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撲克:始于100年前的游戲

      2009-12-03 09:10劉文茵劉善齡
      尋根 2009年5期
      關(guān)鍵詞:黑桃撲克西洋

      劉文茵 劉善齡

      紙牌最早從中國傳到歐洲,時間大約在14世紀(jì)。中國傳去的不只是一種游戲,改變西方社會進(jìn)程的印刷技術(shù)也在那時順帶傳到了歐洲。玩紙牌西洋人很快也有了自己的品種,最初西牌只有22張,后來出現(xiàn)過78張的塔羅、32張的Skat等許多種。至于54張的現(xiàn)代撲克,直到19世紀(jì)與20世紀(jì)之交方在美國最后定型。但西洋紙牌很早就開始反饋東方。15世紀(jì)初,荷蘭人把歐洲紙牌帶到了日本,據(jù)鄭彭年《日本西方文化攝取史》說,印有日本風(fēng)俗圖案的撲克牌流行于江戶時代,町人和武士沉湎于賭牌,引起過日本將軍、大名的不安。

      中國和西方的接觸亦從15~16世紀(jì)漸趨頻繁,西方人把紙牌帶人中國應(yīng)是情理中的事情,但20世紀(jì)前中國人自家有麻將、紙牌可供消遣,玩西洋撲克牌他們毫不在意,倒是紙牌魔術(shù)激發(fā)了中國人對西洋紙牌的興趣。就像今年春晚劉謙的聲名鵲起一樣,英國魔術(shù)師瓦納1874年在上海的表演也曾轟動一時,“座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撫掌笑聲,振聾入耳”,徐珂《清稗類鈔》記其演出盛況曰:“臺上陳設(shè)精雅,中懸一架如八卦圖,粘紙牌長闊二寸許。術(shù)人出,與客為禮,以指彈之,如飛絮落花,隨風(fēng)飄墜。手牌盈掬,奉客抽取六具,折至手槍中,扳動槍機(jī),振地一聲,而紙牌仍貼于架,不倚不偏……每演一術(shù),座客皆興高采烈,拍掌不已?!?/p>

      中國人從看紙牌魔術(shù)到玩紙牌游戲,前后間隔1/4個世紀(jì),玩紙牌他們從21點開始,當(dāng)時稱紙牌為“圈的溫牌”,后來又碰起了“撲克牌”,“碰”這個詞是從搓麻將中遷延而來的。在文人士大夫的眼里,打牌不過是雕蟲小技,而且還是西夷的奇技淫巧,所以很少有人將它細(xì)心記載,幸虧晚清作家孫家振(1863~1939年)在他的小說里為我們保存了西洋紙牌流傳上海的細(xì)節(jié)。孫家振號漱石、海上漱石生、退醒廬主人等,是清末民初著名報人,他在1909~1910年出版的《圖畫日報》上以海上警夢癡仙的筆名連載長篇“繪圖社會小說”《續(xù)海上繁華夢》,寫發(fā)生在1909年的上海的故事,其中講一群醉生夢死族以吃花酒、聽唱戲、搓麻將為他們一天三部曲。某日這群人又在一起聚賭,碰膩了麻將,決定換個花樣,“碰和”一圈剛流行不久的“圈的溫”。在1912年出版的《續(xù)海上繁華夢三集》中,那群穿長袍馬褂的時尚達(dá)人又玩起了“撲克牌”。海上警夢癡仙的這兩處敘述,既是上海人玩撲克的最早記錄,也是了解西洋紙牌在中國傳播的難得史料。

      讀《續(xù)海上繁華夢》第十九回“圈的溫三戰(zhàn)三北,白蘭地一口一杯”,懷策問賈揚人(假洋人):“你喜歡圈的溫,今夜可要碰他一場?!痹谛潞头煌嫒Φ臏亍摆A了百把塊錢”的戚祖詒(吃祖遺)進(jìn)屋后說:“圈的溫你們從沒碰過,休要哄我。”揚人道:“我是新近學(xué)的,沒有碰熟?!边@幾句對白自然說明碰“圈的溫”乃是新興起的。

      “圈的溫”(twenty-one)就是21點游戲,歐洲21點的起源,去年出版的馬克·馮波納《西班牙游戲史》(Marc Fontbona《Historia del Juego en Espafia》)認(rèn)為尚不清楚,但最晚在塞萬提斯小說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塞氏1601~1602年寫的短篇《林高奈特與戈爾達(dá)迪略》(見其《訓(xùn)誡小說集》)中講述一對專事欺詐的塞維利亞夫婦,他倆就很會玩21點。書中提到的玩法,是讓手中的牌達(dá)到21點,但不能bust(爆裂),《續(xù)海上繁華夢》譯作“派四”。

      《海上繁華夢》里那副紙牌總計53張:“一點起至九點,每樣四張,和尚是十二張,小雞心是三張,大雞心與腳踏車各一張?!备鶕?jù)“腳踏車”一詞判斷,上世紀(jì)初上海人玩的是美國紙牌公司出品的腳踏車牌。

