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申
會館是科舉制度和商業(yè)活動的產物。會館又分行館、試館和儀館。工商業(yè)者為聯(lián)絡感情,協(xié)調事務,需要建立行業(yè)集會之所,于是就有了工商會館,一般按行業(yè)設立,也叫行館。明清兩朝每三年在京舉行一次會試,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科舉考試廢止,應試的舉子達130多萬人次。各省及有些府縣紛紛在京設立試館,接待本鄉(xiāng)舉子。而儀館主要用于旅京同鄉(xiāng)死亡停放靈柩之用。據1949年統(tǒng)計,北京市有會館550余家,全國最多。
大的會館都建有戲樓。明朝至清朝中葉,北京公開演戲的場所很少,大部分演出在會館的戲樓舉行。湖廣會館大戲樓、銀號會館的正乙祠戲樓、平陽會館戲樓和安徽會館戲樓,是北京戲劇活動的歷史見證。
清初,北京誕生了兩部不朽的劇作,即洪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堕L生殿》是洪昇根據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歷時八年,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完成的,在虎坊橋的孫公園演出后,“圣祖稱善”、“傳唱甚盛”。清同治八年(1869年),以李鴻章為首的安徽籍官員和各界人士捐款,在孫公園基址上建立了安徽會館。戲樓南北向,戲臺在南面,后接扮戲房,其余三面為看座。建筑為雙卷勾連懸山式屋頂,東西兩側展出三米重檐,形似歇山。清末四大徽班進京,程長庚、劉趕三等曾在此演出。譚鑫培也曾登臺獻藝。宣武區(qū)已將安徽會館納入琉璃廠文化觀光區(qū)。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孔尚任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創(chuàng)作了《桃花扇》?!短一ㄉ取吠ㄟ^江南名妓李香君與復社文士侯朝宗的愛情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的興亡?!短一ㄉ取吩诎不招輰帟^碧山堂戲樓,由昆曲班社連演數(shù)場,轟動京城??滴趸实勐動嵥鏖喠恕短一ㄉ取犯灞尽R颉短一ㄉ取讽灀P史可法、左良玉等抗清人物。引起清廷反感,孔尚任被借故罷官,回了山東曲阜老家。
清道光十年(1830年)建成的湖廣會館戲樓規(guī)模最大。舞臺坐南向北,分上下兩層,觀演席共40間,戲樓后臺10間。1912年,孫中山來到北京,京城各界在湖廣會館戲樓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湖廣會館還留下了張居正、紀曉嵐、曾國藩、梁啟超、章太炎及譚鑫培、余叔巖、梅蘭芳的足跡。1996年,湖廣會館全面修復,還在會館內建立了北京戲曲博物館,北京京劇院天天在此演出。
前門東大街西側小江胡同的平陽會館,是明末清初由山西平陽府(今臨汾市)各縣在京人士聯(lián)合修建的。戲樓十分精致,客座分兩層,二樓正中對戲臺,兩側為看廊,看廊邊緣有木質護欄、雕花欄板和望柱。樓下場地為方形,是普通觀劇席。樓下壁面上的木欞窗可以敞閉,用以通風和采光。戲臺呈方形突出于場內,兩根臺柱上掛有抱柱匾。戲樓兩側的壁面繪有戲劇內容的彩繪壁畫。戲樓上原掛有書法家王鐸的“警世鋒”大匾,現(xiàn)仍得以保存?,F(xiàn)在會館戲樓正在修復中。
江西會館位于宣武門外大街路東。乾隆三年(1738年),由內閣學士曹秀先主持籌建。會館初名“新建會館”,后遷至棕樹斜街,擴充為江西省級會館。館匾是人稱“辨帥”的張勛所題。戲樓可容納兩千多人。江西會館曾是京城軍政要人和社會名流集會、議事、觀劇和舉辦各種活動的重要場所。1916年,政學會在這里召開成立大會;同年,全國公民大會在這里成立,通電反對帝國主義侵占天津老西開;1918年,“中法協(xié)進會”在這里成立,蔡元培和法國公使發(fā)表了演說。譚鑫培、余叔巖、梅蘭芳等在這里唱過堂會戲。魯迅先生也曾多次來此參加聚會和看戲。俞平伯、吳梅等名士也曾以票友的身份演過昆曲。京城各界還在這里為蔡鍔、陳師曾等舉行過追悼會。江西會館現(xiàn)已不存。
康熙六年(1667年),江浙商人在正乙祠銀號會館內建立戲樓。京劇創(chuàng)始人程長庚、譚鑫培、盧勝奎及梅蘭芳、余叔巖都在這里演出過。正乙祠戲樓現(xiàn)在仍是演出的場所,早年的對聯(lián)為:“八千觴秋月春風,盡消磨蝴蝶夢中琵琶弦上;五百副金樽檀板,都付于桃花扇底燕子燈前?!爆F(xiàn)在的對聯(lián)是:“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知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為文物專家朱家潘先生書寫。
到了清朝末年民國初年,隨著專業(yè)演出的戲院、劇場紛紛建立,會館的戲劇演出漸漸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