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兒童寫作:習作教學出發(fā)的“原點”

      2009-07-29 07:11
      中國教師 2009年13期
      關鍵詞:原點言語習作

      吳 勇

      不少語文教師,對于習作教學存在著認知上的偏差,主要表現(xiàn)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兒童原本不會寫作,習作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孩子學習寫作、掌握寫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二是小學習作教學與中學的作文教學方式基本一樣,只是學段不同,寫作內容不同,寫作要求也不同。三是習作教學是為了完成教材中規(guī)定的習作訓練而預設的,每次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兒童按照寫作要求順利完成習作。正因為這樣的認知定位,讓習作教學失去了應有的個性,陷入到一種庸常而無趣的狀態(tài)之中;正因為這樣的理念導引,兒童成了被教學奴役的客體,原本的兒童寫作靈性在日趨僵化堅硬,大量鮮活的童年資源在悄然流失。寫作,一門對于兒童來說最開闊、最豐富的課程,在小學階段卻成了師生不堪承受的重負。因此,厘清習作教學的觀念,回歸習作教學的個性,“兒童寫作”似乎成了當下習作教學再出發(fā)的一個重要“原點”。

      一、兒童寫作的視界認知

      對語文教師而言,“兒童寫作”是一個全新的視界。它不僅成為當下習作教學的一個重要價值取向,更是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命題,它需要我們在理念層面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認知。

      1.兒童寫作是兒童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

      兒童是“泛靈論”者,他們將自身滲入客體,似乎客體亦有靈性和目的。因此,周圍的世界在兒童眼里,都和自己一樣,有生命,有情感?!盎ㄊ悄芎粑?,它的葉子就是它的手,它的枝條是它的身體。同樣,房子也是活的,因為窗戶就是房子的眼睛;風也是活的,因為它知道自己在動,風會自己跑……”[1]不難看出,兒童認識世界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是與世界共生的。從寫作動機上看,寫作對于兒童來說,其實就是一個觸動兒童精神世界的“典型情景”——一個熟悉的生活場景,一個有特點的玩具,一幅生動活潑的圖畫,等等,兒童就會情不自禁地進入一個與客觀世界的共生場域中,或交往,或表達;從言語發(fā)生的狀態(tài)來看,在“典型情景”的作用下,兒童將自然自覺地把自己的情趣、情感、文化和思想滲入到周圍的世界中——玩具、游戲、景觀等無不充盈著兒童意識的浸潤,于是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些靜態(tài)的物活了,有了情感,與自己有了交往,與自己也發(fā)生了故事,兒童沉浸其中,樂此不疲;從寫作的內容上看,兒童樂于表達的多半是自己的故事,多半是由自己想象的故事,多半是童話世界中的故事。有了兒童寫作的存在,兒童與世界的“共生狀態(tài)”得到了現(xiàn)實化的言語映現(xiàn),兒童從此有了精神以外的言語家園,寫作成了兒童精神由內隱走向外顯的一條靈性的通道。

      2.兒童寫作是兒童與世界的一種交往

      兒童寫作,它的本質與成人寫作一樣,是為了交往,這是最大的動機和動力。國外母語寫作教學中,竭力提倡“為自己寫作”和“為不同讀者寫作”。[2]因此,兒童寫作必須面向自己,從自我出發(fā),服務自我,成為改善自我與周圍世界關系的一個重要的平臺。兒童寫作應有鮮明的話語對象,可以是同伴、親人、動植物,還可以是身邊的事物,甚至可以是自我;兒童寫作應有明確的目的,或講解,或溝通,或辯解,或解釋,或訴說,或說明,等等;兒童寫作應營造合適的狀態(tài),可以是展示狀態(tài),可以是分享狀態(tài),可以是對話狀態(tài),可以是表白狀態(tài);兒童寫作應有真實的效果,必須為兒童建立一個言語交往的平臺,讓兒童充分展示寫作的成效,讓兒童真切地感受寫作之于生活和生命的價值。作為一種言語活動,兒童寫作不是消極被動地應實際生活之需,使人僅僅作為自然人、社會人、物質人“生存著”,而是積極能動地表達自我、實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作為心靈豐盈、思想自由的言語人、精神人,詩意地創(chuàng)造著,自由地、有意識地“存在著”。[3]

