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兵 郭帥英
摘要在作文教學(xué)中,筆者一直堅持寫同題學(xué)一起寫同題作文,本文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并論述了通過這種方法提高教師作文水平和指導(dǎo)水平的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師作文水平
從2001年開始,我就與學(xué)生一起寫同題作文,8年來,我一共寫了160多篇“下水”作文和幾十次片段作文,通過“下水”作文,我感覺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
首先,通過“下水”作文,我在作文諸多細節(jié)之處逐漸提高了認識水平。
寫作是一段不斷擺脫尷尬的心路歷程。越往后寫越覺得以前寫的文章有許多不足。比如~次我在以“走進……”為話題叫學(xué)生作文時,我自己也寫了一篇《走進古典邊塞》,那時認為引用詩詞的文章好就大量地引用詩文,現(xiàn)以下段為例:
邊塞是一把昂揚高吭的琵琶,急弦翻轉(zhuǎn)中彈奏出幾多男兒氣壯山河的豪情。在狼煙四起,國急家危中,“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的憤怒,激勵了多少人拋妻別子。奔赴沙場。御敢于國門之外;在九死一生、捷報頻傳里,“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又讓多少人前赴后繼,舍生取義;即便是醉眼朦朧,身在邊塞,無邊的沙漠、無邊的草原、無邊的月色也會讓人意橫四海:“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弊硪矡o悔,死也無悔。
雖說單看一段我感覺還是可以的。但由于整篇都如此引用,就比較單調(diào)了。后來我就試著想得更細一點,在引用的同時融入其它寫作技巧。比如在讓學(xué)生寫2006年安徽卷以“讀”為話題作文時,我就在引用詩文的同時也融入神話傳說:
若你在夕陽西下時路山觀水,水蕩情思,定然會使你思接千載,你也許會從滔滔江水聲讀出“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纏綿悱惻,讀出“行人莫聽官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的蒼涼感傷,讀出“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的依依不臺。
而對于我來說,這情形會讓我想起魂牽夢繞的一條河流——“湘江”,想起當舜死于湘江旁的蒼梧之后,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英,從北往南,奔赴千里,最后雙雙葬身于湘江,隨夫而去,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愛情傳說,湘江——讓我讀出了什么是??菔癄€心不變。什么是滄海桑田愛永傳。
這一段,我就采用前邊引用,后邊融合的形式,形式和內(nèi)容都顯得比前一段豐富一些了,正是在這種種“下水”寫作的細膩思考中,我感覺自己作文的認識水平一點點提高,對學(xué)生的指導(dǎo)時也就更有底了。
另外,通過“下水”作文,才能真正把前人的經(jīng)驗變成自己的東西,從而形成自己的寫作風(fēng)格和指導(dǎo)理念。
法國哲學(xué)家叔本華曾經(jīng)說過:“讀書是走別人的思想路線,而寫作才是自己的思想路線,只有經(jīng)過自己的思想路線,把得來的知識消融掉,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經(jīng)過多年的學(xué)習(xí)和探索,我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寫作風(fēng)格和指導(dǎo)理念。
