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自儒
摘 要:在新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應該努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本文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運用課堂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的思維方式、注重學生人文情感的培養(yǎng)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歷史教學 效率 能力 素質(zhì)
在新的歷史課程標準下,要求歷史教學要有新思維,歷史教學不再是劃劃、讀讀、背背的被動式教學,而應該著眼于如何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與能力。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與大家做一下共同探討。
一、時時處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興趣是一種情緒體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本來就是一門興趣盎然的課程,里面有那么多鮮活的人物,那么多耳熟能詳?shù)氖录?。可為什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越來越低?很多老師的歷史課往往就是老師主講,學生主聽,學生被動地接受,找不到自己在課堂上的位置,所以就越來越?jīng)]有積極性,以至于看見歷史老師都不順眼。在這樣情緒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成績怎么會提高呢?所以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潛能,這樣學生才會有一種學習的使命感。
再者,學生自主的知識構建活動,不僅是興趣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也是中考的需要,現(xiàn)在考試靈活性越來越強,考查學生的能力,尤其是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必要的,而這些從主觀上來講,興趣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看來,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成績的提高,固然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有關,但也與教師的個人素質(zhì)有關系。所以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yǎng),拓展知識視野,提升教學藝術,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歷史教學的需要。
二、把主要工夫用在課內(nèi),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必須有較好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感興趣,才能使課堂活起來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我主要總結了以下一些方法。
循序漸進法。在課堂教學中,我是通過提問的方式逐步推進,從而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如:(1)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這個概念中,“世界體系”的含義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世界成為一個整體”。(2)那么,在這個整體中,居主導地位的是那類國家?回答:資本主義國家。(3)資本主義國家是通過什么方式使世界成為整體的?回答:侵略擴張,開拓殖民地。(4)那么,資本主義國家開拓殖民地的目的是什么?回答:建立世界市場,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分析到這兒,學生很容易總結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資本主義制度體系,資本主義殖民體系,資本主義市場體系三部分。只要學生能聽懂老師的講解,思維自然也就會跟著來,從而提高聽課效果。
因材施教法。一個班的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基礎不同,這就需要教師能照顧到各種層面的學生,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施以不同的教育。在課堂上,我們的講解應該符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需求,重難點的把握也要恰如其分。
史論結合法。在我們歷史教材中,有很多結論性的話,如: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歷史的轉(zhuǎn)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辛亥革命是一次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等。這些結論都是從前面的史實自然歸納出來的,如果直接拿給學生,學生就如霧里看花,弄不明白,久之,自然就厭煩這門學科,不想學了。因此對歷史結論的得出,必須從史實去分析、歸納,讓學生有“水到渠成”之感,而不必勞神費力去死記硬背,以提高學習效果。
此類方法還有很多,如角色扮演法、順口溜記憶法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三、引導學生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lián)系
在歷史教學中,簡單的羅列出基礎知識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lián)系。例如我們在學習七年級歷史下冊19課《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第一目“達賴班禪和駐藏大臣”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回顧關于西藏的知識,說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然后延伸到建國后在西藏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及對西藏的建設等等。這樣我們對西藏問題就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用學到的歷史知識來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現(xiàn)實問題。2008年3月14日藏獨分子在西藏進行破壞,中央及時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避免了事態(tài)的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學了關于西藏的知識后,對此問題就有了正確的理解和認識。
四、注意開發(fā)歷史學科的人文功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歷史在學生的學習中僅僅是各個學科的組成部分,但是作為歷史老師一定要有一種社會責任感,決不能忽視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歷史是人文學科,可以使人在了解研究過去的基礎上,從多方面獲得理性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等。當理性的認識轉(zhuǎn)化為能力時,學生就會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就會成為學習的動力;就會認識到學習歷史是自己提高素養(yǎng)、提高道德水平的一種途徑,那樣學生的學習就真得變成了“我要學”。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要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要運用恰當?shù)姆椒?注意教學生學會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全力構建有效的歷史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甘肅省鎮(zhèn)原縣開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