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蘭
[關鍵詞]后進學生;轉化;措施;教學質量;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09)08(B)-0013-01
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學校教學質量和學生整體素質普遍得到提高,但有些學生卻出現了思想波動。導致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對于這種現象。我在教學實踐中經過對比研究發(fā)現。少數學生是由于學習基礎和思想觀念、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對新課程改革難以適應所致。只有認真把握新教材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征,采取相應措施做好后進學生的跟蹤轉化,才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一、鼓勵互幫互學,幫助后進學生進步
1.了解后進學生的思想動因。學習差的同學普遍認為新教材章節(jié)安排跳躍性大,掌握起來比較吃力。有的學生因題目不會做感到不好意思,有的學生因某節(jié)課聽不懂而跟不上進度。導致思想波動,產生了自卑心理和懼怕情緒。但他們并沒有完全失去信心,只是由于在某段時間、某個環(huán)節(jié)上產生了障礙,出現了暫時“斷電”現象,需要從思想上正確引導,從課程內容上補充銜接,從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
2.幫助后進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怕老師,老師就要想辦法主動接近學生,有意無意地跟他們聊聊心事、問問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在接觸交流中逐漸消除距離感,讓學生覺得老師親切友好、可以信賴。在課堂上穿插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有成功發(fā)揮的機會,給予適當的表揚,學生內心感到高興,認為“我也行”。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3.找回后進學生與同學問的共同語言。提前把上課內容告訴“后進生”,并指出重難點和可能提問的題目,讓他們從思想上給予重視,認真預習,有所準備,在課堂上有勇氣舉手回答問題。同時安排學習好的同學幫助“后進生”,讓他們在課堂上參與討論,并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告訴他們世上沒有完人,出、錯才說明自己在思考、在學習,這樣就能不斷克服自卑心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制定改革措施,確保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
1.合理設置對比實驗小組。按照“微型教學法”和“小組研究法”理論,在深入了解每名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把全班51名學生分成10個實驗小組。每組5~6人,每個學生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通過交流、合作、監(jiān)督,共同提高學習成績。
2.增強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課前找疑難,通過看教材、查資料,理解知識點和三維目標,確定自己的疑難問題。提前整理好疑難問題,逐一在小組內進行分析討論,對于組內討論后仍有疑惑的問題匯報班內共同解決。
3.培養(yǎng)學生課后反思的習慣。反思可以是口頭上的,下課后幾個同學在一起談談自己的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改進措施,也可以是書面的反思,每天做好筆記,只要能說清自己在某方面的收獲、觀點就行。每個同學每兩周必須提供一份書面的、比較正式的反思日記在全班交流,用來回顧取得的收獲,也可以對今后的學習提出新的建議。
4.設置教學量化考核表。針對某一時間段的具體學習內容,設計實踐過程中學生表現情況匯總表,以便公正、準確地對學生的活動、成果作出評判。表格一般設如下內容:組別、姓名、準備情況、提問次數、問題質量、解決程度、回答次數、討論表現、角色意識、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反思記錄、進步程度、總體評價等。
5.發(fā)揮表彰獎勵的積極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體能動作用和團隊合作精神,設置以下三個獎項進行鼓勵:一是個人獎,包括積極備戰(zhàn)獎、最佳角色獎、反思共享獎、最佳作業(yè)獎、極速進步獎;二是集體獎,取總分進步最大的兩個小組;三是口頭獎,對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同學進行口頭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