      3.兒童寫作是兒童精神秩序的一種建構

      “寫作就是締造一種秩序,一種生存秩序。即人對自由生命秩序的創(chuàng)生和建構?!盵4]自然,兒童寫作應建構起兒童的秩序:一是兒童的文化秩序。走向兒童的習作教學,應洋溢著濃濃的兒童文化氛圍:首先是“生活化”的情境,兒童喜聞樂見的生活,對童心充滿感召力的生活,改善習作進入兒童視野的姿態(tài),拉近兒童與習作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兒童蓬勃的寫作動機;其次是“活動化”的過程,讓活動使兒童的感官回歸到生活狀態(tài),讓活動為習作教學搭建起一個動感開闊的平臺,讓活動在師生之間構筑起共同的言語世界;再次是“角色化”的表達,通過角色暗示,給兒童建立一個特定的言語場域,從而形成交往的言語情境;最后是“游戲化”的精神,兒童寫作最能體現(xiàn)游戲精神的就是給予兒童充分的自由:感官自由、選材自由、表達自由,等等。二是兒童的語言秩序。兒童的語言整體而感性,展示了兒童心靈世界的秩序,體現(xiàn)著一種“詩性邏輯”。在習作評改中,要從兒童的言語立場出發(fā),理解兒童的話語方式,尊重兒童的言語韻味,充分維護兒童的言語自信。三是兒童的精神秩序。在習作指導過程中,引導用童心的標尺“丈量”生活,用“童話”的方式理解生活,不曲意拔高,追求“偽圣”,不揠苗助長,力求“完美”。做到習作的高度就是兒童精神的高度,習作的深度就是兒童心靈的深度。如果兒童精神秩序在寫作教學中得不到確立,兒童寫作便失去了它應有的內涵和意義。

      4.兒童寫作是“人之初”的寫作

      作為“人之初”的寫作,兒童寫作具有一些鮮明的特征。其一,這是一個重要的起點。小學階段,兒童剛剛步入寫作教學,兒童對寫作的認識和態(tài)度非常重要,讓兒童喜歡寫作,樂于寫作,并自覺將寫作作為交往的工具和生活方式顯得至為重要。因此,在這個階段,對于寫作意義的認識和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可能要重于寫作的技能的傳授。其二,這是一個準備的階段。這個階段,不在于看到外在的寫作成果,而在于兒童內在飽滿“文心”的孕育,自由、自得、豐富、開闊、靈性、溫潤等精神元素應當在“于無聲處”融入兒童的精神深處,從而不斷地為培養(yǎng)一個有寫作意識、寫作習慣的少年、青年做好鋪墊和累積。其三,這是一段守護的歲月。兒童不是不可以寫成人世界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表達社會現(xiàn)實生活,但兒童筆下表達的現(xiàn)實世界不應是茫然、世故、無助的,而應是真誠、敞亮、蓬勃的,兒童寫作的邏輯起點不是主動適應社會,自覺被成人世界同化,而是在社會生活中發(fā)現(xiàn)、生成、創(chuàng)設可能的、富有童年意味的生活,以豐盈童心,在人的精神深處貯存一顆飽滿而潤澤的“童心”。

      應該說,兒童寫作,是以兒童作為主體,以兒童文化、兒童精神作為背景,以兒童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和可能生活作為內容的一種可持續(xù)性的習作教學,它不僅體現(xiàn)著一種教學理念,更隱喻著一種寫作指導方式,成為一種美麗的童年生活姿態(tài)。

