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陽
教學時間:4月7日(清明節(jié)后返校第一天)下午第三節(jié)班級特色課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交流清明節(jié)前后對家鄉(xiāng)清明果的了解。我直奔話題,揭示話題:“同學們,剛過完清明節(jié),剛吃過清明果,清明果的清香仿佛還飄在嘴邊。現(xiàn)在,大家一起來介紹家鄉(xiāng)的清明果,先說說它是怎么做的,再說說它的形狀和味道。”
下面,我讓學生先同桌之間互相介紹。之后,請?zhí)貏e主動的學生來介紹。先介紹家鄉(xiāng)清明果的做法。經(jīng)過許多學生的介紹及其補充,我在黑板上完成了這樣的板書:
割艾草→搗青→和米粉→做果坯→包餡→封口
這樣,學生們大致了解了做清明果的工序。瞧他們那眼神,眼前仿佛擺滿了清明果似的。
接著,介紹清明果的味道。學生們好像變成了饞嘴的貓兒看到魚兒一樣,一個個搶著來說。第一個說,里面放著紅糖和芝麻粉,很甜。第二個說,我吃到的是白糖餡的。第三個怕大家要忽視他似的,說,我奶奶拿來的餡是咸菜豆腐,是咸的。第四個搶嘴說我們家的餡是火腿做的,很有營養(yǎng)。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個急著說,搶著講,生怕失去給大家介紹的機會。說了好一會兒,才說完清明果的風味,我概括了一句,說:“綜合大家所介紹的,家鄉(xiāng)的清明果主要有兩大種類,一類是甜的,一類是咸的?!睂W生們都點頭同意。
點頭的學生還沒把頭點下,表示完同意的意思,好幾個學生舉手,向我示意,要介紹清明果的形狀。我一連請好幾個學生來介紹,根據(jù)他們的介紹,我在黑板上先后寫出:三角形、犁頭型、餃子型、圓形、半月型。說到圓形的清明果時,有一個學生說他們家有一塊模板做的“果印”可以印出圓形的清明果,上面有花草樹木的圖案。他一說完,馬上有個男生說,果印還可以有文字,比如喜、壽、春、豐收,這樣可以表示人們的美好愿望。嘿嘿,這個學生真會設計!其他人都非常佩服,向他投去驚羨的目光。馬上有幾個學生來表示他們大膽的想象力,一個說:“那我們明年的清明果就做成各種形狀的,什么豬呀羊呀?!闭f到這里,停頓一下,馬上有第二個接上來說:“我們家的清明果,我想做成什么樣子,就做成什么樣子。”第三個學生說:“我把自己吃的清明果做成甜的味道,我把大人吃的清明果做成咸的味道,讓大家都喜歡吃清明果!”第四個學生也趕熱鬧,說:“今年,我家的清明果糯米粉放得太多,太粘牙了,吃得不舒服。明年的清明果的果皮里要少放點糯米粉?!?/p>
我真的很佩服我的學生,吃清明果吃出了許多知識,不僅知道了做清明果較完整的過程,它的味道,儼然是群美食家。這還不算厲害,最后幾個學生還提出做清明果的建議,一反傳統(tǒng)的形狀,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出新造型、新風味的清明果來。真是后生可畏!
臨近下課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yè):大家再調查、再品嘗家鄉(xiāng)清明果的做法及其形狀和味道,等到調查后,再動筆介紹。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調查和寫作動力,我還說:“如果你今天調查得很仔細,收獲必定會很大。如果你的介紹讓人一看就知道家鄉(xiāng)的清明果怎么做,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味道的,并且喜歡吃,那你就是給家鄉(xiāng)的清明果做了一次很好的廣告,家鄉(xiāng)的人一定很感謝你,佩服你。如果我們的縣長知道你介紹得很好,說不準,他還要親自上你們家專門向你表示感謝呢!”
