眉鳥先聽見了那個聲音,
它好奇地偏起頭聽了又聽,
又聰明地直起脖學(xué)了又學(xué),
但還是搞不懂那是什么哼。
它于是“咕哩咕哩”吹起蘆笙,
飛遍山林去傳播這新聞。
畫眉是個天生的演員,
叫喳喳描繪得大家都動心。
各種各樣的動植物,
都從四面八方跑來聽,
最后終于聽得分明,
是人類被巖石堵在洞里面。
大家議論說都是生命,
面對天災(zāi)要互相幫助。
可是樹木它們不高興,
它們不想讓人類再出來,
說是人們愛亂砍樹木,
亂砍亂燒么樹將完蛋了。
蜘蛛不想聽樹的話,
因為它還想拉網(wǎng)在人的家,
大家叫它倆比賽定輸贏,
蜘蛛說:“樹你白白高大,
我的一根絲線你也扯不斷!”
樹氣得渾身顫抖起來,
“老子連根倒也要扯斷你!”
樹一棵接一棵不斷倒下,
就是扯不斷蜘蛛的細絲,
因為蜘蛛一跳又吐出新的絲。
大家又去把夜鷹叫來,
請她連夜去請教安木拐,
由安木拐決定人是否該出來。
安木拐那時也忙著救災(zāi),
居無定所不知在何方,
虧得夜鷹長著夜視眼,
它飛遍佤山找到了安木拐。
安木拐啊人類的圣祖母,
自然說是人類該出來。
還說人是萬物之靈長,
萬物都該幫助人出來。
巖石大來巖石厚,
巖石硬來巖石滑。
野水牛跑來用角撬,
角撬彎了撬不開;
大象跑來用腳踩,
腳踩腫了踩不通;
犀鳥和鸚鵡也飛來啄,
啄之前兩個家伙自吹自擂:
“才是我們大嘴鳥啄得開!”
可啄來啄去,啄去啄來,
嘴都啄彎了還是啄不開;
……
大家個個都試過了,
全都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黑米雀5領(lǐng)著蒼蠅姍姍來遲,
大家都對米雀發(fā)出嘲笑,
“小米雀啊米雀小,
你身子小來腳桿又細,
嘴短不說還擋著個大口袋6,
一看你就休想啄得開!”
蒼蠅搓著手問:“是否再商量?”
小米雀它可不想耍嘴皮,
一把把口袋抹到脖子后,
揮手叫蒼蠅趕快上。
蒼蠅吐唾沫在巖石面,
小米雀“唰唰”磨快嘴巴,
蒼蠅又下一圈蛋在巖石上,
小米雀把蛋啄得“叭叭”地炸,
很快把巖洞口徹底炸開啦。
“格睿!格睿!格睿!
格睿!格睿!格睿!”
小米雀歡快地飛起到處叫,
可是老虎7在洞口淌口水,
人出來一個它咬吃一個,
人出來兩個它咬吃一雙,
一邊吃它還一邊自言自語:
“今天我不吃你們,你們以后吃我,
你們不知打過我們多少老虎,
愛打獵的男人比女人更可恨,
吃人我先就吃男人!”
老鼠們則在一旁咕咕嘰嘰:
“要是人出不來,我們口糧會減少,
更到何方去偷吃夜宵?”
大老鼠們還在議論紛紛,
小黃老鼠8卻獨自跑了過去,
悄悄躲到了葉子下面。
說時遲那時快它突然跳起,
一口咬定老虎的尾巴尖。
小黃老鼠啊指頭那么大,
大老虎卻拿它沒有辦法。
老虎不耐煩地回頭咬它,
可老虎朝左咬,它向右甩,
老虎朝右咬,它向左甩,
團團打轉(zhuǎn)咬不著它一根毛。
膽大的個別人乘機跑了出來。
“我該怎么辦啊我該怎么辦?”
老虎心里開始打鼓。
家黃牛、家水牛也跟人出來,
老虎又準備去按它們,
老水牛拔下頭上的角,
“?!币宦暣档蒙交匾簦?/p>
老虎被嚇得跑出去老遠。
佤人一個接一個跳出來,
文人跟著一一跑出來,
傣人又跟著文人出來,
克人又跟著傣人出來,
……
人出得像飛螞蟻密密麻麻,
人多勢眾老虎再也不敢回來。
后來人們說“巖佤、尼文、三木傣、賽克9……”
說各民族都是司崗里弟兄,
佤族帶頭出洞是老大,
彝族緊跟其后是老二,
傣族隨后出來是老三,
漢族跟著傣族是老四……。
可是達崗啊達崗,我們的達崗,
我們的人看不見你出來,
你身子又大又受了重傷,
永遠地留在了司崗里里面……
出洞后人們各跑一邊,
達佤吹嘚10把人們集中。
“嘚——呃呃——嘚——
嘚嘚嘚——嘚嘚——嘚——
嘚嘚——呃呃——嘚——
……”
聽到“嘚嘚”嘹亮的聲音,
人們紛紛回來又下到日溶恨11,
一個個在那里把身子洗干凈。
洗了澡后面目清,
大家在司崗里后面山頭集中。
老鷹在崗里天空盤旋著飛,
鹿子在崗里山中歡快地叫,
櫻桃花點燃了崗里四周山坡,
濃霧在峽谷底像白色長河。
人們舒服地沐浴初升的太陽,
又向遠處的莫偉努12虔誠致敬。
為什么巖佤人黑紅黑紅?
