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林
北京大學附屬小學作為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學校,秉承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形成了“以人為本,快樂和諧”的課堂教學。
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如果缺少了學生主動的探索、積極的活動,就不會有生動、鮮活的交流,不會有學生知識的自主構建,不會有智慧生成的可能。
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地提出不懂的問題、不同的看法:可以收集各種資料論證自己的觀點,自由平等地與老師討論,甚至辯論。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保護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
在課堂上,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思考,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提倡學生敢于向約定俗成的東西挑戰(zhàn)。在這種寬松和諧、愉悅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愿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獨到見解。教師的尊重和寬容,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平等的師生關系、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得學生擁有了健全的人格和陽光的心態(tài)。
綜合發(fā)展的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改進教師的教學,形成正確的教學觀念;促進對課堂教學內在規(guī)律的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我校力求建立多元評價目標、多樣評價體系。評價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
學校改革了傳統(tǒng)的期末評價方法,結束了“一張試卷評定學生”的做法。在每學期期末,學生除了要完成課內知識筆試以外,還要完成一項學科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測查。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參與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小課題研究等,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創(chuàng)新的做法展示匯報本組的研究成果。這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學生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富有特色的數學實踐活動
“學以致用”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的途徑之一。我們鼓勵學生把數學問題與體育、交通、環(huán)境等問題相結合進行探究。如學校運動場的設計,要考慮到學校場地的局限性、樹木及建筑的位置,涉及的數學知識有幾何方面的平面圖形周長、面積、作圖等,算術方面的比例尺,涉及的技能有測量、計算、制圖。我們還鼓勵學生從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選題,如關于學校午餐浪費現象的調查。鼓勵學生從周圍社區(qū)和社會熱點中選題,如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調查等。
經過幾年的摸索,我們發(fā)現通過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學生學會了分享與合作。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深入了解了數學對于自然、社會、人類的意義和價值,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人類與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的觀念。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種嶄新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改傳統(tǒng)教學重書本知識、輕直接體驗,重機械記憶、輕實際應用的局面。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為開放靈活的空間,使學生多了一些難以忘懷的探索,多了一些令人激動的發(fā)現,多了一些印象深刻的交流,多了一些心情愉悅的合作。學習因與生活相聯系而變得更加精彩。
刊中刊編輯王雪莉朱桂英付江泓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