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央電視臺歷屆臺長任免記

      2009-09-13 09:16:25鄧艷玲hhttpwwwblogweeklycomcn
      博客天下 2009年13期
      關鍵詞:進行搜索

      文 / 本刊特約博客 鄧艷玲hhttp://www.blogweekly.com.cn

      中央電視臺歷屆臺長任免記

      文 / 本刊特約博客 鄧艷玲hhttp://www.blogweekly.com.cn

      5月18日,新華社發(fā)布了中央電視臺臺長任免的消息,連標點符號在內(nèi),共73字。全文如下:“日前,中央決定,任命焦利為中央電視臺臺長,免去趙化勇中央電視臺臺長職務。據(jù)介紹,這次調(diào)整是因趙化勇已達到規(guī)定的任職年齡界限,屬正常的干部新老交替。”

      10年前,當趙化勇接棒楊偉光時,更多是傳媒界尤其是電視圈的人關注。

      在長達51年的歷史中,中央電視臺成長為中國最有勢力的傳媒機構(gòu),它從一個報道者,成為了一個被報道者—有時候,人們對中央電視臺的興趣,甚至超越了對它的節(jié)目的興趣。51年前,中央電視臺(當時名為“北京電視臺”)的第一任掌舵人羅東,多半不會想到這樣的情形吧。

      本專題以中央電視臺臺長的任免為視角,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從一個有趣的角度,理解昔日的“北視”是如何成為今天的“央視”的。

      (除署名外,本專題部分圖片來源于《中央電視臺年鑒1994》)

      聯(lián)系編輯:(010)67148585-8008 郵箱:leechuchu@163.com

      很多人知道了焦利接替趙化勇?lián)沃醒腚娨暸_臺長的消息。

      一些人知道,趙化勇的前任是引導中央電視臺改革的楊偉光。

      往前追溯,楊偉光的前任是誰?前前任、前前前任又是誰?他們之間是怎么交替的?中央電視臺這個全中國現(xiàn)今最大的輿論宣傳機構(gòu),最富有的傳媒王國,從1958年誕生到現(xiàn)在,是哪些人帶領它一步步走過來的?

      “我隱約記得楊偉光之前的臺長按順序是羅東、孟啟予、任繼勝、戴臨風、王楓、黃惠群?!痹谥醒腚娨暸_服務48年的趙忠祥也不能說清楚,他從1960年進臺后經(jīng)歷的歷任臺長到底是哪些人。

      在趙忠祥的第一本書《歲月隨想》中,他曾經(jīng)寫到,“至今我仍能收到‘趙忠祥臺長收’字樣的觀眾來信。”在很多普通觀眾眼里,陪著自己長大甚至變老的趙忠祥,怎么也該是臺長級的人物了吧。這讓趙忠祥有點委屈:“這不是說我沽名釣譽嗎?”他有點怨嗔地對記者說,自己就是一個做事的人,是個小兵,和領導們沒有什么交集。

      “很多人選擇沉默,不是沒話說,只是他們已做了太多,不知從何說起。既然無愧于心,又何須多言呢?”

      “沉默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2008年,中央電視臺成立50周年,為此中央電視臺編寫了一套千余頁的《中央電視臺發(fā)展史》。這套權(quán)威的書籍,除了散見在書里的零星記錄之外,沒有專門對中央電視臺歷任臺長進行介紹。

      參與編寫這套書的中央電視臺研究處書籍編輯組的張騰之告訴記者,歷任中央電視臺臺長都有誰,他還真不記得,不過這套書在組稿時是有中央電視臺歷任臺長的列表的,而且還專門附錄了一頁,“但不知道為什么定稿出書的時候,這頁就沒了?!睆堯v之說。

      到中央電視臺國際網(wǎng)站進行一番查找,沒有中央電視臺歷任臺長介紹;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除了楊偉光、趙化勇、焦利,其他人內(nèi)容實在欠奉。

      5月20日,記者聯(lián)系中央電視臺老干部處,一位男性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地答應幫忙聯(lián)系還在世的各任老臺長。但是第二天,他非常抱歉地告知,各位老人都表示,不愿意說什么。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王雪純是王楓的女兒,王楓是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改名為中央電視臺之后,被正式任命的第一任臺長。

      5月21日,王雪純替父婉拒了記者的采訪,她說:“面對歷史,每個人心態(tài)不同,沉默也是歷史的一部分?!?/p>

      那撥老電視人,就像她父親王楓一樣,大都不愿意舊事重提,“很多人選擇沉默,不是沒話說,只是他們已做了太多,不知從何說起。既然無愧于心,又何須多言呢?”