      二、兒童寫作的價值取向

      兒童寫作因其獨特的精神底蘊和文化構造,而使習作教學在整個作文教學階段充滿著獨特的個性和魅力。

      1.寫作動力先于寫作智慧

      在不少小學寫作指導課上,教師往往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文體的寫作技法的學習和運用上,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引入范文、例文,由文悟法,引文滲法,以求兒童在寫作中得法,以期兒童獲得恒久的寫作智慧,然而卻常常事與愿違。兒童從來就不具有駕馭技法的能力,常常在此面前放棄個性,陷入到一個沒有期待的套路中,從而喪失原本對于寫作的熱情?!靶W階段的作文教學,如果說要為學生今后打下一些基礎的話,那么使其產生并維持寫作的興趣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盵5]因此,真正的兒童寫作,應將兒童的寫作興趣放在首位,在寫作教學的起始階段,寫作動力應高于寫作智慧。

      有深度的情感體驗?!八械暮⒆佣际茄哉Z天才。言語生命動力學寫作教學,是立足于順應人的言語才情、開發(fā)人的言語潛能、喚醒人言語覺悟的教學?!盵6]促進兒童寫作動力形成的教學,首先是一種情感喚醒:喚醒兒童的生活積累,喚醒兒童的感官參與,喚醒兒童的內在需求,喚醒兒童言語交往的欲望。當兒童言語心靈覺悟了、復蘇了,寫作就會成為一種應然而生的生活。其次是一種情境體驗。適合兒童寫作的課堂,應構筑適合兒童心理文化的場景??梢允峭拡鼍?,教學轉換時間和空間,讓兒童進入一個想象、詩意的開闊境界;可以是游戲場景,突破教學的固定程式,讓兒童以自由的心態(tài)融入其中;可以是活動場景,舒展兒童的四肢和感官,讓兒童以實踐者、探究者的角色進入教學場域中。當兒童以真實的經歷、感受和思考投身到寫作教學中來,寫作過程中的真情就會自然涌動。

      有真實的言語需要。兒童寫作是兒童發(fā)自肺腑的需要,而激發(fā)這種需要有三個方面的前提:其一,讓自己成為言語主體,用自己的話語方式,自由表達自己的故事,沒有篇幅的限制,沒有文體的局礙。其二,有明確的言語對象,習作的讀者是誰,想告訴讀者怎樣的言語信息,寫作的過程就是向讀者傾訴、介紹、說明、講解和爭辯的過程。其三,習作有具體的讀者,寫作的目的首先不是給教師讀的,也不是給教師改的,而是自己的心靈與周圍的世界進行交往的載體,習作只有在與讀者的互動過程中才能成為“作品”,才能為兒童下一次寫作蓄積動力。

      “體驗”讓兒童寫作過程充滿情趣,“需要”讓兒童寫作過程富有理趣,它們相輔相成,構成了適合兒童的寫作狀態(tài),形成了兒童寫作的動力性機制。

      2.寫作意識先于寫作任務

      “文學指導模式認為,寫作是一種直覺過程,可以促進和刺激而不能真正教給?!盵7]而當前的小學習作教學中,仍有不少教師認為,寫作是一門讓兒童從“未知者”變?yōu)椤耙阎摺钡恼n程,是一項兒童經過無數(shù)次練習而獲得的技能。理念上的誤解,造成教師教學中的誤導,兒童寫作自信的誤傷。筆者以為,兒童寫作重在“養(yǎng)心”,旨在為人孕育一顆飽滿的“文心”,即人自主的寫作傾向和寫作習慣,是一個人受用一生的良好素養(yǎng)。

      形成寫作心理傾向。寫作是一種鮮明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心靈的自我享受。兒童寫作就是要引領兒童形成以下的心理傾向。一是將寫作當成一種真實交往。寫作可以用來傾訴心聲,可以用來說明事理,可以用來講解故事,可以用來表明觀點。二是把寫作當成一種經歷收藏。難忘的故事,特殊的記憶,獨特的感受,都可以訴諸文字,連綴成自己的生活史、成長史、精神史。三是把寫作當成一種專題探究。圍繞一個具體的問題,觀察現(xiàn)象,收集資料,梳理分析,形成結論,撰寫報告。四是把寫作當成一種真情分享。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間,最開心的時刻,最激動的畫面,最感人的場景,與親人朋友交流,與之分享生活的愉悅和情趣。這是兒童寫作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教學意味,是教師長期的教學堅守和等待。