這一天,學生帶著認識清明果的任務,回家去調查、品嘗和寫作。
4月8日(清明節(jié)后返校第二天)下午第三節(jié)班級特色課
在大屏幕上,先出示網(wǎng)上下載的一段介紹清明果的文字: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種食物,是用來祭奠先人的。
做法:用艾(一種野草)、大米、糯米磨成粉后和水做成皮子,白色的米粉加上艾的綠色立刻就變成了碧綠色,然后包入豆沙餡,上鍋蒸好后的清明果是碧綠的像餡餅一樣的東西,底下會墊著一張圓形的竹葉,小小的點心透著股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膩。
在讀之前,我說:“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網(wǎng)絡上的介紹,比比看自己介紹家鄉(xiāng)清明果的作文有沒有超過網(wǎng)絡作者。好不好?”
學生很興奮,因為他們第一次把網(wǎng)絡上的作者作為自己的比賽對象,新鮮而刺激。學生說出了幾個優(yōu)點后,也提出了幾個缺點。這時候,我問:“同學們,有沒有膽量跟這位網(wǎng)絡上的作者比一比,你認為自己有沒有比他介紹得好?”有些學生遲疑不決。我就趁勢說道:“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其實很多同學都已經(jīng)超過了他!不要認為網(wǎng)絡上的作文就比你的厲害,當然它有許多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
接著,我請學生來欣賞介紹做清明果的博客文章,該文以圖為主,文字不多,只做簡要的介紹。
這是流程圖,共8道工序:切團,揉圓,按扁,搟薄,做斗,裝料,合邊,固口。
接著,讓學生看蒸之前清明果、蒸熟后的清明果等照片。
看完后,我說:“同學們,看了剛才的介紹,你們認為這樣的介紹好嗎?”
我剛提出這個問題的剎那間,覺得自己的問題學生很難回答。不想,十多個學生“忽”地一下舉起手,向我要發(fā)言的機會。第一個好奇地說:“他們的清明果怎么都是餃子形狀的?”第二個佩服地說:“做清明果的工序那么多,看了一張照片再看看‘切團,揉圓,按扁,搟薄,做斗,裝料,合邊,固口那些字后,差不多已經(jīng)知道人家的清明果是怎么做的?!钡谌齻€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說:“看了后面的幾張照片后,我知道這清明果蒸之前、蒸熟了之后,完全是兩種顏色:生的時候是白里透青的,蒸熟以后是嫩嫩的艾草的那種嫩綠色。放涼了之后,好像是玉做的一樣。”
“哦,你是表揚網(wǎng)絡作者照片拍得好!是吧?”
“是的!”這位學生點頭稱是。
第四個學生真正說到介紹方法上來了,他說:“大家稍微看一下,就知道清明果怎么做的,是因為有照片,一看就知道了,再加上有文字說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哦,那如果沒有這些照片,該怎么辦呢?”我故意“為難”他。
“那當然用文字來介紹。”
“那么,你將怎么來介紹呢?”我把“矛頭”直接指介紹方法,逼他做出即興的思考和回答。
“我認為8道工序,網(wǎng)絡作者用‘切團、揉圓、按扁、搟薄、做斗、裝料、合邊、固口這些文字來介紹,讓人不是很清楚,只能讓人知道一個大概?!?/p>
“你怎么辦呢?”
“那我把做清明果的整個過程一步一步地說清楚。不就是行了?”
“是的!是的!”邊上有幾位學生應和道。
“那可得詳細介紹整個做清明果的過程,看清楚了再寫嘍!”
“好的!”這位學生非常自信地答道。
“我認為:我們一定要介紹清明果的形狀,因為這形狀太美了,可以寫一個比喻句?!庇忠粋€學生“跳”了出來。
“什么比喻句?”
“一只清明果就像一只玉餃子?!?/p>
“什么‘玉餃子?”
“‘玉餃子么,就是用玉石雕刻出來的餃子!”
“還有其它比喻嗎?”
