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欽
閱讀、理解、背誦唐詩為我們開展多方面的智力訓(xùn)練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智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這些方面的訓(xùn)練完全可以結(jié)合學習唐詩來進行。下面讓我們來舉例說明。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
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杜甫的這首著名的詩寫的是成都的春雨。春天萬物復(fù)蘇,入夜春雨隨風悄悄而下,輕柔無聲地滋潤著萬物。此時向遠處望去,在一片漆黑之中,江上漁舟燈火格外明亮。拂曉之后經(jīng)雨浸漫的花朵因濕而重,愈顯美麗鮮艷。春天的成都處處落紅,更加可愛了?!皾撊胍埂薄凹殶o聲”,如后人所評“傳出了春雨之神”?!皾瘛薄爸亍弊プ×舜河曜虧櫤蠡ǘ涑恋榈榈奶卣鳌W髡邔Τ啥即河昃爸碌挠^察是十分細致入微的。
再看韓愈寫長安春雨的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也是中唐詩壇上一位致力于詩歌革新的著名詩人。這首詩是寫給唐朝另一位詩人張籍的詠春詩。和杜甫一樣,韓愈同樣觀察到春雨潤物的細致酥松,但由于長安沒有成都氣候溫暖,故春天的景致與成都不同,此時長安春天的小雨雖然也是輕柔無聲,但留下的只是遠遠望去可見一片青青的草色,走近再看,又似乎什么都沒有。天氣由寒變暖,植被逐漸萌生,草色漸漸變綠,似有若無,這正是北方初春的特色。韓愈認為這種朦朧的初春景色遠勝過滿城煙柳的時節(jié)。正是由于韓愈以詩人細致的觀察力捕捉到了長安早春的這個特色,才為我們繪出了這樣一幅設(shè)色似有卻無的水墨畫。
唐詩的作者不僅寫自然景物觀察得如此細微,就是寫人間社會現(xiàn)象也是觀察得入木三分。請看王梵志的這首詩:
吾富有錢時
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
吾若脫衣裳,與吾疊袍襖。
吾出經(jīng)求去,送吾即上道。
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
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
邂逅暫時貧,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貧時,七富還相報。
圖財不顧人,且看來時報。
這首慨嘆人情冷暖的詩歌似乎語不驚人,但言近旨遠,發(fā)人深省。該詩最大的特點就在于以敏銳的觀察力捕捉住不同境遇下的一些細節(jié),如有錢時妻兒殷勤周到的動作和態(tài)度,貧窮時一反常態(tài)臉色難看的樣子前后對照,把嫌貧愛富者的丑態(tài)勾勒于紙上。詩中的“貌哨”一詞是唐人的口語,指臉色難看。
觀察力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窗口,也是開發(fā)智力的第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觀察力首先要學會直接觀察,特別是要注意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那些具有不平凡意義的事物。還要注意觀察自然景物的狀態(tài)和變化,特別是著重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
另外,還要善于從別人那里學習觀察的經(jīng)驗和方法,從中汲取有益的東西。任何典范的文學藝術(shù)作品,包括高度凝練反映現(xiàn)實的詩歌都是作者反復(fù)認真觀察現(xiàn)實生活,深入進行思考,準確表達的結(jié)果。這些典范作品,包括唐詩對培養(yǎng)我們的觀察分析能力都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作者單位: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編輯/于 洪 終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