      在長達51年的歷史里,中央電視臺其他歷任臺長似乎也就這樣被遺忘了,以至于親身經(jīng)歷這些歲月的趙忠祥和專門收集整理中央電視臺歷史的中央電視臺研究人員都記不得他們是誰。

      結(jié)合《中央電視臺發(fā)展史(1958-2008)》,記者經(jīng)過一番仔細梳理,發(fā)現(xiàn)中央電視臺自1958年5月1日創(chuàng)辦以來的歷任一把手是按照如下順序交替的(括號內(nèi)為在任時間):

      羅東(1958年~1960年)、孟啟予(1960年~1966年)、任繼勝(1970年~1980年)、戴臨風(1973年~1982年)、王楓(1982年~1988年)、黃惠群(1988年~1991年)、楊偉光(1991年~1999年)、趙化勇(1999年~2009年)、焦利(2009年至今)。

      在這本書里,除了冷冰冰的時間數(shù)據(jù)說明他們各自主政中央電視臺的時間,對他們是什么樣的人并沒有更多的記載。不過,記者經(jīng)過查找資料以及對有關知情人士的尋訪,中央電視臺51年歷史上的各任一把手的更迭情況逐漸浮出了水面。

      看起來“不可能的任務”但在拼命耕耘的第一代電視人的努力下的確達成了。

      “主任”時代

      中央電視臺歷史上的第一任“一把手”羅東從來都沒被叫過“臺長”,他一直是被稱為“主任”,級別為處級。

      1958年,新中國誕生了第一家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這個“北京電視臺”并不是現(xiàn)在的地方衛(wèi)視,而是中央電視臺的前身。1978年,“北京電視臺”改名為“中央電視臺”。

      在中央電視臺2008年拍攝的專門為了紀念中央電視臺誕生的紀錄片《開創(chuàng)》中,留下了中央電視臺第一任“臺長”羅東年輕時意氣風發(fā)的照片,也留下了他人生垂暮時的最后影像。1998年,羅東因病去世,享年80歲。

      在中央電視臺首部年鑒—《中央電視臺年鑒1994》前幾頁的照片集錦中,收錄了楊偉光之前的中央電視臺歷任領導人的照片,羅東排在第一位。這本年鑒也對這些中央電視臺史上的老電視人做了人物志。

      1957年8月17日,當時主管廣播電視事業(yè)的中央廣播電視事業(yè)局決定成立“北京電視試驗臺籌備處”,任命羅東為主任,孟啟予(女)、胡旭為副主任。

      為什么羅東、孟啟予、胡旭等人被指定來當籌備處的正、副主任,承擔起在新中國建立電視臺的開創(chuàng)性責任?從他們的履歷上來看,他們當時完全可以算是經(jīng)驗非常豐富的資深新聞宣傳人。

      時年39歲的羅東是江蘇無錫人,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前身陜北公學??谷諔?zhàn)爭時期,他先后擔任晉察冀軍區(qū)抗敵劇社副社長、中共平山縣委宣傳部長、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文委委員等職。1945年8月起任《冀晉日報》副總編輯、《鄂豫報》社社長等職。1949年5月,他參加接管國民黨武漢廣播電臺,后任武漢新華廣播電臺臺長兼總編輯。1957年他被調(diào)往中央廣播事業(yè)局任編委。

      而37歲的孟啟予則是個資深的廣播人??谷諔?zhàn)爭勝利后,她成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播音員。新中國成立后,她帶領一班人創(chuàng)辦了少年兒童廣播節(jié)目,1955年她又奔赴莫斯科華語廣播電臺當編輯。

      39歲的胡旭也在文藝團體、廣播系統(tǒng)工作多年。

      為了讓羅東他們?nèi)媪私怆娨暸_的技術(shù)業(yè)務和管理,1957年12月,中央廣播事業(yè)局派羅東和孟啟予等赴前蘇聯(lián)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考察訪問。