      養(yǎng)成寫作行為習慣。寫作習慣必須從兒童寫作的起步階段抓起,必須貫穿于習作教學的全程之中。兒童良好的寫作習慣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觀察—發(fā)現(xiàn)”習慣,兒童有一顆溫潤而細膩的心靈,能隨時隨地發(fā)現(xiàn)周圍世界的變化,并能積極調動思維、感官去參與,主動用肢體去探究。二是“日記—隨筆”習慣,兒童能將即時性看到的感人情景、聽到的有趣故事、參與的難忘活動、引發(fā)的生活感觸,自覺用文字記錄下來,可以是日記,也可以是隨筆,不拘形式。三是“修改—發(fā)表”習慣,兒童完成自己的習作后,能主動進行自我修改或交給他人評改,在基本完善的情況下,愿將自己的習作向報刊雜志投稿,或發(fā)在適合的論壇和自己的博客上。四是“交流—對話”習慣,兒童愿將自己的習作與他人分享,愿與周圍的伙伴、親人、教師圍繞自己的習作進行評點,愿意參與同伴習作的討論。兒童寫作的種種習慣,是需要不斷鞏固的,是寫作心智的漸進成長和成熟。

      兒童寫作其實就是一種“教學準備”,沒有明晰的目標,沒有確切的任務,而是一種非功利的教學運營。這種準備狀態(tài)越飽滿,越充盈,兒童的寫作意識就會越強烈,兒童的寫作智慧就會越容易形成,一個人的寫作之路就會越持久,越堅實。

      3.寫作資源先于寫作指導

      習作教學中,許多教師將視角放在“如何寫”上,對“寫什么”關注不夠。其實,“寫什么”是“如何寫”的前提和基礎,“如何寫”的每一個過程,無不是“寫什么”的具體表現(xiàn),從“寫什么”的視角去解決“如何寫”才抓中了要害。[8]的確,兒童寫作應將重點放在“寫什么”上。高度重視寫作課程資源在兒童文化、兒童情感視野中的建構和整合,這才是當前習作教學的務本之道。

      讓景物產生“化學反應”。從寫作的心理機制出發(fā),大多數(shù)教師都將“觀察”作為兒童步入寫作的充要條件。寫作前,為兒童制訂觀察提綱,包括觀察對象、觀察內容、觀察順序甚至觀察感受;寫作時,觀察對象自然就成了寫作對象,觀察內容就成了寫作內容,觀察順序就成了寫作順序,觀察感受就成了寫作動力。物象的色彩、形狀兒童可能感知了,可是它的生動、朝氣和質感等氣韻卻在機械的觀察指導中喪失殆盡,兒童起初對物象的興趣、沖動和欲望在程式化的觀察中逐漸彌散??墒?,真實自然的兒童觀察卻不是這樣的:他們對世界的感知沒有預設,是周圍世界的奇特、美麗和動感在一瞬間觸動了他們的心靈,從而引起視覺、嗅覺、觸覺去關注。此時進入兒童心靈世界的物象是兒童文化、情趣、哲學與自然世界的對話結果,是內化于兒童精神之中的物象,是客觀世界與兒童精神世界發(fā)生“化學反應”形成的新物象,它已經烙上了兒童文化的印記,具有了“化學屬性”。兒童寫作,是兒童內心世界對客觀世界的“化學反應”,它伴隨著的不僅僅是兒童的感觀,更有一份童年文化的包容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讓范例成為“文化載體”。語文教材中編排的“習作范例”,是習作教學的不可或缺的一份資源,更是兒童寫作興趣激發(fā)、寫作知識滲透、寫作思維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重要載體。一是情趣的“生發(fā)點”。習作范例是編者精挑細選的,在語言文字方面具有示范性,在思想內容上具有趣味性,在寫作方法上具有啟發(fā)性。一篇優(yōu)秀的習作范例,本身就是一個充盈感召力的情趣場。兒童在讀例文的過程中,潛藏在心底的情感就會被喚醒和激發(fā),寫作的沖動和欲望就會呼之欲出。二是知識的“生成點”。教學中,以“習作范例”為載體,師生建立起對話的場域,從而讓兒童獲得鮮活的、具有一定的根植性的寫作知識與技能,并內化成兒童的言語素養(yǎng)。三是思維的“生長點”。習作范例又是習作教學的創(chuàng)造源泉,從例文出發(fā),可以“生長”出新的寫作視角,將兒童思維引向更加開闊的空間。這樣的習作范例不但不會以強勢語言的姿態(tài)去“格式”兒童思維,瓦解兒童個性,還可以讓他們的思維生長出更加豐富的維度,演繹出更加多彩的視角,讓童心和童言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景物是習作教學的動態(tài)課程資源,范例是習作教學的靜態(tài)課程資源。前者為兒童寫作提供了內容,后者為兒童寫作預設著策略,二者只有在兒童文化的平臺上,才會融進兒童心靈,內化為持久的言語素養(yǎng)。

