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玉珍
摘 要:筆者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別字是最令語文老師頭疼的事情。本文主要強調形象講解,趣味識記,不要機械強調,不要枯燥說教,不要繁冗抄寫,不要盲目擴展四個方面來說明“糾正錯別字”的方法。
關鍵詞:錯別字 講解 強調
錯別字,顧名思義是指錯字和別字。曾經(jīng)有人形象地說,學生的錯別字就像割韭菜一樣,越割越茂盛,割了一批又一批,總是沒完,實在令人望而生“嘆”。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預防、減少或消滅錯別字呢?筆者想談以下幾點認識:
一、要形象講解,不要機械強調
有的教師在教學生字時,總習慣在學生交流記字方法時,引出一個錯誤的字,或添一筆或少一筆。有的則在生字的旁邊寫上一個錯誤的字,目的是為了對學生起到警示的作用。如“染”字,為了提醒學生注意上面的“九”字不要加一點,教師往往習慣用紅筆標出那一點,標過之后,就再也沒有將那一點涂掉,那個錯誤的字,一直掛在黑板上。顯然,教師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醒,實際上卻強化了學生的錯誤。如果換一種方式,告訴學生,古人給衣服染色,一般先把藍草之類的植物放在水里,然后把衣服浸泡其中,為了使染上去的色不易退去,人們還常常在水里滴上幾滴酒。這樣,“染”上面的那個“九”字就會牢牢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再如“瓜”和“爪”這兩個字,也只差一點,學生不易分清。教學時就可以這樣告訴學生:“西瓜”有“籽”,然后再用紅筆把“瓜”字的一“點”重重地描一下,提醒學生這一“點”就好比“西瓜”的“籽”,寫瓜時可別忘了寫籽,吃瓜時千萬要吐籽。這樣形象地講解,學生在書寫時,就能準確記住字形。
二、要“授之以漁”,不要枯燥說教
漢字的構字法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形聲字就是明顯的例證。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漢字的這一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古文字知識,這樣既可以避免出錯,也利于順利糾正錯誤,避免再犯。例如“礻”和“衤”,作為部首之后,二者就差一點,如果不從道理上講清楚,逐字記憶哪個字是“礻”少一點,哪個字是“衤”多一點,這是很麻煩的事情。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礻”和“衤”由古文字慢慢演變成今文字的過程。學生就會明白:示,是祭祀牌位,祭祀的目的是納福,請求保佑,免除禍事,所以表示吉祥福祗,跟神有關的字就從“礻”,這樣的字有“禍、祥、福、祗、祿、禮、神、祖、祝、禱、祀、祈”等。衣,是衣服之意。從衣的字都與衣服有關,如:初,是用刀裁衣,裁衣是做衣服的開始,所以引申為事情的開始。還有如“袖、襪、袍、被、衫、襁、褓”等。清楚字的字理后,學生就明白了很多,識字能力提高了,犯錯誤就不是很容易了。
三、要趣味識記,不要繁冗抄寫
我們每個教師都知道無休止的機械抄寫,不但提高不了學生的識寫能力,還會挫傷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但是,當學生寫錯別字的時候,我們仍有許多教師采用罰寫的方法幫助學生糾正錯誤,他們認為唯有罰寫才能讓學生加深印象??墒羌毿牡睦蠋熞苍S會發(fā)現(xiàn),在學生罰寫的這十遍、二十遍里,仍夾雜著幾個錯別字,那么,這樣罰寫的效果便可想而知。其實,小學生是最喜歡游戲的,在游戲中,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旺盛的精力得到宣泄。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的知識是輕松、愉快卻又深刻的。因此,我們不妨換一種方法,把游戲引進課堂,讓游戲和識字結合起來,如編順口溜、猜字謎、偏旁和偏旁找朋友等,寓教于樂,減少錯別字的產(chǎn)生。記得在教學“拔”字時,學生經(jīng)常寫錯,我就自編了一個小故事:小兔子最喜歡吃蘿卜了,這一天呀,它又上山拔蘿卜了,它用手(板書:扌)拔呀拔,可是怎么也拔不動。這時,小兔子的好朋友(板書:友)小熊、小貓、小狗看見了,都跑過來幫忙拔,他們用盡了所有的力氣,汗都流出來了(板書:丶),終于把蘿卜給拔起來了,所以,在寫的時候,別忘了好朋友和他們流出的汗,這樣學生就不會寫錯了。
四、要聯(lián)系生活,不要盲目擴展
教師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和已經(jīng)形成的識字教學的習慣,有時會不經(jīng)意間違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如有的教師教一個生字時喜歡由此及彼,牽出多個與此字形相近的字,或由這個字進行擴詞,目的是舉一而反三,這應該是可取的,但有的老師運用不當,如教學“歉”,牽出了“賺、廉、鐮、嫌”等讓學生讀和寫,由于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有限,盲目擴展,學生在已經(jīng)吃飽的情況下還能吃得了嗎?生活是學習的源泉,漢語言文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廣播聲、電視聲、錄像聲,聲聲入耳,紙上字、墻上字、布上字,字字觸目。如果教師能貼近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把認識事物和認識漢字結合起來,便會大大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減少錯別字。
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雖然學生的錯別字千奇百怪,但也有一些共性的東西,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因此,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在平時的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講究教學的藝術性,并留心觀察,積極思考,并積累出一套經(jīng)驗,一定能有效地減少或消滅錯別字。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