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改進當前外語教學,主要是英語教學的主要途徑應該是大力提高外語教學師資水平,提高中學的外語教學水平,關鍵仍然是要提高中學外語教師的水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教師素質以及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為此,我們對新課程實施中中學英語教師素質的現狀進行了調研,并提出了具體對策。
一、調查設計
1調查目的與對象
新課程實施以來,目前河南省初中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如何?現有的初中英語教師能否承擔起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重任?存在著哪些實際困難,如何提高教師素質?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過調查研究,摸清河南初中英語教師的素質現狀,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以期對中學英語教學技能的培訓、英語新課程的實施和英語教師的繼續(xù)教育,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提供借鑒和改進意見。本次調查從2007年3月開始,截止到2008年8月,項目組共調查了焦作、新鄉(xiāng)、周口三個城市的9所重點中學、城區(qū)一般中學和鄉(xiāng)村中學,涉及初中一年級至三年級的英語任課教師99名。訪談主管教學的領導6名,一線教師10名,聽課15節(jié),并調閱了有關資料。
2調查研究的方法與內容
(1)調查研究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統計法等一系列科學手段進行調查研究。
(2)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師的基本情況、教師所在學校的基本情況、教師的素質狀況、教師的培訓狀況及評價制度等。
二、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99份,收回有效問卷95份,回收率為96%。統計上我們采用了平均數的統計方法,按樣本總體、一、二、三年級及不同級別的學校(重點、一般、鄉(xiāng)村學校)進行分類統計。結合聽課記錄及對教師、領導的訪談內容,對比新課程教學的理念和要求進行分析。
1初中英語教師的基本情況
(1)性別比例。調查顯示教師的性別比例不太均衡。男教師占15.7%,女教師占84.3%,外語教師女性化的傾向日益嚴重,需引起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
(2)年齡。調查各年齡段的教師,其中年齡在20~29歲之間的占24.2%,30~39歲的占44.2%,40~49歲的占26.3%,50歲以上的占5.3%,這組數據說明40歲以下的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中堅力量。
(3)職稱。從職稱結構上看,具有中教一級職稱的教師占57.9%,具有中教二級職稱的占30.5%,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只占5.3%。但我們按照學校類別的統計中也發(fā)現鄉(xiāng)村教師的職稱比例相對較低,具有中教一級職稱以上的教師只占總調查教師人數的10.5%,這可能與鄉(xiāng)村教師評職稱比例小、難度大、科研能力較差等因素有關。
(4)學歷。從學歷上看,具有專科學歷和本科學歷的教師比例接近于持平,分別占45.2%和146.3%,但鄉(xiāng)村教師具有本科學歷的只有4人,占4.2%,還有3名教師是中專學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課題組在訪談中發(fā)現,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大部分都是通過自考或函授獲得的,他們同全日制師范類畢業(yè)生相比,其專業(yè)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存在一定的差距。
2教師所在學校的基本情況
課題組對當前初中英語教師所在學校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重點中學在圖書資料、教學輔助設施等條件上明顯要比農村中學好得多。而農村中學的情況非常不容樂觀。另外,無論是重點中學還是一般中學和農村中學,教師們普遍認為自己的工作壓力過大。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這些壓力主要來自學校、家長及社會。如考試的壓力,升學的壓力,獎懲制度的壓力,評職稱的壓力等。這種狀況不利于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和教師素質的提高。
3教師的素質狀況
(1)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觀念。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育觀念的轉變決定著教師教育態(tài)度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有大綱意識、教材意識、教參意識,而課程意識十分淡薄。新一輪課程改革將課程意識提到了重要地位,強調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因素構成的一種生態(tài)系統,這意味著課程觀的重大變革。在新課程下,課程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成為了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不只是忠實地實施計劃、教案的過程,更是課程創(chuàng)新和開發(fā)的過程。
通過調查發(fā)現(見表1),河南省英語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觀念還比較淡薄。長期以來,教師只是課程的被動執(zhí)行者,一般只關心自己所教的學科,很少關注課改,缺乏主動適應課改需要、形成相應的課程實施的能力。
(2)教師自身專業(yè)素質狀況。調查表明,教師現代語言學知識、外語教學理論知識、科研知識及現代教育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見表2)。教師的文化素質結構不盡合理,亟需完善和提高。
(3)教師教育管理素質狀況。在考察教師的教育管理能力狀況中,筆者設計了幾道題目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教師的教育機智正走向成熟;評價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具備了正確評價學生的能力;但教師的因材施教能力、指導學生形成學習策略和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
4教師新課程培訓狀況調查
收回的調查問卷表明,只有19%的教師經常參加培訓,而選擇“偶爾參加和從未參加”的教師比例竟達59%,農村教師此比例更高。大多數教師缺乏必要的培訓,又無專人的指導,只能靠自己摸索,不利于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另外,筆者在訪談中還發(fā)現,目前教師的培訓大多仍是講授、報告或講座式的培訓模式,很少有互動、探究式、研究型的、能啟發(fā)教師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訓。
5對評價體系的調查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調查發(fā)現,85%的教師認為現行的考核評價制度不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新課程的有效實施,88%的教師認為不應把考試成績、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優(yōu)劣的主要標準。
三、思考與建議
通過調查發(fā)現,河南省部分地區(qū)初中英語教師的素質現狀還不能滿足新課程實施的要求。我們必須努力采取措施縮小差距,切實提高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素質。
要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不斷提升初中英語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加強新課程培訓的廣度和深度,側重改變初中英語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加大專家到教育一線指導教學的力度,及時推廣實驗取得的良好經驗、成果;鼓勵教師不斷進行繼續(xù)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及專業(yè)水平,優(yōu)化初中英語教師的文化素質結構;大力開展校本培訓,完善初中英語教師的能力素質結構;建構自我教育體系,培養(yǎng)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加大教育投資力度,從硬件、軟件建設方面,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促進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一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郭友.新課程下的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何軍華.教師與課程實施.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李謹瑜.新課程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付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