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穎
音樂教學的各個領域都是圍繞“聽”這個中心進行的,要想打好堅實的音樂基礎,就應從小做起,從最基本的聽音樂開始。小學音樂聽賞課就是讓孩子們先從聽開始學習的一種音樂課,因為只有在多聽音樂的情況下孩子們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新課程改革前,我們的聽賞課除了讓學生多聽音樂外,就是由教師講解歌曲結(jié)構(gòu),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傳授和學習的關系,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正與之相反,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對話關系,變傳統(tǒng)的師生間的單向交流為師生間的多向交流,我的教學形式也隨課程改革的變革而改變了,在聽賞課中我改變了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邊教學,邊摸索,經(jīng)常利用一些輔助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音樂,體驗音樂。
一、用道具,激興趣
音樂聽賞課中,根據(jù)題材的不同教師在教法上也可采用不同的教法進行教學,例如,小學音樂課本第三冊第六單元中聽賞課《哪吒傳奇》就是一首很有情節(jié)的樂曲,這首樂曲講述的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小英雄哪吒的傳奇故事,在聽賞這首歌曲時,我首先采用課前準備的道具進行引入——哪吒的風火輪和乾坤圈,孩子們看到這些就想起了小哪吒,不由自主的做起了動作。這樣的引入很貼近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學生們反復聽歌曲的過程中,邊聽音樂邊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做動作,這樣的教法能讓學生在反復聽賞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出作品所蘊含的意境,教師在對樂曲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聽賞過程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利用這些道具再加上教師的感染,相信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更深層地理解,并能使學生對聽賞課產(chǎn)生興趣。
二、講故事,透內(nèi)涵
有些聽賞樂曲是很有背景的,在課上我把樂曲背景編成故事講給同學們,讓學生們通過聽故事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在故事中找樂曲的內(nèi)涵,這樣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有些聽賞樂曲是孩子們熟悉地兒童歌曲,例如《藍貓?zhí)詺?000問》是一首卡通片的片頭曲,對于這樣的歌曲,在聽歌曲之前,我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討論卡通片中的精彩片斷,討論完成后,每個組派代表給同學們講故事,教師可以在同學們講完后總結(jié)一下故事的中心,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說故事的內(nèi)涵,把歌曲分析透徹后再反復聽賞體會,這樣的教學方法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又表現(xiàn)出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精彩畫面,講故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聽賞課中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真正體現(xiàn)了小班化教學的過程性。
三、即興創(chuàng)作,課堂活
音樂本身是一門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音樂教學能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機會,特別是聽賞課中,同學們雖然一起欣賞一首樂曲,但是他們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是不同的,在同學發(fā)言談對音樂的感受時,可以讓學生發(fā)表他們不同的評價,也可以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對樂曲的理解,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困難的,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進行。例如,一些樂曲是用樂器演奏的,樂曲中的強弱關系,以及力度的不同變化形式,都可以讓學生們試著改變一下。教師可以用彈琴給學生聽的方法,交換師生以往的位置,學生改編樂曲,教師彈奏給同學們聽,這樣的創(chuàng)作練習突出了師生間的關系,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這種課堂氣氛改變了,以往的聽賞課只是一味的聽,現(xiàn)在也有了學生發(fā)展的空間。
這樣的即興活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敏捷的思維,快速反應能力,隨著學生對音樂學習經(jīng)驗的積累,音樂能力的提高,教師的教學也由以往音樂教學較多采用傳統(tǒng)的“傳授式”“訓練式”的教學方式,改變成現(xiàn)在采用這種“探索性”“即興性”的教學方式,非常符合我們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才能讓音樂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單位:香河縣劉宋鎮(zhèn)慶功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