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惠琴
試卷的評講是數學測試目標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后補環(huán)節(jié)。通過試卷評講,既可以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理清學生在某些知識上的盲點,還能提高學生拓展應用的能力。
我們每個單元結束以及學期結束階段都會進行復習并作相應的測試。而數學試卷評講課,對整理復習效果的提高是顯而易見。但如何上好一節(jié)評講課?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學習?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的。
一、掌握原則
1.激勵原則
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蔽覀兘洺龅竭@樣的情況:一是評講課變成了“批評課”,碰上考試成績不佳更是常見。在課上會聽到老師這樣的話:“這樣容易的題目都做不出來?”言下之意考不好責任全在學生,弄得學生耷拉著腦袋,抬不起頭來。二是不管學生在卷面上回答的情況如何,教師從頭至尾將試題逐一再講一遍。以上兩種評講的結果是:批評責備,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辛苦費勁,而學生感到厭煩,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望而生畏,影響了師生的感情,其后果難以想象。
2.落實重點原則
所謂重點就是針對試卷和學生實際進行重點評講,關鍵在于找到錯在哪里。因此,這時要按試卷的考查知識點和數學的思想方法,根據學生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適當進行歸類評講,重點找出錯誤之關鍵,對癥下藥。
3.注重啟發(fā)性原則
評講是考試的繼續(xù),通過評講,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數學習題的“教學功能”和“發(fā)展功能”。評講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在答題中的實際,精心設疑,巧妙提問,耐心啟發(fā),讓學生通過獨立認真地思考,對知識點重新認識,從而獲得知識和方法。
二、把握具體環(huán)節(jié)
1.做好統(tǒng)計,有的放矢
試卷統(tǒng)計、分析是試卷評講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分析統(tǒng)計報告,為課堂講評提供充足的證據。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對考試的成績進行分段統(tǒng)計。第二將錯題分類統(tǒng)計。第三了解平行班的情況。便于比較,尋找差距。在錯題中老師本人也要進行原因分析,是本堂課教學出了問題,造成錯誤,還是學生自身的原因?是學生思維品質問題還是解題方法出現問題?
2.查閱資料,學生自悟
數學試卷應在評講課前發(fā)給學生,學生根據試卷中存在的問題,主動復習教材,查閱相關知識點。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睂W生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實踐,培養(yǎng)了問題意識及自學能力;同時,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互相討論,相互促進
講評可采用不同的課堂形式,無論哪種形式,學生能夠講得出的讓學生自己講,老師不包辦代替。要求學生講的,一定要用書面語言和數學術語。講解問題要簡潔、正確、思路清晰。為了提高效果,事先將不同程度的學生搭配,通過同伴互助,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討論中明辨是非,尋找結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老師點評,提高能力
試卷講評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錯誤及講解方法,而應當著眼于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結合錯例挖掘、糾正錯誤的思想方法,進行同類拓展,從而加深學生對思維方法的認識,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糾錯、防錯能力。點評試卷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抓“通病”與典型錯誤
錯誤是正確的先導。剖析錯誤是試卷評講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應把學生試卷中的錯誤歸納、概括,找到通病和典型錯誤,找準其思維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辨析,找準錯因、錯源,探究正確思路,做到糾正一例,預防一片,使其思維的嚴密性、批判性、靈活性、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最有效的加固。
(2)抓“通法”與典型思路
在開拓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guī)律時,要抓住“通法”與典型思路。通法是指常規(guī)解法,典型思路是指常規(guī)法中機智、簡捷的解題思路。抓通法,以加深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記憶,強化公式、法則的運用;抓典型思路,以開啟智慧大門,使能力得以升華。
(3)課堂上講評的內容應具有普遍性,一般情況下,錯誤率大于0.5的題目,教師應認真分析,課堂上由教師自己講評,錯誤率低于0.5的題目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可作個別指導。從卷面上反映出來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再設計專項練習。
5.歸納總結,升華認知
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把知識學深學透,是一個由薄變厚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學生把已經學過的東西咀嚼、消化,組織整理,反復推敲,融會貫通,提煉出關鍵性的問題來,看出了來龍去脈,抓住了要點,再和以往學過的比較,弄清楚究竟增添了什么新內容、新方法。經過這樣消化后的東西,就能夠得心應手的運用。
總之,數學試卷的評講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在學生認知的不平衡點上,以有利于學生再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