      4.寫作交往先于寫作評改

      兒童的習作,對于成人來說,可能是邏輯混亂,語病百出,可在兒童眼里卻是一馬平川,風光無限;對于成人來說,是在努力糾正兒童的言語毛病,可對兒童來說卻是戕殺言語生命。因此,對于兒童習作,應在交往的平臺上去充分地尊重和肯定,而不是放在言語的“手術臺”上,使之成為眾矢之的。這樣,兒童才能保持旺盛的寫作熱情,才能為后續(xù)寫作蓄積“良性循環(huán)”的力量 。

      大聲“誦讀”。習作完成后,要讓兒童對著同學、父母和教師像誦讀課文一樣展示自己的作品。一方面,作為受眾,要懷著欣賞、贊賞的情緒走進孩子的習作中,特別是家長、教師,要舍棄好為人師、品頭論足的挑剔心態(tài),做到不打斷、不補充、不急躁,對兒童習作的不足要予以足夠的寬容,要知道,成人現(xiàn)在的態(tài)度就是兒童將來對于寫作的態(tài)度,現(xiàn)在的批評、焦躁就是兒童將來逃避和畏懼寫作的理由。另一方面,兒童“誦讀”還是一種自我交往,是“現(xiàn)在的我”和“過去的我”進行對話。正如老舍先生所言:“我寫作中有一個竅門,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給別人聽(聽不聽由他),看念得順不順?準確不?別扭不?邏輯性強不?”這種對話性“誦讀”其實就是兒童寫作行為中的“元認知”,是兒童對“前言語”的“后反思”和“后診斷”過程,更是一種對自己思想和言語的超越過程。

      及時“發(fā)表”。盡管當下兒童報刊種類繁多,但是編輯周期卻較長,發(fā)表幾率也很低,多數(shù)兒童不可能獲得這種嶄露頭角的機會。因此這里的“發(fā)表”可以是兒童報刊上的刊登,但更多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群體性展示。這里的“發(fā)表”要求較低——只要文通字順,言之有物即可;這里的“發(fā)表”范圍較廣——教師在班上朗讀,在班級、年級的板報上登出,在班級的“習作墻”上張貼,在校園“BBS”上發(fā)布,在兒童的個人博客上粘貼。讓兒童及時“發(fā)表”習作,一方面可以讓兒童感知寫作的本意——言語交往,讓每個兒童在交往中都能體驗到寫作這一工具所帶來的便捷和實用;另一方面可以讓兒童感受到“我寫故我在”,充分享受到寫作帶來的榮耀和尊嚴。

