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對西方的情緒惡化到了近年來的最低點。大多數(shù)老百姓沒有料到,中國政府依法處理“7·5”烏魯木齊事件,一些西方主流報紙卻相當一致地,相繼以社論、不署名評論的形式,將“暴力事件”稱為“和平示威”,將中國政府的做法視為“鎮(zhèn)壓”,試圖掀起又一輪反華熱浪。
用學者周世儉的話來說,這種做法讓中國人想起了當年侵華的八國聯(lián)軍。這番話當然是氣憤之言,但它反映了中國人對西方媒體和西方的反感情緒在激增。
1900年,《悉尼先驅(qū)晨報》曾這樣形容八國聯(lián)軍,“向北京進攻就是一次洗劫的西方狂歡”。如果說,當年西方列強對中國是一次武裝洗劫的話,那么,這一次西方媒體是用歪曲事實的報道和評論,對中國進行一次精神攻擊。
不可否認,此次在對事件的報道方面,西方媒體的視角變得更加多樣化了,但是,一些西方媒體的報道,特別是能夠代表西方媒體、輿論立場的社論和評論,卻依然呈現(xiàn)出頑固的反華特征。
閱讀那些評論,中國人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西方媒體的評論員們在對事件的解讀上,竟是那樣的異口同聲,連想都不用去想,就一股腦地把矛頭對準了中國政府,對準了中國的政治體制。他們像幾十年前一樣,不停地重彈著老調(diào)。人們不禁懷疑,在這樣的立場之上,又何來對中國實事求是的報道呢?
西方媒體諷刺、丑化、辱罵和敵視中國的言論以及不尊重中國事實的報道,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西方媒體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也打破了一些人對西方媒體的迷信,使不少中國老百姓產(chǎn)生了厭惡西方媒體,甚至厭惡西方的情緒。
中國人并不想總讓自己徘徊在百年屈辱之中,這些年來,中國人一直在努力地向前看,并學會了用這種向前看的心態(tài)來觀察中國與西方的關(guān)系,理解西方對中國的態(tài)度。這一次,當然遠不止這一次,是西方媒體的表演勾起了中國人對歷史的回憶。事實再一次表明,某些西方媒體及它們的評論員們,在靈魂深處,仍然多多少少地帶有和他們老祖宗同樣的對華心態(tài)。
法國漢學家魏柳南在新著《中國的威脅?》概括說,西方列強的入侵是促使中國產(chǎn)生排外思想的原因。同樣道理,當前西方媒體對華敵視、不尊重事實的言行,也必將激發(fā)中國新一輪的愛國熱情。當然,也會不可避免地刺激中國民間仇視西方的情緒。一旦中國民間被刺激形成某些仇視情緒,那勢必會傷害中國與西方的關(guān)系。
近年來,一些西方政府已經(jīng)開始重新反思對華態(tài)度,在許多關(guān)鍵場合都表現(xiàn)出了一種謹慎的態(tài)度,那么,現(xiàn)在到了整個西方社會整體改變對華觀念的時候了。那些一直敵視中國的西方媒體、民間組織、社會名流應當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