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敏
[摘要]英文電影是一個很好的西方文化載體,它不僅使那些想成為藝術(shù)巨匠的人整日琢磨和費盡心思去創(chuàng)作的東西,同時更是啟發(fā)人的思維.發(fā)展想象力。反映西方文化方方面面的一種媒介。英文電影可以再現(xiàn)西方世界的過去,可以表現(xiàn)西方世界的未來,也可以影響現(xiàn)代人的成長,更可以折射或反映出蘊涵在其中的西方特定國家、民族、階層的某種主觀的意識形態(tài)及文化。
[關(guān)鍵詞]英文電影,折射;西方文化
每一部好的英文電影都講述了一個故事,故事情節(jié)主要通過電影中主人公的經(jīng)歷、境遇和他們的喜、怒、哀、樂展現(xiàn)出來。然而電影導演想讓觀眾領(lǐng)略的不僅僅是故事本身,更重要的電影想要傳達的一種文化信息。通過英文電影,我們可以認識一個西方國家或顯或隱的人文性格與文化精神,以點帶面,呈現(xiàn)其“心靈史”的歷程。具體而言,電影中展現(xiàn)出來的地理地貌、建筑、繪畫、音樂、服裝、舞蹈、方言、菜肴、禮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等壘都是當?shù)匚幕捏w現(xiàn)。電影營造出來的音畫空間堪比一幅幅文化長卷,其中可供咀嚼的地方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筆者通過幾部經(jīng)典的電影淺談一下英文電影如何折射西方文化的。
《阿甘正傳》是美國20世紀90年代貶低現(xiàn)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歸原始的反智電影的代表作。通過對一個智障者的生活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獨特的視角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xiàn)。它使美國人重新審視個人和國家的過去,重新反省美國人的本質(zhì)。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一個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勇敢,認真,重視感情,對他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的拒絕,他只是豁達坦然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都集中在一點,他什么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奔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zhàn)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zhàn)場,跑遍了全美國,并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這一切都在折射美國人文化的各個層面。美國人對機會均等有著很深的認識。許多移民來到這里都是因為不堪自己國家種族問題、等級制度等多方面的不平等。而來到美國所有人都深深相信在這片土地上只要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就能達成自己的夢想,不管你是黑皮膚黃皮膚,你是聰明的還是像阿甘這樣的,只要你努力工作成功就在等待著你。阿甘的形象顛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阿甘的經(jīng)歷讓許多“聰明人”相形見絀,導演就是想用阿甘形象的塑造來反諷社會現(xiàn)狀中很多人忘記努力工作而怨天尤人墮落下去。借此引起人們對社會和人們前途命運的關(guān)注。有趣的是阿甘身后總有一群尾隨者,他們找不到人生答案,盲目的追隨阿甘,可以這么說,這就是美國當時社會的一種現(xiàn)實,人們對現(xiàn)實失望,找不到生存的動力和意義,只好無望的把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而阿甘這個低能兒卻總能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現(xiàn)實,勇敢地跑下去最終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就非凡。這不但是對美國人傳統(tǒng)價值觀的一次強化,還是對一些另類文化的絕妙諷刺。
《我心狂野》是美國人精神及民族性格的體現(xiàn)。美國人性格中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他們骨子里那種對自由的向往與渴望,以及那種與生俱來的叛逆。熱情洋溢而又放蕩不羈的主人公塞勒和勞拉在逃亡的路上,不停地聽搖滾音樂、跳舞和享樂。片中的塞勒和勞拉還沒有被這個世界同化,他們在以不懈的抗爭來擺脫加于自己身上的種種束縛和壓制,他們敢于為自己的自由與任何壓制其理想的東西做毫不妥協(xié)的斗爭。同時《我心狂野》還是一個西方文論史上“原型”蘊涵相對豐富的電影文本。西方文論史上“原型批評”的集大成者、加拿大學者弗萊認為,原型是構(gòu)成人類文學整體經(jīng)驗的一些基本因素,他進而把“原型”劃分為三大意象群:即神啟的意象、魔幻的意象、類比的意象。在《我心狂野》中,神啟的意象和魔幻的意象都有所體現(xiàn):片中多次出現(xiàn)《綠野仙蹤》里的女巫形象,她如同神一樣總能在關(guān)鍵的時候出現(xiàn),并且給主人公以啟示——正在她的指引和鼓舞下,塞勒和勞拉終于團聚;魔幻的意象是一個“痛苦、愚昧、廢墟、墜落的世界”,而《我心狂野》中所要著力營造的正是這樣一個充滿邪惡、暴力的夢魘一般的幻想世界。