      互動“評點”。一篇習作完成后,成人的評點和評改要有意滯后,但是兒童之間的“同伴引領,異質交流”要及時跟進。一是“習作墻”,利用教室空白墻壁,讓兒童自由將習作張貼其中,讓班級的所有孩子動眼、動嘴、動腦、動筆,充分瀏覽、賞讀、品評、修改。二是“網絡”,利用校園網、專業(yè)的作文網,為兒童創(chuàng)建固定的交流空間,讓兒童主動將自己的習作張貼上去,通過“留言板”的形式實現(xiàn)互動,或者文字層面的,或者篇章層面的,或者選材層面的。在言語平臺上,雙方相互欣賞,相互批評,相互建設,不僅延伸了習作教學的過程,而且讓兒童享受到交往的愉悅。

      接受美學告訴我們,兒童的習作只有在交往的過程中才能成為真正的作品;兒童心理學提醒我們,兒童的行為需要教育者的鼓勵和贊賞,才能激發(fā)起他們更加強烈的參與和探究欲望。讓我們都來做兒童言語的贊美者,讓兒童都參與到言語的交往中,因為只有在兒童感受到“是魚之樂”時,寫作才能走向“出游從容”的自得境界。

      三、兒童寫作的課程建構

      “兒童寫作”要真正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以及行動,需要具體的課程來支撐。一方面以教材為依托,從編者的意圖出發(fā),用兒童文化的維度來加工、重組和整合;一方面以兒童生活為背景,讓兒童的觀察、探究、活動和想象成為習作教學最靈動、最鮮活的資源。在筆者心中,“兒童寫作”在課程層面有著如下的理想藍圖。

      1.課程目標

      ·每一個兒童都能自由地寫作,每一個兒童都喜歡寫作,每一個兒童都樂于用寫作方式與周圍世界進行交往。

      ·每一堂習作課都能承認兒童潛在的寫作稟賦,尊重兒童的獨特言語天性,挖掘兒童內在的表達訴求,構建適合兒童身心的寫作生活,創(chuàng)造適合兒童情趣的寫作方式,構筑適合兒童發(fā)展的教學路徑。

      ·每個兒童都保持著旺盛的寫作欲望,讓每個兒童都擁有基本的寫作素養(yǎng),讓每個兒童都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2.課程內容(如表)

      3.課程結構

      兒童寫作課程在運作中,總是以“主題單元”為呈現(xiàn)形式的。對于每個主題的寫作內容,都應結構化、操作化,使其真正成為一種富有實效的教學流程,充滿兒童情趣的寫作行為。(如圖)

      主題統(tǒng)整。“主題單元”的構建,可將兒童情趣、兒童生活、表達欲求、文本知識有機地融為一爐。一方面,它鏈接兒童的即時性生活,主題運作的過程就是兒童參與到寫作活動的過程;另一方面,“主題”是習作教材與兒童生活的有機整合體,它從兒童寫作的情趣出發(fā),以兒童的文化為內容,以兒童的活動為路徑,將習作內容、習作活動和指導過程結構化、課程化和教學化,不僅順勢解決了兒童寫作動力問題,而且將兒童寫作從“無為而作”的任務狀態(tài)引向“有為而作”的交往境界。

      異質同構。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視知覺組織活動和人的情感以及視覺藝術形式之間,有一種對應關系,一旦這幾種不同領域的“力”的作用模式達到結構上的一致時,就有可能激起審美經驗,這就是“異質同構”。[9]作為系統(tǒng)的主題習作單元,是“外在事物的存在形式”,要努力地與兒童的生活世界、兒童的文化、兒童的情趣建立一種“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一旦成立,兒童的表達體驗、言語交往體驗就會被喚醒,主題性習作單元的指導機制、活動機制、表達機制和交往機制就會應然而生。從習作單元的內容構成看,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從習作單元的實踐操作看,是順應兒童內在需求的;從主題單元的目標達成看,是水到渠成的。當主題性習作單元系統(tǒng)結構與兒童的生存、生活、生命同構共生時,主題單元教學就會產生一個巨大的寫作“力場”,形成了有效有為的教學機制,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點面結合。主題單元不僅是實現(xiàn)兒童自由表達的教學支持系統(tǒng),也是創(chuàng)生兒童寫作對象的內容組合系統(tǒng)。習作單元根據(jù)學段課程目標、教材的習作訓練分布,結合兒童的即時性生活,形成單元訓練主題,在主題的統(tǒng)整下,劃分成若干個有機的訓練點,點點相連,最終交匯成一個整體的訓練“面”。這樣做,一方面,拓展了寫作容量,增加了訓練的密度,同時提高了習作訓練的質量和厚度,為兒童創(chuàng)造了一個立體的習作訓練空間;另一方面,通過點點落實,層層遞進的方式,形成了一個自然的訓練坡度,既化解了“篇”的寫作難度,又為兒童的整個寫作過程搭建了一個有效的階梯。點面結合的習作內容組合,將散點、無序、隨機的習作訓練課統(tǒng)整為系統(tǒng)、有序的習作訓練周、習作訓練月,習作活動不斷延續(xù),寫作內容不斷生成,兒童的寫作動力在持續(xù)蓄積,兒童的寫作意識在逐步增強。