“像半個月亮?!?/p>
“剛才,我們聽到了兩個很美很美的比喻??磥硌?清明果太美了,竟然給我們有這么美的想象力!同學們,你們想挑戰(zhàn)這些網(wǎng)絡作者?”學生們昂起頭,氣壯如牛地齊聲答道:“想!”
“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發(fā)現(xiàn)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嗎?請再花點時間修改修改,再過8分鐘,我們請一些同學讀一讀家鄉(xiāng)清明果的介紹,看看他們有沒有超過網(wǎng)絡作者,好不好?”
于是,學生開始修改自己的作文。
8分鐘后,開始集體欣賞同學的作文,在大屏幕上先后出示三篇作文。先讀楊天倫的《清明果》。
清明果
◇楊天倫
你知道清明果是怎么做的嗎?現(xiàn)在我來告訴你吧。
先是把艾草用開水洗干凈,再把艾草里的水擠干,放進鍋里煮,大約五分鐘即可。煮好后,把艾草和米粉和在一起,先把它揉一揉,在揉的過程中,再加一點兒開水,然后,再打一打或者抓一抓,把它粘成一團。接著,分成小團,再把小團揉成一個個球,再把一個個球壓成一片片圓形。我們這時就可以在面片中加入果餡,把它緊緊地包起來。然后,在鍋里煮十五到二十分鐘。清明果有好多形狀,有三角形、圓形等。我最喜歡的形狀是圓的,因為圓的清明果上面可以刻一些東西。
清明果有兩種味道,有甜的和咸的。我最喜歡的味道是咸的,因為吃甜的會蛀牙。
聽完,幾個同學先表揚他:洗干凈艾草再煮,說明觀察得很仔細;做清明果的過程比較清楚;介紹了清明果的許多形狀和兩種味道。也給他提建議:“把它粘成一團”要改成“把它揉成一團”;這段話中“先——再——然后”這樣的順序詞用得太多,要改一改。
接下來讀樓倩蕾的《清明果》。
清明果
◇樓倩蕾
你們知道清明果是怎么做的嗎?如果你們不知道的話,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清明果的做法是要先到田地里去找艾草,找來再擺平艾草,然后燒開鍋中的水,把洗得很干凈的艾草放入鍋中。最好是“青”中加點“蓬”,這樣的話,就會比較綠,而且你吃上一口的話,會覺得很嫩又很香。幾分鐘后,眼看著艾草煮熟了,就趕緊撈起艾草放入一盆冷水里。不然,老讓它待在熱水里,那樣很容易變黃會影響“成品”的色澤。而且,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要不斷測試水溫,如果冷水逐漸變暖,就要另換冷水,直到艾草完全冷卻,并漂洗干凈,撈出,擠干水分,把艾草“弄”碎。
第二步是和粉。注意控制好水量。和好的粉團白白嫩嫩的,加入搗碎的艾草,立馬變得綠綠的,當然前提是面跟草要揉均勻了。
然后,根據(jù)喜好把粉團摘成大小均勻的小坯,用手搓圓后捏成厚薄均勻的小碗狀,放入自己喜歡的餡料,封口,雛形初現(xiàn)。這里要提醒一點,搓粉團前最好手上抹點色拉油,以免濕粉粘手。至于餡料,甜的有白糖、芝麻、豆沙、奶酪……咸的可以放筍、肉、豆腐干、雪菜等做成大雜燴??傊?青菜蘿卜各有所愛,想放啥就放啥。
一讀完,學生就點評。照例先表揚:很多地方介紹得很詳細;一步一步地介紹得很準確。接著,提建議:“擠干水分,把艾草‘弄碎”后面要加成一句——“做成了‘青(方言)”;“加入搗碎的艾草”中的“艾草”要改成“青”。
學生評點完這三篇作文后,我問:“這兩位同學比起網(wǎng)絡作者,好一些,還是差一點?”