      就是當年這個戴眼鏡、一副典型的南方知識分子形象的羅東,1958年3月從歐洲一回來,就宣布,北京電視臺要在1958年5月1日開播。

      一沒有設備,二沒有人才,卻要在兩個月內(nèi)讓中國從來沒有的電視信號發(fā)射出去,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但這個目標在拼命耕耘的第一代電視人的努力下的確達成了。

      對于當時所有同事的疑惑,羅東曾充滿自信與遠見地說:“雖然電視剛剛起步,但我們電視臺一定會超過其他媒體,我們現(xiàn)在是來鋪路的,我們將來會為今天的選擇感到驕傲和自豪?!?/p>

      1959年10月10日,中央正式任命羅東為“北京電視臺”(對內(nèi)仍稱“電視部”)主任,孟啟予、胡旭為副主任。羅東的級別是處長,因為“北京電視臺”是隸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處級部門。

      孟啟予后來回憶自己任上最難忘的事情是她要到了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北京電視臺”臺標。

      首次更迭

      1960年9月15日,廣播電視事業(yè)局黨組任命孟啟予為局黨組成員,并任北京電視臺“副臺長”,負責全面工作。而老“主任”羅東則前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工作,這在當時是更重要的工作崗位。

      中央電視臺歷史上首輪一把手的更替不是因為年齡,完全是因為工作安排。這次更替,是一次處級干部的更替。

      在中央電視臺51年的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兩任女性一把手,一位是在羅東之后的第二任臺長孟啟予,一位就是在楊偉光之前的第六任臺長黃惠群。

      1963年12月3日,廣播事業(yè)局黨組書記丁萊夫在全局干部大會上宣布:孟啟予任北京臺代理臺長(對內(nèi)稱“代理主任”),負責全臺工作,重點抓宣傳業(yè)務。

      作為中國的第一代電視人,出生于1920年的孟啟予參與創(chuàng)辦了“北京電視臺”的全部過程,而且,從1957年到1982年離休,她就再也沒有離開中央電視臺。

      孟啟予后來回憶自己任上最難忘的事情是她要到了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北京電視臺”臺標。這個臺標從1965年1月1日一直用到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改名中央電視臺。

      不過,“文革”一開始,孟啟予就成為第一批被打倒的人,并從此靠邊站,“北京電視臺”進入軍管時期,軍代表負責主持電視臺工作。

      和趙忠祥同時被招考進入中央電視臺的女播音員呂大渝在她的回憶錄《走近往事》里提到,“文革”開始沒多久的一天,她看到平日里風度翩翩的孟啟予面色陰沉,戴著一頂藍布帽子來上班,原來她被人剃了陰陽頭。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制片人陳曉卿,于2006年3月3日發(fā)表在中央電視臺國際網(wǎng)站上的一篇文章《我們沒有完全失憶》中寫到,他在一堆被廢棄的膠片里,親眼看到記錄孟啟予被人一巴掌從臺上摑到臺下的廢棄膠片。

      直到1973年1月,軍管小組撤離,孟啟予才又被任命為副臺長。而且在四位副臺長中排名最后。擔任臺長的是由軍代表轉(zhuǎn)任的任繼勝。

      從負責全盤工作到排名最后的臺領導,中國電視的拓荒者孟啟予“不升反降”,直到1982年離休,她都是排名靠后的副臺長。甚至在《楊偉光的中央電視臺歲月》一書中,一張楊偉光和孟啟予的合照,孟啟予的名字被寫成了“盛啟予”。

      1958年

      羅東

      1959年10月10日,中央正式任命羅東為“北京電視臺”主任,作為一個處級機構(gòu),中央電視臺的前身“北京電視臺”隸屬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中央電視臺歷任臺長

      根據(jù)《中央電視臺發(fā)展史(1958~2008)》,中央電視臺自1958年5月1日創(chuàng)辦以來的歷任一把手是按照如下順序交替的:

      1960年

      孟啟予

      從負責全盤工作到排名最后的臺領導,中國電視的拓荒者孟啟予“不升反降”,直到19 8 2年離休,她都是排名靠后的副臺長。

      1970年

      任繼勝

      從19 4 0年參加革命直到19 7 3年被任命為臺長,一直就是個純粹的軍人,擔任最多的職務是各級政委。

      1973年

      戴臨風

      從197 3年起到1 9 8 2年,戴臨風以副臺長的身份,實際承擔中央電視臺一把手的工作。1982年

      王楓

      從嚴格意義上講,第五任臺長,搞電視技術(shù)出身的王楓,算是首位能夠被稱為中央電視臺臺長的人。

      中央電視臺的“文革”歲月和當時中國的所有其他單位一樣,被認為是混亂不堪、備受挫折、受到嚴重干擾的一段時光。

      了無痕跡的替換

      梳理中央電視臺歷史,會發(fā)現(xiàn),1973年到1980年間,中央電視臺有兩位“一把手”,一位是軍代表出身的臺長,一位則是資深的電視人。這是段跨越“文革”的歲月。

      因為“文革”,孟啟予和她下一任壓根就不存在交替。她后來又成為她下一任的下屬。

      中央電視臺的“文革”歲月和當時中國的所有其他單位一樣,被認為是混亂不堪、備受挫折、受到嚴重干擾的一段時光。甚至在1967年初,因為電視節(jié)目的匱乏,電視臺停播了一個月。這是中央電視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直到1967年2月4日,節(jié)目才恢復播出,也是每周播一次,后來才增加為每天播一次。

      1967年12月12日,中央決定對中央廣播電視局實行軍事管制,軍管小組派軍代表毛德厚“空降”“北京電視臺”主持工作,一直到1970年1月。

      毛德厚1973年至1976年間擔任中央廣播電視局副局長,但他在中央電視臺的歷史上并不認為是臺領導,《中央電視臺年鑒1994》的歷任臺領導照片中沒有他。

      1973年1月,中央廣播事業(yè)局軍管小組撤出后,中央任命任繼勝為“北京電視臺”臺長。徐國盛、戴臨風、王楓、孟啟予為副臺長。這個班子一直保持到1976年。

      縱觀任繼勝的履歷,這位出生于1922年的山東淄博人,從1940年參加革命直到1973年被任命為臺長,一直就是個純粹的軍人,擔任最多的職務是各級政委。到電視臺之前是地區(qū)一級軍分區(qū)黔陽軍分區(qū)副政委。

      1988年

      黃惠群

      來中央電視臺之前,黃惠群擔任過翻譯,在高校擔任外語教學工作。她的協(xié)調(diào)能力,調(diào)動了其他幾位業(yè)務副臺長。

      1991年

      楊偉光

      和以往的歷任臺長不同,楊偉光沒有經(jīng)過革命歲月的洗禮。他的資歷和背景來自長達數(shù)十年的廣播電視工作。

      1999年

      趙化勇

      趙化勇接棒楊偉光之前,已經(jīng)在中央電視臺整整工作了24年。這是中央電視臺歷任臺長接棒前在中央電視臺工作時間最長的。

      2009年

      焦利

      “空降”中央電視臺前,焦利從未在廣電系統(tǒng)工作過,曾擔任《遼寧日報》記者、社長,遼寧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宣部副部長。

      作為軍人出生的任繼勝顯然對電視臺的業(yè)務并不精通,因此幾乎從1973年1月開始,已經(jīng)擔任副臺長10年并兼任新聞部主任的戴臨風,主管電視臺的各項業(yè)務工作。

      在《中央電視臺發(fā)展史》中明確記載了1979年時各任臺長的分工:副臺長戴臨風主持全面工作,側(cè)重管宣傳;副臺長徐國盛主管黨的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副臺長王楓主管事業(yè)建設、行政管理和技術(shù)工作;副臺長孟啟予、阮若琳分管電視宣傳兼任總編室主任。

      多位中央電視臺老人告訴記者,在他們印象中,從1973年起到1982年,戴臨風的確是以副臺長的身份,實際承擔中央電視臺一把手的工作。中央電視臺1994年年鑒記載,任繼勝直到1980年3月,才從中央電視臺調(diào)出,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

      從公開的資料看,戴臨風和他的上任任繼勝也不存在交替—這,或許是一個時代接替一個時代,最了無痕跡的一種方式。

      戴臨風1939年參加革命以來,當過藝術(shù)學校的老師,也做過文藝團體藝術(shù)研究室主任,后來到中宣部工作,是個典型的文化干部,有著濃郁的文化情結(jié)。他對中國原創(chuàng)電視連續(xù)劇的發(fā)展具有突破性的貢獻。他是87版《紅樓夢》的監(jiān)制,拍攝《紅樓夢》就是他拍板決定的。

