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聰,中國著名漫畫家,祖籍上海市金山區(qū)楓涇鎮(zhèn),別名小丁。1916年生于上海,2009年5月26日在北京病逝。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發(fā)表漫畫,主要作品有《魯迅小說插圖》,《丁聰插圖》,老舍的《四世同堂》、《駱駝祥子》、《二馬》等眾多作品的插圖;《丁聰漫畫系列》,《中國漫畫書系——丁聰集》,《丁聰畫冊——漫畫、插圖、素描、速寫、肖像、設計集》;《瞎操心》、《繪圖雙百輸》、(與陳四益合作),《W先生語錄》(和流沙河合作);中、英、法、德、日文版的《古趣集》及中、英、日文版的《今趣集》等。
漫畫大師丁聰先生走了,他說自己“來世上走了一趟,很高興做了一件事,這就是畫了一輩子漫畫”。老小孩“小丁”走了,而他的智慧、幽默、誠懇、淡泊隨同他的漫畫作品依然深深地感染著我們。
丁聰出生于漫畫世家,父親丁悚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工筆畫家和漫畫家,曾給英美煙草公司畫廣告,也給《禮拜六》等雜志畫封面。當年劉海粟創(chuàng)辦上海美專,自任校長,教務長就是丁悚。
父親并不贊成丁聰畫畫,說畫畫不能養(yǎng)家糊口,但是少年時代的丁聰還是執(zhí)著地喜歡上了畫畫。父親不給他買紙張、畫具,他只好用鉛筆在練習本上畫速寫和漫畫。
上初中的時候,父親經(jīng)常在家里舉辦聚會,葉淺予、張光宇等畫家經(jīng)常光臨。他們切磋畫作的時候,丁聰就在邊上看;他們看戲時帶著速寫本,丁聰也學他們隨身帶著練習本畫畫。上高中的時候,父親有朋友在電影公司搞宣傳,丁聰也去幫忙,根據(jù)電影畫報的需要,畫了不少電影漫畫和明星肖像。這時候他開始嘗試著給漫畫刊物投稿,當時的很多報刊上都能看到他的作品。中學畢業(yè)時,丁聰已經(jīng)在當時的上海漫畫界小有名氣了。
戰(zhàn)爭期間,因為報刊出版條件比較差,丁聰從畫漫畫轉(zhuǎn)向畫插圖,先后為魯迅、茅盾、老舍等眾多作家的文學名著創(chuàng)作了大量插圖作品,以形象概括、線條洗練、富有神韻而享有盛譽,但是,丁聰認為“這只是不得已而為之,自己鐘情的仍是漫畫”。
1979年,因為畫漫畫吃了不少苦頭的丁聰再次披掛上陣,為《讀書》雜志創(chuàng)作漫畫,他和陳四益合作的“封二漫畫”幾乎成了《讀書》的金字招牌。他的作品針砭時弊,譏彈世態(tài),用漫畫把對社會現(xiàn)實的諷刺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體現(xiàn)了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
丁聰獨特的漫畫風格緣自他的人格魅力,70年的漫畫生涯中,丁聰始終堅持著平民立場,他的作品嚴肅冷峻卻又不乏幽默,深刻的揭露中體現(xiàn)著對苦難人民的同情,嚴肅的批判中流露出一種善意的溫暖。夏衍說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洞察時弊的眼”。中國臺灣地區(qū)漫畫家蔡志忠也認為:“丁老師畫的是漫畫中最難以表現(xiàn)的單元格、雙格、四格的諷刺漫畫,這不僅需要漫畫功力很好,還需要有敏銳的社會、生活觀察力,然后才能透過自己的創(chuàng)意將作品表現(xiàn)出來。從丁老師的漫畫與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一定是個智商很高的前輩?!?/p>
卿 卿 供 稿
丁聰論漫畫
“我是這么認為的,只要你畫的、想的、感受的都是中國的、民族的,慢慢地你就能形成自己的風格。開始我們可以找自己的老師,也可以學習外國人的,但是畫著畫著就要表現(xiàn)自己個性的東西。完全模仿外國人是不可能的,必須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其中就會形成自己的個性。(上世紀)30年代,我主要也是接觸外國人的漫畫技法,但是我畫的主要都是中國的事情。人物都是穿中國衣服、長中國模樣,反映的是中國人的事情、中國社會的現(xiàn)實,那么就慢慢形成我自己的風格。當然還有一個表現(xiàn)方式的問題,有人愿意這樣畫,也有人愿意那樣畫,個人的漫畫表現(xiàn)方式應該是多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