      美國紙牌公司建立于1867年,這也正是美國掀起紙牌熱的時候。美國是個移民社會,許多文化都是從別國移植而來的,現(xiàn)代撲克的52張牌就是在法國定型后傳到美國的。法國移民還帶來了一種起源于阿爾薩斯地區(qū)的游戲,名叫尤克(Euchre或Juker),玩尤克先確定某一花色的J為最大,叫做右農(nóng)民(Right Bower);與此花色顏色相同的J則為左農(nóng)民(LeftBower),如黑桃J為右農(nóng)民,則草花J為左農(nóng)民。美國人玩尤克時添了一張最佳農(nóng)民(BeSt Bower),中文直譯最佳(beSt)為“百搭”,有的人也叫大怪,其實英語“bower”也是德語農(nóng)民(bauer)一詞的訛傳,阿爾薩斯一直都是德法爭奪的地方,那里的德語自然也很流行。1872年,美國紙牌公司以小丑(joker)作為“百搭”的圖樣,所以西方人習(xí)慣稱“百搭”為“小丑”(joker),這就是53張牌的來由;后來有了大小百搭,就是現(xiàn)在54張撲克牌了。以腳踏車作為“百搭”圖案是1885年美國紙牌公司的新品種,上海人最初玩它直接就稱“百搭”為“腳踏車”。

      享有150年歷史的美國紙牌公司至今還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100年前上海玩家手中的那種腳踏車牌,現(xiàn)在仍然是它最暢銷的品種。順便說一下,前幾年為配合美軍攻占伊拉克行動,這家公司還制作過一種上面印有被通緝的前伊拉克領(lǐng)導(dǎo)人頭像的紙牌,此事成為當(dāng)年全球新聞。

      《續(xù)海上繁華夢》所謂大雞心就是黑桃A,小雞心指其余三張A;和尚自然就是K、Q、J,英文里統(tǒng)稱為“頭像牌”(facecard)。玩“圈的溫”和尚都是10點,所以就沒有區(qū)分K、Q、J的必要。1909年上海人玩“圈的溫”,先要發(fā)牌確定莊家,小說里說:“派了四張沒見J字,照例挨次再派,第五張恰巧J字出現(xiàn),懷策道,乾子有了,祖貽頭莊?!钡玫絁的人坐莊,這個規(guī)矩也是源于美國,原來21點從歐洲傳到美國后,游樂場老板為吸引賭客,對拿到黑桃A和黑色J(梅花或黑桃)的人,獎勵10倍的獎金。這一獎勵不久就被取消,但“黑J”卻成了21點游戲的名稱,而乾子(J)在游戲中也有了特殊地位。

      《續(xù)海上繁華夢》第二次提及西洋紙牌,是在三集的第十回“白肖湘練打撲克”和第十一回“顯手段甕中捉鱉”。小說里的人物想玩一回?fù)淇?,“只因被制造局一鬧沒有碰成”,辛亥革命波及上海是從革命黨占領(lǐng)制造局始,這句話交代了撲克在上海流行的時間應(yīng)該是1911年前后。小說里的白肖湘是個樣樣中國牌戲都精通的上海灘賭王,“見社會上撲克風(fēng)行,遂留心研究著它”。

      紙牌英文里稱card,或playingcard,上海人初碰洋紙牌,先叫它“圈的溫牌”,后叫“撲克牌”,用的都是游戲的名稱,沒想到現(xiàn)在撲克成了西洋紙牌的統(tǒng)稱,真正會玩“撲克”游戲的人反而不多,但當(dāng)年白肖湘?zhèn)?諧音白相相,上海話“玩”的意思)“打了他”,卻“覺得不想再碰麻雀”。白肖湘怎樣研究撲克玩法,小說里交代得很細(xì)致,一一引來不免累贅,這里不妨揀主要的幾點略加說明:

      一是玩“圈的溫”,牌的花色只區(qū)別大雞心、小雞心;玩撲克,牌的四種花色用

      的大多還是音譯:黑桃叫斯塔特(spade),紅心為哈脫(h ea rt),方塊譯為達(dá)諧(diamond),倒是梅花意譯為俱樂部(dub)。19世紀(jì)上海人對dub這個詞一點不陌生,英、法、德在上海都開設(shè)了供僑民娛樂的上海俱樂部(Shanghai Club),1890年4月英國王子康腦脫公爵訪問上海,外僑的歡迎會就在外灘英國ShanghaiClub舉行,只是中國人起初稱俱樂部為總會,直到今天還有叫夜總會的游樂場,而將club翻譯為俱樂部應(yīng)該也是1909年前后出現(xiàn),沒準(zhǔn)還是從日本引進(jìn)的呢。但club另一個意思為“棍棒”,用在紙牌里更恰當(dāng)。其實除了heart可以對應(yīng)紅心,黑桃在英語里原文為鏟子,而“方塊”英文原意是鉆石。可見西洋紙牌在中國流傳,已經(jīng)過俺們的改造,實現(xiàn)了中國化,改造的原則就是怎么好記怎么叫,通俗就是游戲得以流傳的生命。