因為出洞時他們?nèi)ケТ粯洌?3
為什么尼文人不黃不黑?
因為出洞時他們?nèi)ケ闪郑?/p>
為什么三木傣人那么水靈?
因為出洞時他們?nèi)ケО沤叮?/p>
為什么賽克人又白又壯?
因為出洞時他們抱日愛和榕;14
為什么洞口布籠樹15至今不算大?
因為出洞時人人捏它一把;
為什么巖佤人說話拗嘴拗舌?
因為他們愛學(xué)牛說話;
為什么尼文人說話緊慢不一?
因為他們愛學(xué)斑鳩說話;
為什么三木傣人說話甜蜜蜜?
因為他們愛學(xué)蜜蜂說話;
為什么賽克人說話像唱歌?
因為他們愛學(xué)畫眉說話。
后來人們又北上到永邦16后山,
那里有個山包很像螃蟹,
人們在那里歇氣休息。
為了慶賀走出司崗里,
他們在那里又唱又跳,
小山包周圍都跳出了溝槽。
人們跳舞講團結(jié):
“裹——裹芭蕉葉,
咕嚕嘶,咕嚕嘶,
從頭到尾裹,裹起來,
咕嚕嘶,咕嚕嘶。
裹——裹芭蕉葉,
……”
伴著反反復(fù)復(fù)的歌聲跳舞的人們,
像芭蕉葉裹起又打開,
像芭蕉葉打開又裹起。
人們唱歌謝恩人:
“哎——哎——
是黑米雀啄我們出來,
是黑米雀啄我們出來,
我們要給它們吃地里的谷子,
我們要給它們吃地里的谷子。
不能忘記,不要忘恩,
不能忘記啊,不要忘恩。
“哎——哎——
是麻蒼蠅炸我們出來,
是麻蒼蠅炸我們出來。
我們要給它們吃殘羹剩飯,
我們要給它們吃殘羹剩飯。
不能忘記,不要忘恩,
不能忘記啊,不要忘恩。
“哎——哎——
是黃老鼠咬老虎尾巴,
是黃老鼠咬老虎尾巴。
我們要給它們吃大米,
我們要給它們吃大米。
不能忘記,不要忘恩,
不能忘記啊,不要忘恩?!?/p>
1綿:佤族使用的一種最古老的野茶?!熬d”字面是“供”,一般只用來供神供祖。
2磨外撲烈:傳說黃牛(磨外)本是達能的大兒子,靠吃他的汗水長大,但汗水吃得太過多了的話,就會變成怪物撲烈?!皳淞摇弊置嬗袝儭蓝鴱?fù)生等含義。
3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地震、造山運動。
4獨弦琴:佤族最古老的弦樂器,獨獨一根弦。
5小米雀本來就小,司崗里傳說中的小米雀,據(jù)說還是小米雀中最小的那一種,它是米雀中最黑的,所以歌中稱其為“黑米雀”。更大的那種則翅膀有點雜白。
6這里說的大口袋,實際指的是小米雀的嗉袋。小米雀的嗉袋吃飽了可以從脖前繞到脖后。
7老虎:佤語原話是“威”(或“日威”、“斯威”),包括了老虎和豹子。這里為了行文方便,我們確定為老虎。
8咬老虎尾巴的老鼠,有人說是小黃老鼠,有人說是小白老鼠,還有人說是黑老鼠,這里我們用小黃老鼠一說。其實是黃是白還是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小而聰明智慧、實干,這符合佤族一慣的贊美弱小者、善良者、聰明者、實干者的民族心理。
9巖佤、尼文、三木傣、賽克:佤族、傣族的男孩排行完全一樣,傣族叫佤族有時同佤族自稱:佤,有時又叫佤族為“佧臘”(意為“野茶);文、傣、克,是傣族對彝族、傣族自己、漢族的稱呼。當然,前面說過,文人究竟什么人,還未定論。如果用佤語,則傣族稱“想”,漢族稱“何”。不過佤族常常會以說一些傣話為雅,所以佤族自己有時也會用傣話說事。
10傳說出洞后,達佤吹被螞蟻蛀空的樹干把眾人叫攏,后來人們照那樹干做成了佤樂器嘚。
11日溶恨:字面是“洗澡的水”,特指司崗里下面半山腰一股清泉。
12莫偉努:指莫偉努山即,公莫偉努。
13真實的原因可能正如一些專家研究表明:佤族是南方矮黑人與北方來的蒙古人種混血,所以不太黑也不太黃。
14“日愛”指酸苞樹,“榕”指大榕樹,這兩種樹大,佤族視其為神樹。
15布籠樹:巴格岱山頂司崗里洞口一種會結(jié)酸果的喬木,傳說出洞時,人人都扶過它一把。
16永邦:緬甸第二特區(qū)(佤邦)巖城一寨名。
17有的佤族人會在說唱司崗里時稱小米雀(佤話叫“?!保?、老鼠(佤話叫“康”)為“達?!?、“達康”,這既是對它們的尊稱,也表明在佤族人的觀念中啄洞的小米雀和咬老虎尾巴的老鼠都是公的。
本文插圖:滄源巖畫
責任編輯:韓旭玉波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