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書靜
不少教師反映上課時課堂氣氛沉悶、呆板。有的課不受學生歡迎,有的教師一味地批評學生。我認為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不在學生,教師應該從自身尋找問題的根源。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運用新的教育理論觀念,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方法,把教育工作當作一件藝術品來對待,而每一次教育過程就是一件藝術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進行這一藝術創(chuàng)作呢?
一、班主任要學會愛的藝術
“愛是教育的基石?!苯處熃逃龑W生,必須先愛學生,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教育才會有好效果。
人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各有所長,又各有其短,因此要做到揚長避短,取長補短。教師眼里不應該有“優(yōu)等生”與“差等生”的區(qū)別。所以,要想使學生對自己信服,教師就應該對班里的每一個學生都了如指掌,誰的個性怎么樣,誰有什么特長等等。這樣,教師就可以“揚長避短”,對其進行教育。
愛孩子,要懂得如何去愛。教師的愛應該比母愛更深刻。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抓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激勵教育,要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作為教師,要把每個學生都當成天才來欣賞、來培養(yǎng),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成功的機會,為學生揚起學習的風帆,使學生陶冶在“愛”的情感里。
反之,教師若以冷漠的面孔,平淡的語言去教育學生,決不會感化學生,更不會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教學效果自然也不會好。
二、班主任要恰當運用批評的藝術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也一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這時,教師就要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使他們改正錯誤,健康成長。然而,批評有時會適得其反,應該怎么辦呢?
“幽默”是批評的安全帶。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變化中,調(diào)皮是學生的共性。有時候?qū)W生所犯的錯誤使人啼笑皆非,在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狀面前,幽默會使劍拔弩張的雙方都松弛下來。教師的幽默可讓抱著對立思想的學生如沐春風,使課堂氣氛寬松活躍。同時,在這樣的教學氣氛中,傳輸著營養(yǎng)豐富的知識信息。
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是批評的前提。教師在批評教育學生時,要處處從愛護學生出發(fā),做到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把嚴格要求與尊重人格結合起來,注意批評的場合,愛護學生的自尊,尋找最恰當?shù)呐u方法。
激勵是批評的關鍵。學生犯錯誤無非有兩種:一是調(diào)皮的行為,二是“破罐破摔的行為”。對前者進行得當?shù)慕逃涂墒蛊涓淖冨e誤的做法;而對于后者教師就應當多加鼓勵,使他們振奮精神,看到前途和希望,使其自信心得到恢復。當然教師不能一味地激勵,而應當進行細致的調(diào)查,從他們身上找到閃光之處,使學生感到教師的批評是公正的、恰如其分的,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班主任要積極運用暗示的藝術
俗話說:暗示是把金鑰匙。在教育學生時,進行“旁敲側擊”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環(huán)境造就人,學生的活動總處于一定的環(huán)境中,良好的環(huán)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也是一種暗示,它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在心理上形成認同,從而奮發(fā)學習。因此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精心布置課堂環(huán)境。另外,良好的班風也是一種暗示,一個語言不文明的學生在一個團結、向上的文明禮貌的班級里,他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他的不良習慣、不文明行為都會得到一定改進。
教師自身的暗示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模仿性非常強,教師的舉手投足都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儀表、行為、個性、修養(yǎng)等。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的舉手投足時時處處都在給學生提出暗示,左右學生的行為。教師應該讓學生在無形中接受到真、善、美的影響,這樣,暗示的作用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班主任必須時時落實一個“新”字
“新”就要有獨特的班風、新穎的教學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首先,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離不開創(chuàng)新教師的教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班主任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將其創(chuàng)新教育的思想和方法體現(xiàn)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方面,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
其次,班主任應充分利用課外活動,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梢灾v科學家的發(fā)明故事,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把學生帶到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找生活中的棘手事,討論解決辦法,培養(yǎng)學生適應生活、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不管學生今后在什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中都能勝任各種工作。比如,最近我上了這樣一堂活動課:給學生一盒火柴、兩塊磚,要學生動腦動手,分組搭成一座橋,看誰設計的橋承受的重量最大。
總之,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本著對學生全面負責的態(tài)度,去教育、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使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懷無時不在、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