      1979年導演王扶林從英國考察回國,提到英國改編的莎士比亞劇集,暢銷海內(nèi)外,深受全世界觀眾歡迎,戴臨風拍板決定,也要把中國自己的文學經(jīng)典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首當其沖,就是要拍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

      87版《紅樓夢》中最年輕的編劇周嶺因為這部電視劇和戴臨風相知。周嶺告訴記者,認識戴臨風以來,戴身邊的人就從來沒有叫過他“戴臺長”或者“戴老”,大家全都叫他“老戴”—包括《紅樓夢》劇組當年那些小妮子和小男孩們。

      2003年《紅樓夢》劇組20年后在《藝術(shù)人生》再聚首,這部劇的監(jiān)制、83歲的戴臨風就作為特別嘉賓來到了“大觀園”。

      1982年,62歲的戴臨風被免去副臺長的職務,被任命為中央電視臺的顧問。1985年,他正式從顧問的位置退下來。

      從1963年9月被任命為副臺長,直到退居二線,戴臨風都是副臺長。周嶺后來才知道,因在“文革”期間,他在中宣部工作的時候發(fā)表了后來看來是正確但在當時看來“反動”的言論,被稱為中宣部的“九條大鯊魚”之一。2009年春節(jié)期間,89歲的戴臨風去世,這個消息沒有見諸報端。

      中央電視臺臺長從王楓開始明確定級為司局級。

      真正的“臺長”

      從嚴格意義上講,第五任臺長,1931年出生的王楓,算是首位能夠被稱為中央電視臺臺長的人。他在《中央電視臺年鑒1994年》的人物志上是被排在第一位介紹的。

      從他開始,中央電視臺臺長開始越來越被重視,并開始出現(xiàn)廣電部副部長兼任中央電視臺臺長的先例。

      此外,中央電視臺臺長從王楓開始,明確定級為司局級。

      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臺”改稱“中央電視臺”,英文呼號CCTV。

      1982年11月,王楓被任命為中央電視臺臺長。在中央電視臺的歷史上,王楓是唯一的以搞純電視技術(shù)出身并擔任臺長的人。

      王楓是中國最早一批接觸電視技術(shù)的人。1953年,他和9位青年技術(shù)人員被選派往捷克斯洛伐克學習了兩年,主攻無線電大功率發(fā)射機制造技術(shù)。

      從王楓的履歷看,他從1946年參加革命開始,后來就一直在廣播系統(tǒng)擔任技術(shù)員或者技術(shù)官員、研究員。1973年5月,曾帶團到歐洲考察彩色電視的他,被調(diào)往中央電視臺擔任副臺長,開啟中國的彩色電視工程。

      1972年初,為盡快開辦彩色電視,學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shù),經(jīng)周恩來總理和李先念副總理批準,時任中央廣播事業(yè)局軍管小組技術(shù)業(yè)務辦公室副組長的王楓任團長帶領考察團,赴法國、聯(lián)邦德國、荷蘭、瑞士、英國等考察。

      考察團的主要任務是:1.確定我國的彩色電視制式;2.學習建設彩電中心的經(jīng)驗;3.引進先進的彩色電視設備。

      “王楓確定我國彩電選用彩色和黑白能兼容的PAL制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立下了汗馬功勞!”曾經(jīng)寫過《中國電視史》的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郭鎮(zhèn)之如此點評王楓。

      在郭鎮(zhèn)之眼里,王楓因為是技術(shù)出身,對于電視內(nèi)容上的工作,比較倚重幾個副臺長,而且也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特長,非常謙遜,也很有民主工作作風,很多事情都是集體研究決定。

      也就是在技術(shù)官員出身的王楓時段里,中央電視臺開始了每年大年三十的影響全國乃至整個華人世界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直播之旅。1983年的首屆春晚是個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軔。

