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婷 陽德華
在信息沖擊與新課改的形勢下網絡化的校本培訓是必然趨勢。構建導、問、思、研一體化培訓模式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
導:培養(yǎng)者引導學習者進行學習
在中小學開展網絡校本培訓,首先要搭建網絡學習平臺。根據不同學校的現有條件,利用校園網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在網站上提供包括課改、教學、教科研、信息技術、視野拓展等多方面的內容,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需求選擇不同的培訓項目。網絡環(huán)境下的校本培訓是在教師的自主學習下展開的,不是隨意的、無組織的。
為什么要引導?,F代信息社會,誰接收的信息更多,誰就具有駕馭、處理信息的先決權。培養(yǎng)中小學教師的教育信息收集、選擇、處理能力是第一步。網絡資源豐富多樣,培訓者必須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設計并提供相關的信息資源和搜索方法,指導學習者圍繞學習目標去查閱、整理相關信息,在信息雜堆中尋找“黃金”;幫助學習者解決在學習交流中出現的問題,通過互相探討,幫助學習者從多角度認識問題,有效地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建構,提高學習效率。
培訓者是學習的引導者。校本培訓的培訓者既可以是教育專家、學校校長,也可以是本學科優(yōu)秀教師。網絡化校本培訓是以網絡為基礎的,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豐富的網絡資源、多樣的知識呈現方式給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提供新的途徑,同時也帶來困惑與迷茫。網絡工具的使用,學習內容的選擇與組織都不是盲目、無序的,需要引導與幫助。特別是大多數學教師的年齡、學歷、經歷等都有很大的差異,使用網絡技術的能力、接收信息的能力都不一樣,需要培訓者給予因材施教的引導。
引導什么以及怎樣引導。網上學習活動的開展要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設計。在網上學習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培訓者首先要引導學習者如何使用網絡工具,處理教育技術方面的問題。還必須指導學習者收集、整理相關資料,讓學習者圍繞問題來選擇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時間。在研究課題確立之后,培訓者要努力為學習者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活潑開放的對話環(huán)境,既要引導學習者積極發(fā)表意見,又要及時調節(jié)話語的軌道,使其不偏離主題。另外,圍繞課題在網上設置相關的理論欄目呈現理論知識。網絡化校本培訓的宗旨是要“為了問題而研究理論”。只有這樣,才能將理論知識與問題聯(lián)系起來,將“死”的理論變成“活”的教研。
問:設置問題情境
在中小學開展網絡化教師培訓,讓學習者從鮮活的教育案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網絡化校本培訓,在網絡工具的幫助下,打破時空限制,讓教師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交流,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以問題為起點。學習者圍繞問題收集、整理資料,剖析問題本身到探索、吸納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從淺層次的現象層面過渡到深度的理論研究。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方式進行。借助計算機和網絡通訊技術,學習者以問題激發(fā)內在需要,主動建構知識,通過自主探索和網上交流合作解決問題。以問題為起點,將實際教學中的問題與理論知識聯(lián)系起來,打破傳統(tǒng)培訓中理論與實際脫離的局面。這樣一來,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實際教學中就更加有經驗應對、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
基于問題的協(xié)作學習以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體現網絡交互性。針對培訓中設立的問題進行網上討論、教育會診是提升教師智慧的高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互相尊重與合作,發(fā)展了協(xié)作能力,促進了開展各種高級認知活動和解決與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問題情境中,學習者通過自我表達、相互討論、相互啟發(fā)和彼此糾正,有效地利用知識的共享與智慧的共振,促進學習者智慧的開啟。
自主學習是終身教育的關鍵。在職教師要工作學習兩不誤,就要制定可行的學習計劃,包括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要使學習達到應有效果,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關鍵。在網絡化培訓中,借助網絡服務系統(tǒng),加強學習者的自我管理意識,以問題激發(fā)學習者的內在需要,通過激活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新的學習活動產生同化,促進學習者內在涵養(yǎng)的提高。
思:反思教育教學過程
教學是一種復雜的活動,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未必能理解自己的教學行為,理解專家所講授的理論如何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因此對教師的培訓不能只停留在接受層面,還要培養(yǎng)教師能夠做出實踐性反思,才能不斷發(fā)展。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培訓中。無論是培訓者還是受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都應該認真進行總結和反思。要引導中小學教師不斷地對各種觀念、資料現象、行為進行價值判斷。中小學教師在繁瑣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往往勤于耕耘而荒于思考,容易使教學過程變成程序化、機械化。在培訓中,讓教師經常研究、反觀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探究和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性反思,使教師獲得一種能夠直面教學的實踐性智慧。這既是一種自我評述、自我梳理,又是一種自我超越。
在網絡平臺下,中小學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寫作、教學后記、問題診斷、敘事研究、課例研討、網絡教研等方式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包括思想與實踐進行總結,再結合培訓期間的學習進行經常性的自我回顧與自我小結,通過不斷的總結提高自我反思和教學研究水平,在總結的過程中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并改進教育的實踐。也可以通過定期撰寫網絡反思日記,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行為,敘寫個人學習的體會和收獲,并可提交到網絡數據庫發(fā)表教學反思文章,供其他教師學習借鑒,進行反饋和評論,促進彼此間的經驗共享和交流。
在教師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都應該貫穿著教師的自我反思,這種自我反思,不僅是一種自我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找到針對日常教學的即時情境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有效途徑。通過一系列的問題討論與反思,促使教師樹立在教育情境中的反思意識,形成從理論的角度審視和評價自己的行動,并在行動中深入地理解理論的良性互動模式,從而達到改進和完善自己教育教學的目的。
研:科研興師
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可以根據學校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請專家在對教學實際問題進行診斷與總結的前提下設計課題,或者是在校教師共同研討選擇課題,使每一位教師在課題中承擔一定的任務,讓教師在自主學習與相互探討的過程中得到素質與能力的提高。
對于中小學教師來說,教學是工作之重。教師培訓的首要任務是幫助教師搞好教學研究。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面對新時代的要求,只教書不育人不行,只教書不摘科研也是不行的。很多中小學老教師多年來用一本教案,不同的課堂有著同樣的一套說辭,使課堂死氣沉沉。在中小學。絕大多數教師是經驗型教師,真正在教學的同時從事科研的很少,因此,通過培訓培養(yǎng)教師的科研能力是一種有效途徑。在網絡校本培訓中,樹立教師的科研意識,以一種新的方式及時幫助教師分析教育工作中的教育現象,樹立以教帶研,以研促教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選課題,在教育研究中找答案。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求成果。
教師的科研活動不同于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它主要的目的是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理論去指導教學實踐。在網絡化校本培訓中,首先要組織全體教師集中學習教育科研的理論知識,讓教師了解如何確定研究課題。要本著“基于學校、為了學校”的精神,使課題研究與教學實際問題相聯(lián)系,與學校發(fā)展、教師進步同步。要熟悉科研流程,懂得如何進行教育實驗設計,如何實施研究計劃,如何鑒定科研成果等。其次,按照教師現有水平與特長,將大的課題分成若干小課題,并分配給各位教師,教師從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人手,結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尋找相關的教育教學思想。在培訓者的引導與監(jiān)督下,在與專家的指導、同事的合作中,教師通過自己的探索,運用恰當的方法完成研究任務。
在中小學開展導、問、思、研一體化的網絡教師校本培訓有一定的實施困難,特別是在教育資源貧乏地區(qū)。這需要在教育有關部門的支持與幫助下完善學校軟硬件設施;并需要學校領導者與教師的主動積極參與。在已有條件的學??梢詽u進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