      做寫并行。主題單元是教師和兒童在習作活動的平臺上共同實踐、共同生長的結果。習作不是“教”出來的,也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解放兒童肢體和感觀,在鮮活生動的實踐活動中“做”出來的:在實踐中,師生構筑了共同的話語世界;在實踐中,兒童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在實踐中,喚醒了兒童與他人交流的欲望;在實踐中,激發(fā)了兒童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實踐中,兒童經歷了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正因為有兒童的幸福地“做”,才有言語表達中的自然恣意,才會造就主題性習作單元的童心燦爛、童趣盎然;正因為是兒童的有創(chuàng)意地“做”,才有習作中的鮮明個性,才會將習作課程中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和諧地熔為一爐。“做中寫”習作單元模式,讓習作教學成為每個孩子的童年印記,讓兒童習作成為每個孩子的童年歷史。

      主題統(tǒng)整,使習作單元的自主匯聚成一個明晰的目標指向;異質同構,使習作單元中的人、教學過程和環(huán)境之間自覺生成一種動態(tài)的應答機制;點面結合,使主題性習作單元自然形成一條漸進的訓練路徑;做寫并行,使主題性習作單元自我創(chuàng)造了一種穩(wěn)定的教學程式。

      “通過立言以立人,是語文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任務。在我們看來,語言不只是交際和思維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與存在方式。語文活動就是人的生命活動?!保ㄥX理群語)兒童寫作,它強調以“人”為“文”,將兒童的生活、實踐、閱讀、夢想、情趣等有機地融合在寫作課程資源之中;它注重以“文”化“人”,借助兒童的言語寫作、言語交往、言語成長來推動兒童精神的發(fā)展。因此,習作教學只要從“兒童寫作”出發(fā),堅持“兒童寫作”立場,就會一路開闊,一路芳香,一路精彩!

      參考文獻:

      [1]丁海東.論兒童的自我中心主義[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2).

      [2][7]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2.

      [3]潘新和.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7.

      [4]馬正平.高等寫作學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0.

      [5]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6]潘新和.讓言語天才成為真天才[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8,(5).

      [8]劉芳揚.對高中作文教學的幾點認識[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4).

      [9]王得勝.美學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王嘯)

      猜你喜歡
      原點言語習作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數(shù)軸在解答實數(shù)題中的應用
      “反”教語文 破解文本言語形式
      《世說新語》中的“言語”趣味故事
      話題:回到原點
      習作展示
      7.1 數(shù)形結合思想
      問疑答難
      界首市| 白朗县| 田林县| 思南县| 全州县| 金溪县| 景宁| 绥滨县| 斗六市| 靖西县| 乌海市| 安西县| 湖北省| 温州市| 龙海市| 邵阳县| 鹿邑县| 宁远县| 阿克陶县| 延川县| 灵武市| 错那县| 格尔木市| 东光县| 仪陇县| 武义县| 潼南县| 图们市| 抚顺县| 乐业县| 大理市| 安图县| 香港 | 海城市| 陇南市| 建始县| 宣武区| 达尔| 河源市| 和田市| 札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