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蘭
走進課堂聽了一節(jié)四年級的語文課《小溪流的歌》,教師語調(diào)抑揚頓挫,學生也很投入,課文讀得有聲有色,評議評得頭頭是道。老師請了9位學生分別讀一段課文,讀罷一位學生評論:“我覺得董寅讀得不錯,雖然只有很短的一段,但他讀得很流利!”
四年級的孩子把一句話讀流利是多么容易的事,但對于董寅這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卻是非常的困難,上學期我和他的日記交流中,他寫得最多的就是:我很笨!我動作很慢!我理解能力差!他很自卑,不自信,但他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寫的許多作文超過了許多優(yōu)秀的孩子,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空洞的謊言,有的是真實、細致、溫暖!
這樣的孩子是不應(yīng)該被我們的教育所遺棄的。我想象得出,老師肯定經(jīng)常鼓勵她,給他機會,同學們才會如此敏銳地發(fā)現(xiàn)他的細微進步。讓我感到心頭暖暖的,盡管今天天氣陰雨綿綿。我相信愛的力量能改變一個學困生的一生命運!
說實話,這節(jié)語文課還是挺不錯的,但總覺得缺少了些什么。多美的文章!一條小溪流快活地向前奔流,一邊奔流一邊玩耍,哼著小曲,拍拍卵石,摸摸小草,撓撓小蝌蚪。遇到巨石擋路,輕輕一躍,遇到枯樹枯草的游說,一笑了之,最終沖向茫茫的大海!
如此美文,老師讓學生一遍又一遍機械地讀,關(guān)注的是哪個詞語該讀輕聲那個該讀重音,老師一遍又一遍空洞地分析,關(guān)注的是這一小節(jié)改歸為哪一段。少了靈動少了生氣,文本的靈魂被分解得支離破碎。
我總覺得,人的成功取決于在挫折前的態(tài)度,只要勇敢面對,只要不斷堅持,即使是小溪流,也可以變成大江,匯成大海。
記住,我們是快樂的小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