      二是“撲克”游戲的玩法,據(jù)德文的維基百科記載,撲克游戲1441年起源于德法交界的斯特拉斯堡(今年4月西方八國首腦峰會就在這個地方舉行),l 9世紀(jì)法國移民將其帶到了美國,在那里產(chǎn)生了撲克的現(xiàn)代玩法——撲克是賭博類游戲,每人手持5張,按花色和點數(shù)決出大小,具體又可細(xì)分為四種:

      直接撲克(straight poker),發(fā)完5張牌就下注,輸贏全靠運氣。上個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社會上流行一種以兩張牌的點數(shù)決輸贏的賭博,上海人稱為“博眼子”,就是直接撲克的變種。

      抽牌撲克(draw poker),發(fā)牌后各人可視牌的好壞,要求進(jìn)牌(丟掉幾張,再換幾張,通常不超過三張);或者不進(jìn);或者自愿棄權(quán)?!独m(xù)海上繁華夢三集》第十一回,有一段寫先有呼圖但(諧音糊涂蛋)開手派牌:“把全副牌一齊收至手中,插和過了,交與下家,重插一過。下家正是肖湘,略略插動幾張,仍舊交還呼圖但,由他一張張挨次派牌,每人派足五張。也有要進(jìn)牌的,也有不要進(jìn)的,也有看了牌自愿派司的,也有把公注菜司至十倍,十?dāng)?shù)倍的?!毙≌f里玩的就是抽牌撲克,“進(jìn)”就是要求換牌,派司(pass)就是棄權(quán),“公注”指事先約定每盤的賭注,小說里定為二元,如果牌好可以將賭注提高(rai‘se),即文中所謂“萊司”。

      公牌撲克(community card poker)是撲克游戲的第三種,每人手里有兩張底牌,然后在桌面上放5張公牌(communitycard),選其中3張和自己手中的牌進(jìn)行組合,然后決輸贏。公牌撲克每發(fā)一次牌,就下一輪賭注,所以十分刺激。

      最后還有一種樁牌撲克(s t u dpoker),每人先發(fā)一張暗牌(即樁牌),然后再發(fā)明牌,每發(fā)一次都由明牌累積最大者下注,其他各人再根據(jù)牌的好壞考慮自己的策略。民國時期舊上海人玩的非常多的“沙蟹”,就是樁牌撲克的一個變種,這種牌的玩法,首尾兩張都是暗牌,最后一次下注參賭者要比較前后兩張暗牌,選擇一張翻作明牌,因為這一翻很是關(guān)鍵,所以游戲叫做“沙蟹”(Show Hand),意即亮出(最后)一手。“沙蟹”是一種充滿刺激的賭博游戲,中國這種賭博源自上海,有本《上海掌故辭典》竟也有“沙蟹”的條目。據(jù)維基百科介紹,“沙蟹”在歐美原來并不出名,倒是香港一些描寫賭博的電影,重新激起了西方人玩“沙蟹”的熱情。

      一副紙牌究竟有多少種玩法?據(jù)德文維基百科統(tǒng)計總計8大類,80余種。中國人現(xiàn)在常玩的“爭上游”,維基百科將其歸結(jié)為“棄牌類游戲”(Ablegespiele),斯諾《西行漫記》說他教延安人玩的“勒美”(Romm6)也屬這一類;“點數(shù)類游戲”(Stichspiele)指橋牌和我們常玩的打80分等;《海上繁華夢》續(xù)集與三集記敘宣統(tǒng)前后上海人熱衷的“圈的溫”、“撲克”都是“打賭類游戲”(Wettspiel);上海人玩紙牌從玩“圈的溫”、“撲克”始,后來以偏概全,“撲克”成了中國人對西方紙牌的通稱,而玩各種“撲克”游戲,反而全成了玩“沙蟹”。

      猜你喜歡
      黑桃撲克西洋
      牌友黑桃
      西洋菜煲陳腎湯
      對西洋弦樂藝術(shù)民族化的探討
      玩撲克學(xué)數(shù)學(xué)
      試論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誰不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這一生
      黑桃VS紅桃
      撲克英雄傳
      一副“文革”時期撲克賣5萬 撲克收藏成新寵
      巧擺撲克等
      普陀区| 秦皇岛市| 荃湾区| 盐亭县| 唐山市| 东城区| 思南县| 登封市| 孟津县| 三门峡市| 宜君县| 青州市| 枣强县| 石阡县| 上思县| 卢湾区| 板桥市| 南部县| 土默特右旗| 星座| 惠州市| 涿州市| 恩平市| 通榆县| 通江县| 大同市| 四川省| 余姚市| 班戈县| 芷江| 波密县| 五峰| 濮阳市| 双峰县| 修武县| 明溪县| 许昌市| 定兴县| 凤翔县| 祁连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