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敏 周正梅
執(zhí)教者:江蘇省南京市第六中學倪敏
點評者:江蘇省南京市白下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周正梅
一文章導入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家是人生的起點,也是人精神的歸宿??墒?,每個人對“家”的理解又各不相同;所以,許多文人墨客筆下描寫的家也是不一樣的。那么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梁實秋先生的“家”。那間被他稱之為“雅舍”(板書)的地方,從而進入他的心靈世界。
[點評:開門見山地導入,讓學生直接進入“雅舍”情境;對剛學過的“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師:首先請一位同學來展示收集的有關(guān)梁實秋的資料。
(幾位學生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介紹。)
師:很好!感謝以上同學的精彩發(fā)言!從你們的發(fā)言中,可以看出你們的精心準備,我建議全班同學用熱烈的掌聲對他們的認真精神表示感謝!
(掌聲響起),為了更真切地走近梁先生,今天就先走進他的《雅舍》。
[點評:新課程“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前查找相關(guān)資料、預習課文并與同學作交流正是新課程這一精神的很好體現(xiàn)。它克服了教師作作者介紹難以避免的枯燥乏味,也避免了PPT投影屏幕介紹一晃而過,學生并無實質(zhì)收獲的尷尬。]
師:作者描寫的對象是“舍”,那作者筆下的“舍”有何特點呢?請大家瀏覽全文,重點關(guān)注2—5自然段,勾畫出關(guān)鍵的詞語和句子。
學生勾畫、概括。
師生討論,要求學生先用文中的語句回答。然后確定描寫的語句,讓學生邊體味作者的感情邊嘗試朗讀。(略。)
進一步就文中的語句概括出“舍”的特點:偏、破、漏、簡。(結(jié)合PPT投影展示)
半山腰荒涼——偏
不固不嚴——破
不絕下注——漏
一幾一椅一榻——簡
[點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對于文章的分析,首先要立足于文本,只有在對作者思想有了明確的了解后,才能談得上鑒賞,品味。教者引導學生一步步由篩選文章重點語句到提煉、概括關(guān)鍵詞,環(huán)環(huán)相扣,樸實、踏實。]
師:這樣一間又偏又破、又漏又簡的房舍,真可謂是一間——“陋舍”(生答)。可是梁先生卻稱之為“雅”舍,你們同意嗎?
學生七嘴八舌,發(fā)表看法。大體有2種觀點。
生:不同意,房屋環(huán)境如此糟糕,我沒感覺到是“雅”。
生:同意,屋子雖破,但作者卻在屋內(nèi)怡然自得,別有一番情調(diào)。
[點評:教師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chuàng)設(shè)了良好的環(huán)境,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課堂內(nèi)出現(xiàn)的不同的聲音。充分顯示了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
師:不管我們認為是雅還是陋,可作者就認為它是“雅”的,道理何在呢?請同學們首先看第2段,面對這樣一間偏僻的小屋,梁先生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生:“則月明之夕,……路遠乃見情誼?!?/p>
生:“每日由書房……亦不覺有大不便處?!?/p>
師:環(huán)境是艱苦的,但作者的態(tài)度怎樣?請用本段中一個詞語回答。--
生:“久而安之?!?板書)
師:往下看,小屋不僅破敗,而且“人聲、鼠聲、蚊聲”,聲聲人耳,面對此情此景,作者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生:“冬天一到,……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否住在‘雅舍?”可見作者很樂觀。
生:“破我岑寂?!弊髡邔Ω鞣N聲音沒有感到煩惱,而是認為打破了我的寂寞,充滿生活情趣。
師:如果再從文中找一個詞。那就是?
生:“仍安之?!?板書)
師:晴天尚且不固不嚴,下雨天情況就更是狼狽不堪了,但作者又有怎樣的感覺?
生:“地勢較高,得月較先?!弊髡甙l(fā)現(xiàn)這間陋室的好處了。
生:“細雨蒙蒙之際,……一片彌漫?!卑堰@番景象形容成書法,梁先生想象力真豐富。
生:但他也說若大雨滂沱時,又“惶驚不安”了。
師:同學們提得很好,此處作者感到“不安”。怎么理解?
生:但最后作者也說“此種經(jīng)驗,已數(shù)見不鮮”。
師:那你能體會出作者怎樣的心境嗎?能否也用一個含“安”的成語來表述。
生:隨遇而安。
(板書)
師:小屋的陳設(shè)十分簡單,但對于作者來說,卻是喜歡“翻新布置”,心境怎樣?
生: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表明作者對物質(zhì)需求不存奢望,也不隨意從俗。
生:而“翻新布置”是緣于作者的喜歡——正合我意。
師:是的,剛才同學介紹背景時說過,梁先生在這間小屋創(chuàng)作過許多文學作品??磥硭词乖诶Ь持幸材堋?/p>
生齊答:安居樂業(yè)。
(板書)
師:好的,我們回頭再看第l段。作者現(xiàn)在已經(jīng)住了兩個多月,哪一句話能看出他對這個房屋的好感?
生:“我不論住在哪里?!遣坏靡盐疫€舍不得搬?!?/p>
生:“現(xiàn)在住了兩個多月,……有個性就可愛。”
師:能否再用一個有關(guān)“安”的成語把作者的心情概括出來?