      另外,他也延續(xù)了戴臨風對古典名著改編成電視劇的思路,擔任過大型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的總監(jiān)制,《三國演義》領導小組組長。此外,他還參加了大型連續(xù)劇《唐明皇》以及《人與人》《話說長江》等特別節(jié)目的組織策劃工作。第十一屆亞運會期間,他擔任亞運會組委會廣播電視委員會主任,成功地完成了亞運會的廣播電視轉(zhuǎn)播工作,從而顯示了我國作為世界電視大國的實力,為此國際奧委會授予他“奧林匹克貢獻獎”。

      1987年7月,王楓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副部長兼任中央電視臺臺長。1988年他辭去臺長職務。

      1988年5月19日,中央電視臺召開全體職工大會,宣布領導班子調(diào)整名單—臺長:黃惠群;副臺長:洪民生、楊偉光、陳漢元、于廣華;總工程師:陳同耕。1988年6月,洪民生為總編輯。

      黃惠群擔任中央電視臺臺長的時段,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一段特殊時期。

      兩強相若,第三者上

      接班王楓擔任中央電視臺臺長的是黃惠群,這在當時讓人很跌眼鏡。至少在當時排名在她之前的楊偉光有些意外。

      楊偉光透露,1985年讓他從當時強勢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來中央電視臺當副臺長,征求他的意見時,組織上其實已經(jīng)確定了他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過渡和準備后,將接替即將離任的老臺長的位置這一思路。但事情并非他想象中那樣順利,雖然盡管他來到中央電視臺不久,就把新聞改革搞得有聲有色,但還是在第一次征求臺長人選意見時,“名落孫山”。

      楊偉光覺得,即使因為自己資歷尚淺,只來中央電視臺三年,還不能馬上提拔足夠服眾,排名在他之前,一直在業(yè)務口的洪民生(主管文藝),以及排名在他之后的陳漢元(主管紀錄片)也有足夠的資歷和能力擔當臺長這個職務。

      為了撰寫博士論文《中國電視史》,郭鎮(zhèn)之教授1984年到1985年間在中央電視臺考察了差不多兩年,對于當時中央電視臺上上下下各部門都非常熟悉,當時各個部門幾乎都有她認識的朋友,這些中央電視臺的朋友也愿意對她這個研究者談及臺里的一些事情。

      對黃惠群接棒王楓這段歷史,郭鎮(zhèn)之的了解和楊偉光的回憶大致相同。那個時候,楊偉光的確因為資歷淺并沒有特別的說服力,因此他當時并不在臺長的第一人選位置上。在中央電視臺已經(jīng)服務26年的洪民生和27年的陳漢元,因為實在能力和資歷不相伯仲,上級覺得不論提拔誰都可能對另一位造成某種傷害,最后,干脆把這幾位候選人中最沒有可能的黃惠群提上來當了臺長。

      1985年7月來中央電視臺之前,黃惠群擔任過翻譯,在高校擔任外語教學工作。后來進入廣電系統(tǒng)主要從事的是干部、黨務、外事工作,并沒有多少業(yè)務主管經(jīng)驗。

      其實從時間上講,黃惠群也是1985年7月才從廣播電影電視部干部司副司長的職位上調(diào)到中央電視臺,和楊偉光幾乎是同時到中央電視臺。但出生于1931年的黃惠群的年紀比其他幾位候選人都大些,也在上級主管部門待過。

      自1984年中央電視臺設總編輯以來,一般都是臺長兼任總編輯,但黃惠群沒有。而且,到黃惠群從臺長任上退下,她都是司局級,并沒像她的上任王楓那樣卸任之前被提拔為廣電部副部長。

      郭鎮(zhèn)之記得很清楚,有一次她在某個場合碰到黃惠群時,談起她1989年主政中央電視臺的歲月,黃惠群記憶非常清晰,而且把當時發(fā)生的各種見聞和故事都講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郭當時就感嘆,“應該讓記者來采訪你,你實在是個太好的口述歷史的人選?!?/p>

      在郭鎮(zhèn)之看來,正因為黃惠群在廣電業(yè)務非專業(yè),所以她比較超脫,主要就是發(fā)揮她突出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充分調(diào)動其他幾位業(yè)務副臺長的能動性,牽頭把中央電視臺的各項工作組織協(xié)調(diào)起來。

