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玉 代麗芝
當今社會已步入信息時代,以幻燈片、多媒體、電腦網(wǎng)絡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正在走向課堂,走進教學。如何有效地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于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為語文教學添翅插翼,這是擺在每一位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作為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新課程的實踐者,認識掌握并創(chuàng)新地運用信息技術已成必然。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是這么做的:
使用幻燈投影,演繹課堂教學直觀化
中學的古詩文,韻味雋永,蘊意深遠,但因生活時代、場境的局限,學生往往難以領悟詩歌的意境,所以我在古詩的教學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與古詩意境匹配的優(yōu)美圖片,在課堂中給學生播放幻燈片,讓學生領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數(shù)萬樹梨花開”的神奇,“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的奇?zhèn)?,“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雄偉壯麗,使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畫面融為一體。進而感受一代梟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情懷,體味“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孤寂惆悵、亡國哀楚。這幅幅畫面帶來的驚羨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邊讀邊賞,理解了詩歌的意境,不少學生甚至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在音樂聲中背誦起來,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利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景化
利用多媒體能創(chuàng)設情景的特點,展現(xiàn)精彩場面和詩情畫意,可以深化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如講授《岳陽樓記》一文,先展現(xiàn)洞庭湖這一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人煙波浩渺的洞庭湖,通過學生的看、聽、想,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講解,就能真正理解作者為什么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時便發(fā)出了“去國還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感慨;當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時,作者又抒發(fā)了“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懷,對理解后面作者的抒懷難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語句的意境理解用反復播放錄像或“定格”的方法,再穿插教師的講解和點撥來突破。
學習《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小說著力表現(xiàn)魯達扶危濟困、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的鮮明性格,教師上課前,可放一段電視劇《水滸》中的《好漢歌》:“……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不僅直接導入,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調、氣壯山河的歌詞,令學生聽后精神振奮,血脈膨脹,并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節(jié)拍而歌之。在這種強烈的氛圍下,學生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課文了解魯達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并懲治惡霸鎮(zhèn)關西的。
利用電腦網(wǎng)絡,開啟課堂教學信息化
電腦信息量大、傳輸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語文大信息輸入的教學方式,尤其在復習訓練中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如語言運用題、語病例析題、客觀分析題等,選擇有代表性的試題組成題庫,然后制成類似游戲的課件,分設各個等級的層級目標,能力達到一定階段后自動升級等形式,能夠達到寓教于樂、循序漸進的目的。同時也避免了復習的隨意性、盲目性和單調性。利用網(wǎng)絡交互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網(wǎng)上的合作與交流、學生習作的相互評閱和批改。
利用網(wǎng)絡搜索,開發(fā)課堂教學莉資源
任何課本都有其時限性,面臨著信息時代的“人生有涯而學無涯”的矛盾,教學生如何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僅以課本為本,課堂教學應成為指引學生窺視課外讀物和社會生活的窗口。利用網(wǎng)絡搜索,搭建課堂教學新資源的橋梁,有選擇地向學生推薦一些時文精品及科普讀物,讓學生感受到時代的脈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始終關注前沿,面向未來,對社會、對人生始終興致勃勃,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我在教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文前,要求學生說出上網(wǎng)查閱“月亮的別稱”以及“跟月亮有關的詩句”。課堂上學生爭相回答:“玉兔、嬋娟、蟾宮……”同學們興致盎然,“月落烏啼霜滿天”、“秦時明月漢時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十余旬跟月亮有關的詩句同學們瑯瑯誦出,情緒高昂。在此基礎上,我又提問學生:蘇軾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那么人類到什么時候才圓了登上月球之夢呢?這樣就很自然跟1967年美國宇航員乘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這個事實聯(lián)系起來。最后還投影了《十五的月亮》這首歌詞,讓學生講了“嫦娥奔月”這個神話故事。經(jīng)過這一系列內容的擴展,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比較透徹、深刻,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所學不到的鮮活知識。
這一切表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語文教學,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興趣,豐富學生情感,開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總之,把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努力實現(xiàn)信息技術和語文教改的整合,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