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人追求自由價值觀的完美體現(xiàn)。沒有對自由的強烈向往就沒有當年第一批移民為了擺脫英國的等級制度毅然地來到一片完全未知的土地重新開始建立家園,就沒有成千上萬的優(yōu)秀人才的涌入所帶來的美國的如此輝煌。這一切都是美國人骨子里對自由的強力渴望帶來的。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能在陽光下悠然自得地呼吸。對于我們而言它就像空氣,平常得讓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會怎樣,但是自由對于那些高墻內(nèi)的囚徒,尤其是那些注定一輩子要待在里面的人們又是多么珍貴而遙不可及。作為希望代言人的安迪在監(jiān)獄生活的20年里一直謹守自己最初的堅持,出于對外界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出于對自己內(nèi)心無罪的肯定,20年的牢獄生活不但沒有泯滅安迪內(nèi)心深處的希望,反而讓他在浮士德的積極進取精神上,對未來生活有了新的領(lǐng)悟。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jīng)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那頁被挖空的《圣經(jīng)》里,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里,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迎著暴風和閃電的怒吼。最后,那條僅有的骯臟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新世界。安迪最后成功逃出了鯊堡監(jiān)獄,是什么實現(xiàn)了對他的救贖?是他心中對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
《危險性游戲》則是對西方道德倫理的墮落與喪失、精神的空虛與貧乏所進行的批判和揭露,無論是在深度、廣度還是在力度上,都堪稱極致。這是西方電影中的一道獨特文化風景,是西方人對其精神世界的冷酷的反映。在這部影片里,一切溫情脈脈的面紗、一切祥和溫馨的假象都被揭去,留給觀眾的只有純粹的、冷冰冰的真實。我們看到,當支配著人類精神生活的道德倫理體系一旦崩潰,西方人是如何墮落的生活、西方世界是怎樣一個荒誕世界。真實,原來如此殘酷!這部電影以年輕學生塞巴斯欽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交際為主線,通過表現(xiàn)他與妹妹凱瑟琳、同學丹妮的復雜關(guān)系,采用一種由小見大、以管窺海的敘事方式,把批判的視角直指社會、家庭、學校各個方面,對同學關(guān)系、師生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父母與子女關(guān)系以及社會上人們之間的交際關(guān)系均涉及。金錢威力、肉欲誘惑、權(quán)錢交易、種族歧視,鉤心斗角、裝腔作勢、虛情假意,從頭到尾充斥著整部電影。人性在這里完全看不到了,這個世界已經(jīng)找不到一個純潔的人,已經(jīng)沒有一個人可以挽救。西方精神已經(jīng)病入膏肓。影片那種徹底的赤裸裸的暴露,讓人不寒而栗。在一個小小的學校里尚且如此,放眼社會,更是可想而知!
《地心搶險》、《絕世天劫》和《華氏911》等電影充滿“危機”意識,時刻給人類敲響警鐘。而所有這些危機或災難的根源,最后都指向人類自身:對自然的過度開采和利用,對科學的盲目發(fā)展和依賴,打破了人類與自然的平衡,最終威脅到了人類自己。面對這些危機和災難,誰才是我們的“拯救者”?解鈴還需系鈴人!只有人類才能解救自身。而在西方電影里,這個“人類”的代表,被理所當然地為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充當。這從而使得當代西方電影暗藏文化霸權(quán)主義,成為西方意識形態(tài)傳播和滲透的工具。在美國大片里,有很多都暗示著這樣一種意識:美國才是世界的主宰、人類的上帝。
《辛普森一家》是一部在美國熱播了18年的動畫片,如今被??怂构疽噪娪暗男问桨嵘蠠赡?。影片講述了辛普森一家,一個美國普通家庭的故事,由于父親荷馬的過錯,導致了他們所居住的常春地的環(huán)境遭到破壞,以至于美國政府和環(huán)保局(EPA)對常春地進行了封鎖甚至準備炸毀常春地,荷馬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展開了對常春地的拯救行動,在成功的同時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原諒。辛普森一家面臨著一個個普通的美國家庭都會遇到的生活問題,本片從側(cè)面揭露了美國社會的很多現(xiàn)實問題,比如:同性戀、種族、裸奔等等。用辛辣的諷刺展現(xiàn)了美國人的生存狀態(tài),包括諷刺美國政府、美國的生活模式,以及美國的文化。
總之電影就像一個世界文化的大熔爐,一個容器,它可把人生中的各種滋味都納入其中,作為現(xiàn)代人去表現(xiàn)對過去日子的總結(jié),對現(xiàn)在生活的理解,對未來發(fā)展的向往,它在不斷的反映著文化這個主題。一部好的電影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美感和片中的人物,更重要的是貫穿其中的精髓及文化。電影蘊含了許多人生的秘密,進入其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五彩斑斕、似天堂一般讓你著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