      中央電視臺的趙化勇時代,更多則被認為是楊偉光時代的一種延續(xù)。

      最突兀與最正常的

      和以往所有的新舊交替相比,楊偉光和趙化勇的交接棒算是最正常的一次過渡。1999年楊交棒時,63歲的他已經(jīng)超齡3年,也已經(jīng)主政中央電視臺8個年頭。

      1999年趙化勇接棒楊偉光之前,已經(jīng)在中央電視臺整整工作了24年。這是中央電視臺歷任臺長接棒前在中央電視臺工作時間最長的。趙化勇1975年從復旦大學畢業(yè)之后就進入了中央電視臺,一直到2009年卸任,唯一呆過的地方就是中央電視臺。

      正因為趙化勇在中央電視臺所呆時間夠長,對于中央電視臺的各項制度也足夠熟悉,趙化勇和楊偉光的交接基本上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正常過渡,順理成章,在當時看來都不能構(gòu)成一個新聞。

      楊偉光與上一任黃惠群的交接則顯得有些突如其來。楊偉光清楚地記得當時的任免情況。

      1991年12月18日下午,他突然接到廣播電影電視部部長艾知生和副部長王楓打來的電話,電話很簡單,讓他不管在做什么,馬上趕到他們辦公室去。

      這個電話讓楊偉光覺得不同尋常—兩位部長不是不清楚,這個時候他都在審看當晚要播出的《新聞聯(lián)播》,這是他一天之中最緊張的工作時段。

      一肚子疑惑的楊偉光匆忙趕到部長辦公室。在那里他看到了三個人:艾知生、王楓、黃惠群,都是他的領導。

      看楊偉光進來,艾知生沒有任何寒暄和客套,就從辦公桌上拿起一個文件,對楊偉光說:“讓你來是要向你宣布一個中共中央的決定。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任命楊偉光同志為中央電視臺臺長?!?/p>

      就這樣,來到中央電視臺6年多的楊偉光接替了黃惠群,成為中央電視臺歷史上第七任臺長,而剛滿60歲的黃惠群,立即被中央組織部免去職位。

      和以往的歷任臺長不同,楊偉光沒有經(jīng)過革命歲月的洗禮,是一個純粹“三門”臺長:即由家門進校門,由校門進機關門這樣一路走來,所有的能力和業(yè)績都體現(xiàn)在工作上,所謂的資歷和背景也來自長達數(shù)十年的廣播電視工作。

      在這一點,繼任者趙化勇和楊偉光其實是非常相似的。

      從普通的編輯記者到臺長,趙化勇用了24年。1993年趙化勇被提拔為副臺長,當時是排名最后的副臺長;1997年他已經(jīng)是第一副臺長。

      楊偉光主政中央電視臺的這八年被中央電視臺人和傳播學者們一致認為是中央電視臺光榮與夢想的“黃金八年”,也是中央電視臺發(fā)展最快的歲月。在這段時間,以《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實話實說》等貼近老百姓的嶄新的新聞節(jié)目成為中央電視臺締造自己國家大臺形象的重要砝碼;廣告標王的爭霸賽也讓中央電視臺成為史上最賺錢的媒體;香港回歸直播大考的圓滿成功更成為中央電視臺躋身世界一流大臺的標志性事件—楊偉光上臺伊始提出要將中央電視臺建成世界一流大臺。

      因為中央電視臺重要性的提升,楊偉光告訴記者,也正是他主動向廣電部提出,應該要把中央電視臺的級別定位副部級了,可能是因為楊自己本身出自電臺,他也一并提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臺長都應該是副部級。

      1994年,楊偉光被任命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副部長兼任中央電視臺臺長,級別副部。1997年,廣電部三個直屬事業(yè)單位: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由正局級提升為副部級。

      中央電視臺的趙化勇時代,更多則被認為是楊偉光時代的一種延續(xù)。但他并不像楊偉光那樣被任命為廣電總局(前身是廣電部,也是正部級單位)的副局長,只是從一開始擔任臺長就一直是廣電總局的黨組成員,級別是副部級。

      郭鎮(zhèn)之認為,作為工農(nóng)兵學員出身的趙化勇,和那些是革命老前輩臺長以及帶領中央電視臺走向輝煌的改革派楊偉光相比,給外界的印象一直都是低調(diào)不張揚的,比較謙遜謹慎,辦事可靠。