一開始,有個學生含含糊糊地說:“沒有?!蔽铱粗难劬φf:“真的?你可不能小看自己的同學呀!”一下子,學生們發(fā)出自豪的聲音:“超過了!超過了!寫得比他們要長,比他們要具體,怎么做介紹得很清楚,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味、有哪些形狀、哪些味道?!笨粗鴮W生們自豪的神情,我說:“經(jīng)過自己的調查和品嘗,同學們都了解家鄉(xiāng)清明果,并且給家鄉(xiāng)的清明果做了很好的介紹,這就是給家鄉(xiāng)的清明果做了很好的廣告,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一定會感謝大家的!”
最后,在大屏幕上出示:
清明果兩頭翹中間凸呈元寶形。
用左手托住果坯,右手伸出大拇指、食指,在捏攏的邊上一分為三,掐下,中間凸起,兩頭尖翹,一只元寶形的清明果就好了。
花邊果不能用力掐下,得用右手拇指從一頭到另一邊蜻蜓點水般輕輕地并均勻分布掐到頭。近看,鋸齒一樣錯落有致,遠瞧,仿佛波浪起伏,煞是好看。石榴果也不難,隨意把果坯的一處往圓形果坯的中心點一折,再順著這個折把果坯卷成桶狀,你會發(fā)現(xiàn)底部有些錐尖形,頂部則是卷曲的果邊成喇叭形。把底部捏圓按平,靠近喇叭口的部位扭細一些,就像衣服掐腰收身一樣,交給上色的人用洋紅、洋綠或山梔花汁的黃色點染在“喇叭口”,狀如花須、花蕊,托在手上,儼然一朵含苞欲放的石榴花?;ɑ@果就難得多了,先把果坯捏成三角、四角、六角或更多角,再把那些角剪成細小的條子,小心翼翼地把那些稍有不慎就斷的細小米粉根據(jù)需要,或捏成薄薄的各式花瓣、葉片,或細細的花須等等,最后上色,一只小巧玲瓏、“花團錦簇”的袖珍型花籃就做好了。
花邊果、四角六角多角果、石榴果、花籃果、壽桃果、如意果、鴛鴦果等等,大小不一,姿態(tài)迥異,紅綠相間,黃白映襯,無不生動逼真,形神俱備。就像面對做工精湛、玲瓏剔透的工藝品,讓每一個觀者無不嘆為觀止,無不為做果者的精湛技藝而傾倒。
——徐水法(《清明望囡果》,《今日浦江·生活時空》,2009年4月3日)
由教師讀家鄉(xiāng)的徐水法作家筆下的清明果,請學生欣賞。讀完,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家鄉(xiāng)的清明果怎么樣?”學生們都說:“家鄉(xiāng)的清明果很美,像做工藝品一樣?!背弥鴮W生的這份喜愛之情,我即興給學生一個畫畫的任務:
“同學們,家鄉(xiāng)的清明果真美,你們能畫一畫它們嗎?試試看?”
這時有同學興奮地說:“老師,能不能畫自己想象出來的清明果。”
“當然可以,說不準你能設計出新式的清明果呢!”
學生快速動筆畫了起來。一眨眼工夫,他們筆下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清明果:石榴果、菠蘿果、花果……
我選了五六張在大屏幕上展示給大家看,學生們看了,紛紛表揚想象力豐富的同學設計和繪制出了那可愛又美觀的清明果。
課末,我給學生布置新的任務:明年清明節(jié)前,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同學伙伴一起合作調查做清明果的整個過程,不僅吃清明果,還要動手做清明果。
介紹家鄉(xiāng)清明果的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學生們意猶未盡,真是課已畢情未了??粗麄兡悄竦碾p眸,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清明前他們一定會為清明果而忙,并且樂在其中,在那份充盈著調查、動手做、品嘗清明果的體驗之樂中,更熟知家鄉(xiāng)的清明果,更準確地介紹好它。這絕對是一次更高能力水平上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