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衣的發(fā)明是很偶然的,說來也很有趣。
事情發(fā)生在1823年的蘇格蘭。那里經(jīng)常下雨,幾乎天無三日晴,歐洲人習(xí)慣上說那里“天漏”。有一位名叫麥金杜斯的窮苦橡膠工人,每天要走很遠(yuǎn)的路去上班。由于買不起雨傘,他經(jīng)常得冒雨趕路,久而久之便患上了疥瘡和風(fēng)濕病。
有一天,他工作時實在太累了,不小心將橡膠濃液滴在了自己的衣褲上。他非常難過:衣服弄臟了,用什么來換洗呢?于是,他不斷地用手指去擦沾在衣服上的橡膠,企圖把它擦掉??墒?,衣服再也擦不干凈了。他只好穿著臟衣服冒雨回家。奇怪的是,這些臟斑并不透水。他心中一亮:如果把衣褲表面全部涂上橡膠液,不就可以用來擋雨了嗎?第二天,他一到工廠就這樣做了。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也就隨之產(chǎn)生。
麥金杜斯有了這件雨衣之后,便從受雨水澆淋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身體也漸漸好了。他的變化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那些和他境遇相同的窮人紛紛問他原因,他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了窮朋友。這樣,膠布雨衣立即流行于蘇格蘭大地,并且傳到世界各地。
為了感謝麥金杜斯給大家?guī)淼暮锰?,大家親切地把這種雨衣稱作“麥金杜斯”。后來推而廣之,把所有雨衣都稱為“麥金杜斯”。這就是英語中“雨衣”這個詞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