      中央電視臺一些老人透露,其實在那個時候,楊偉光更看好的是一直在新聞采編一線工作的副臺長李東生。出生于1955年、1978年就到中央電視臺工作的李東生,曾長期從事黨和國家領導人重大活動的報道任務,隨中央主要領導出訪近40個國家,參加六屆人大、七屆人大、八屆人大,黨的十二大、十四大、十五大,鄧小平逝世、香港回歸等一系列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工作。但李東生1994年12月才被任命為副臺長,資歷尚淺,在當時的副臺長排名中也是靠后的。

      李東生后來在政壇發(fā)展不錯,2000年出任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局長,2002年5月出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2008年3月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委員。

      建國60周年報道是中央電視臺今年的重點工作,也是新臺長焦利的第一項重任。

      第二次“空降兵”

      2009年5月16日,焦利接棒趙化勇,結(jié)束了中央電視臺長達十年的趙化勇時代—趙化勇是中央電視臺歷任臺長任職時間最長的。

      焦利成為中央電視臺史上第九任臺長。焦利,在許多人看來—包括中央電視臺人也包括傳媒學者也包括看客,是典型的“空降兵”。

      “中央電視臺臺長更迭史上出現(xiàn)過兩次空降兵,一次是‘文革’期間,一次就是現(xiàn)在?!睂iT研究中國電視史的學者、清華大學教授郭鎮(zhèn)之如此點評這次中央電視臺史上的第八次更迭。

      擁有高級編輯職稱的焦利的升遷路線圖非常簡潔:在《遼寧日報》當過記者、社長,更重要的履歷在宣傳部—從遼寧省委宣傳部到中宣部,然后就直接到了中央電視臺。

      對于一些心系中央電視臺的人來說,一個從公開履歷看來,此前從來沒有在廣電系統(tǒng)待過,也沒有在中央電視臺有任何工作經(jīng)驗的中宣部副部長,此番空降“中央電視臺”,顯得太突如其來,也讓他們多少為焦利和中央電視臺都捏一把汗。

      建國60周年報道是中央電視臺今年的重點工作,也是這位新臺長的第一項重任。

      郭鎮(zhèn)之就指出:“恐怕這位新臺長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必須要認真考慮,那就是怎么讓自己更有說服力地出現(xiàn)在中央電視臺?!?/p>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導陸地也指出:“中宣部的管理方式和身兼事業(yè)和企業(yè)雙重性質(zhì)的中央電視臺的管理方式大相徑庭;作為媒體的中央電視臺,未來肯定要更加開放,更應該按照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來,未來的發(fā)展路徑才會符合時代的發(fā)展?!?/p>

      這,對于中央電視臺和焦利,無疑是個考驗。

      猜你喜歡
      進行搜索
      疫情后“都市田園”需求暴增
      短視頻對旅游營銷的影響
      旅游縱覽(2022年4期)2022-05-16 15:25:12
      生產(chǎn)力再升級:Office 2021與Microsoft 365深度解析
      電腦報(2022年1期)2022-01-16 20:43:32
      劉慈欣科幻作品在俄羅斯的譯介傳播研究
      利用新功能,提升谷歌瀏覽器的使用效率
      電腦報(2021年41期)2021-11-04 14:59:19
      百麗藏“龍”臥“虎”
      吸貓成癮,養(yǎng)貓“致貧”?年輕人催熱“貓咪經(jīng)濟”
      深圳市體校舉重隊運動員損傷因素調(diào)查與分析
      體育風尚(2018年5期)2018-09-10 11:45:14
      物候歷法
      請來“快手”本地文件快速搜
      淳安县| 积石山| 旌德县| 板桥市| 扎兰屯市| 昭苏县| 杭锦后旗| 昆山市| 邢台县| 桃园县| 宿迁市| 任丘市| 施甸县| 石渠县| 瓦房店市| 克拉玛依市| 河间市| 隆安县| 岚皋县| 扶余县| 广南县| 临清市| 凌云县| 乌苏市| 凤台县| 北宁市| 郴州市| 桃园市| 公安县| 类乌齐县| 县级市| 礼泉县| 汉源县| 沙河市| 肇庆市| 句容市| 紫云| 贞丰县| 宁海县| 罗源县|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