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媛
摘要: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體育游戲,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但是,一些課堂卻把游戲看作是單一的運動或者課堂的點綴,蜻蜓點水地運用一下。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體育課程的價值,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體育游戲。
關鍵詞:體育游戲;有效運用;課堂教學
體育游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但在運用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無效做法。
一、游戲不是單一的運動內容,應該將游戲活動與思維訓練結合在一起
課例1 《鉛球》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我們做放紙飛機游戲。請同學們圍著籃球場邊線站好,空出間隔距離。
生:(站在邊線上,摸出紙飛機)
師:預備,開始。
生:(將紙飛機撿回手中)
師、生:(重復兩次)
師:請同學們成上課隊形站好。
生:(部分紙飛機沒有飛起來的同學悄悄放紙飛機)
師:同學們,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投擲鉛球。剛才同學們放飛機的時候,有的同學朝水平方向放飛,或者是朝垂直向上的方向放飛,這些同學的飛機都沒有飛起來,只有那些朝斜前方放飛的同學的飛機才飛得遠。下面,請同學們看我投擲鉛球。(教師示范投擲)
師:投擲鉛球出手時要呈37~42度角左右,鉛球在空中要有拋物線。
案例中,教師設置放紙飛機游戲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投擲鉛球的動作要領,但是學生在游戲中,只是按照老師的口令機械地放紙飛機,興奮十足地撿飛機,游戲中并沒有涉及問題思考,答案是由教師按照教學的需要自己總結出來的。
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看,學生們放紙飛機異常活躍,興奮之至,但這恰恰就是不足——課堂活躍過度,問題思考缺乏。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構建并通過反復實踐形成的知識技能,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技能。我們在安排游戲教學內容時,應避免重游戲、輕思考的現(xiàn)象,應該將開展游戲與思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愉悅的游戲體驗中掌握知識技能,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游戲不是課堂的點綴,應該將游戲活動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輔助或補充
課例2 《前滾翻》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我們來做跳竹竿游戲,領略一下黎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的風采。請同學們呈體操隊形散開。
生:(練習)
師:請同學們成上課隊形站好。剛才同學們跳得很好,下面,我們來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前滾翻。
案例中,教師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前滾翻,可是在新課前安排了跳竹竿游戲,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但是,運用游戲進行教學不能只看游戲的趣味性,只去追求游戲讓學生興奮愉悅的目的。安排體育游戲活動,目的是為了輔助體育教學或訓練,內容要與教學或訓練有相應的聯(lián)系。
由于游戲教學對學生有著趣味性的吸引力,易使學生集中精力,對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幫助學生學習基本技能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體育游戲的特點,處理好游戲與部分新授內容的關系,結合教材合理地選擇相關游戲并把它引入課堂,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有效利用游戲法進行教學,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三、游戲不是蜻蜓點水,應讓學生在游戲中好好玩
課例3 《籃球:運球》教學片段
師:給學生每人發(fā)一個籃球。
師:同學們,我們來做保護與破壞游戲。要求同學們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運球,在運球過程中主動破壞他人的球,但要竭力保護好自己的球不被別人破壞。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看誰能堅持到最后。
生:(按老師劃定的區(qū)域進行游戲)
師:我們來總結一下。
案例中,教師安排“保護與破壞”的游戲,目的是為了增添練習的趣味性,有效地鞏固學生的運球技術,提高其控球能力。但是,教師卻限制學生只能做3分鐘的游戲,學生正當進入角色時卻只好悻悻收場。教師錯誤地認為安排了游戲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實現(xiàn)了體育課健身性與娛樂性的結合。
“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知識、技能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為目的”是體育課的專務。在安排游戲時,教師不要認為只要是游戲就能激發(fā)興趣,其實并非如此,不是好玩的游戲能激發(fā)興趣,而是玩好了游戲才能激發(fā)興趣。教師在讓學生好好玩的過程中實現(xiàn)寓教于樂,就能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加強學生體育知識技能學習的目的。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川區(qū)西勝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