生:安土重遷。
[點評:作者的情感看上去是一種縹緲的東西,但作者畢竟也是通過文字反映出來的,教者能再次立足文本,透過對文中字句的篩選、概括、提煉,得出結(jié)論??少F的是教者用慧眼發(fā)現(xiàn)了作者暗蘸在文章中的一個情感詞“安”字,并借此巧設(shè)成語概括作者情感,這既突出表現(xiàn)作者的心境,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便于學生掌握。]
師:好的,這幾個表現(xiàn)作者心情的詞語,反映作者一種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
生:樂觀,不怨天尤人。
師:是啊,這是一種博大的胸襟,一種情懷。雅即雅量,破的屋子,雅的胸襟,正如作者所言,有個性就可愛,不是人見人愛,唯有梁先生才愛。也許對同學們來說,鮮亮的墻壁,軟軟的席夢思,熱水器,空調(diào)才是我們理想中居所的裝備。但梁先生雅舍之陋,卻能讓我們陋中見雅,充分感受他寬廣的胸襟。
[點評:在分析、概括的基礎(chǔ)上,自然地總結(jié)出文章的主旨,即作者的心境,可謂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師:梁先生的雅舍之雅,我們已經(jīng)領(lǐng)略過了。但為什么他在第6段又說“雅舍”非我所有呢?
生齊讀第6段。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本來如寄”,“劉克莊詞:‘客里似家家似寄”。
[點評:最后3段是本文情感升華之處,也是很值得玩味、咀嚼的地方,教者自然地借文中作者的原話,在引出問題的同時也在教會學生怎樣朗讀。]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jié)。
師:通過這幾句話,梁先生告訴我們:天地就是萬物的大的旅舍;人根本就是天地宇宙間的一個匆匆過客;不管你住豪宅也好,住茅屋也罷,不也就是寄寓在宇宙天地之間嗎?其實,人不過就是天地間的一蜉蝣,滄海間的一粟。也正如劉克莊所言:“客里似家家似寄”;既然如此,那么
我們?yōu)槭裁床浑S遇而安,心安理得呢?只要保持一種平和、愉悅的心態(tài),曠達的胸襟,四海皆可為家。同學們今后的人生道路還很長,其間也會遇到一些挫折,如果我們都能像梁先生那樣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來面對逆境,那么我們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好。同學們直面未來。直面我們所要面對的一切吧!
[點評:第6段是作者對于人生理解的一段文字。體現(xiàn)的是一種人生境界,相對來說,學生的理解大體還是停留于字面。畢竟他們的人生閱歷還很缺乏,這也許是他們要用一生去體會的。理解雖意猶未盡,但課堂上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悟,這比給學生答案更為重要。]
請幾位學生反復誦讀第6段,體會作者的情感。(略。)
師:如此看來,梁先生之雅量,之胸襟,亦如天地之高遠。如果說,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梁先生的房屋是真正的雅舍;那我們現(xiàn)在則更可以說,此乃“大雅之舍”呀!
師:這是一篇散文,透過我們剛才的分析,同學們能談談你們對散文這種文學樣式的理解嗎?
生:散文的特點就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在看似隨意的幾件事的描寫中,傳達出他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很經(jīng)典。
生:這是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閑適、散淡的心態(tài)與隨遇而安、知足長樂的情懷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描繪體現(xiàn)出來的。
生:文章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語言很幽默,很風趣。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在作者筆下,表現(xiàn)得那么輕松。
師:請舉例說明。
生:例如“每日由書房……亦不覺有大不便處”。讀到這里,我仿佛看到一間小屋,卻像是一個小山坡,在家中還要像爬山一樣,可見作者的描繪多么有趣。
生:例如“入夜則鼠子瞰燈,……試問還有什么法子?”這段把老鼠橫行,而作者“仍安之”的心情表現(xiàn)得十分有趣。
師:散文形式實際上是由我們生命中的感覺、理智和情感生活所決定的,一篇散文失去精神,不過就是一堆文字瓦礫,或者一個收拾干凈的空房間而已??鬃釉疲骸百|(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薄堆派帷芬晃脑趦?nèi)容與形式上取得了和諧的統(tǒng)一,集中體現(xiàn)了一個“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在語言風格上的典雅的文氣和蘊藉的辭采,可謂“文質(zhì)彬彬”的典范。
[點評:對散文的閱讀分析,教者往往重在抓住內(nèi)容,其實散文的形式也很值得玩味。本課教者能在分析文章的形式上進而總結(jié)出散文的內(nèi)涵,實為本課一個亮點。]
全班同學充滿感情地自由誦讀課文有關(guān)段落。
師:下課!
[課后反思:筆者認為新課程帶給我們的不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完全顛覆,而是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的發(fā)展。對于散文教學而言,要想與文本“對話”必須先對文本認真解讀。同時,我們的教學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閱讀能力,包括對文中重要信息進行篩選并提煉概括的能力,我想只有先正確的理解文本,才能與之交流,與之共鳴。]
[點評:梁實秋先生的《雅舍》是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配套用書——高中語文讀本(必修二)的“心靈的遠游”專題中的一篇托物言志散文。教者在一節(jié)課中很輕松也很成功地引導學生解決了三個問題:(1)“舍”到底“雅”在何處?(2)作者于“雅舍”的描寫中寄托了怎樣的情感?(3)本文的語言風格有何特色?同時很好地處理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的關(guān)系。更可貴的是教者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視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走進文本,并在此基礎(chǔ)上,嘗試個性化、多元化的閱讀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