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飛
同學們在分析語句和寫作文中。常常把比擬與比喻混同起來,不能區(qū)分。甚至有同學認為,比擬就是比喻。其實,它們是不同的兩種修辭。下面就給同學們講解這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解除迷惑。
(一)比擬:在語言運用中,根據(jù)想象,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這種修辭格叫做比擬。
(1)比擬可分為擬人和擬物兩大類:
①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如:“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②擬物。把人當作物來寫,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態(tài)或動作,如:“指導員講得真來勁兒,嘎子豎起耳朵聽?!被虬鸭孜锂斠椅飦韺?。如:“你帶一隊人馬把黑龍?zhí)兜乃疇康缴较碌膲巫永飦??!?/p>
(2)比擬的修辭作用:
比擬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擬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躍性,能使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體味它的深意。正確運用比擬,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有了鮮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運用比擬表現(xiàn)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備感親切;表現(xiàn)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tài)畢露,增強人們對它的厭惡感。
(3)運用比擬時應注意的事項:
①運用比擬必須是自己真實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須符合所描寫的環(huán)境氣氛。如:“秋雨跳著歡樂的舞,一下就是幾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悶死人?!北揪浔葦M顯得與感情不協(xié)調。秋雨連綿,閑呆著沒事干使人煩悶,很難有歡快的心情。
②進行比擬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態(tài)、動作等方面要有相似或相近之點。才能把物寫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寫得像真正的物一般。
(二)比喻: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這種修辭格叫做比喻。比喻里被打比方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喻體”,連接喻體與本體的詞語叫“喻詞”。
(1)構成比喻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①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不同的兩類事物,否則不能構成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有沒有喻詞。下列幾處情況雖有喻詞,但不是比喻。
同類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親。
表示猜度。例如: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例如:看到她。我仿佛就看到了她母親年輕時候的樣子。
表示舉例的引詞。例如:在現(xiàn)代化的今天,通訊方式多種多樣,像無線傳呼、電子郵件、網絡傳輸?shù)鹊取?/p>
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2)比喻可分為三類:明喻、暗喻和借喻。
①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用“像、好似、仿佛、猶如”等一類的喻詞連接,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暗喻:又叫隱喻。本體和喻體都出現(xiàn),用“是、變成、變?yōu)?、等于”等連接。有時暗喻不用喻詞。如: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峰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不說出本體。或不在本句說出來,而把喻體直接用在本體應該出現(xiàn)的地方,如: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黑。
(3)比喻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
①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或渲染,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表述。幫助人們深入理解。有些闡明道理的比喻也有使語言形象化的作用。比喻用得好,可以收到形象生動、說明透辟的效果。
(4)運用原則
①要貼切。一方面是指本體與喻體之間確有共同之點——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態(tài)類似?;蛘吣骋粌炔刻卣飨喾拢毫硪环矫媸侵副倔w與喻體之間的情味、色彩必須協(xié)調。違背了以上的原則。就是不恰當?shù)谋扔鳌1热纾簷C器隆隆響著/合著我心跳的韻律/像一首動人的催眠曲。
②注意創(chuàng)新。那些招之即來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動貼切、想象新奇,發(fā)人所未發(fā),給人以聯(lián)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現(xiàn)力的。但是,如果故意標新立異,也常常造成比喻不倫不類,弄巧成拙,下面就是這樣的例子:聽到這個消息,我心中頓時好像爆炸了一顆原子彈。以令人難以想象也無法理解的現(xiàn)象作喻體。也就喪失了比喻的意義。
③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說,總是用形象的事物來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體的事物來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淺顯的道理來比喻深奧的道理,下面的例子,就違反了這一原則:這篇文章的結構十分嚴密,就像神經節(jié)和神經網的關系一樣。
(三)比喻和比擬的不同點:
①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征描寫本體,重點在“擬”。
②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xiàn),“擬體”一般不出現(xiàn);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出現(xiàn)或不出現(xiàn)。而喻體必須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