比如在選材方面,我逐漸認識到,只要長期堅持按照橫線“課內(nèi)——課外”和縱線“意象一詩文名言一社會人文”兩方面來選材也就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是因為“課內(nèi)材料”能讓學(xué)生感到學(xué)有所用,“課外材料”給了學(xué)生個性發(fā)揮的空間?!耙庀蟆蹦苁刮恼旅鑼懟蚴闱闀r更有形象美;“人文事例”的選取使文章更實在。同時,這樣選材能概括較為全面的寫作信息,調(diào)動更多的積累。從而達到考綱“材料豐富”的要求。
一次在以“守護心靈的孤獨”為話題作文時,其中有兩段,從橫線上的“課內(nèi)”我就想到了魯迅、朱自清這兩個材料、從“課外”我想到了蘇武這個材料,在縱線上這兩組材料又都屬于“歷史人文”方面,在“意象”方面我想到了“思婦和游子”,于是我寫成了下面兩段話:
在守護心靈的孤獨中,還有許多感人的事跡不斷從書箋中飄落出來,還有許多不屈的脊梁傲然獨立于天地間,在長久地滌蕩著我的情懷:當蘇武不愿接受匈奴的高官誘惑而孤獨地在冰天雪地中緊握那根光禿禿的漢朝使節(jié)時,我知道他守住了孤獨。也守住了大漢的尊嚴;當朱自清不愿接受美國人的“嗟來之食”而甘愿餓死時,我知道他守住了孤獨,更守住了一個民族的錚錚鐵骨:當魯迅在黑屋子里《彷徨》多年而最終《吶喊》一聲叫醒國人并一發(fā)面不可收拾的時候,我知道他同樣在深沉的思索中守住了自己的孤獨苦悶,守住自己對一個苦難深重的國家永遠難以割舍的那份使命和責任……
在歷史的沙灘上行走,呤聽歲月深沉的琴弦,我是如此摯深地感受到了守住心靈孤獨的價值和份量,回望烽煙,思緒如潮,我的感動就這樣不知不覺悄然從筆底滑落,融入了時空和歲月的蒼茫之中……我明白了,孤獨不只是春閩夢里人夢醒時分的寂寞,孤獨不只是羈旅天涯客四海為家的憂傷,孤獨更不只是仕途失意者唏噓長嘆之后絕塵而居的冷默,孤獨還是齊秦歌中那匹來自北方的狼,蒼穹廣袤,它在烈烈西風(fēng)中迎風(fēng)而跑,在時問的長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沉的足跡,在歷史的天空中揚起了一縷縷永不消失的風(fēng)塵,讓人們凝神沉思、感嘆不己……
除此以外。在文章結(jié)構(gòu)、表達形式等方面我都做了很多思考和探討,并在寫作中堅持加以應(yīng)用和提升,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寫作理念,也使自己的作文初步具備了一種雅致的風(fēng)格,并影響著自己的學(xué)生。
第三、通過“下水”作文會讓自己思維更活躍,同時。在不斷總結(jié)和學(xué)習(xí)中,還能不斷推陳出新。
在“下水”作文時,我常常會體會到許多快樂:當意象如春花般開放在大腦之中時,它們讓我的心靈也絢麗多彩:當人文事例典雅莊重地從記憶深處走來的時候,我的情緒似乎也浸潤了他們的喜樂悲歡:當一句句詩文名言在浮想連翩中觸動心靈的琴弦時,它們會在我的世界里彈奏出悠揚的樂音。這種思維活躍帶來的快樂會促使我更竭盡全力地去把自己的文章表達得更好。
當然,作文還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在一次月考中,作文是“別跌倒在優(yōu)勢上”,我就把《紅樓夢》的夢幻式和《三國演義》以詩點評的形式結(jié)合起來,課內(nèi)材料選了《失街亭》及《短歌行》中的內(nèi)容,課外材料選了“火燒新野”和“赤壁之戰(zhàn)”之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并學(xué)著《三國演義》,以自己作詩點評的形式體現(xiàn),用白話文言完成了這篇文章,題目為《長空遺夢》:
一日午寐,悠悠入夢,但覺物換星穢,光陰荏苒,不知進入了何年何月,于冥冥無極之中,忽見身前削壁千仞,上書毛澤東詩一句:“宜將剩勇追殘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下有幾句批語:“善用優(yōu)勢,急迫窮寇,江山一統(tǒng),功業(yè)千秋”。正尋思其深意,忽又歷史的天空灑下幾滴淚,慨嘆著一幕幕傷凄往事,遂棄前詩,細看個中景況:
(曹操、蔡瑁、張允立于赤壁上空)正說話問,又見江中檣傾楫摧,人馬燒溺死者甚眾,情況慘烈。蔡張二人目不忍視,慨嘆不已。己而曹操亦長嘆一聲日:“想我曹操南征北戰(zhàn),一生戎馬,智擒呂布,計破袁紹,疇略安邦,本以用計為長。自以為猛將林立,賢士如云,揮戈南指,不日即可滅東吳,得蜀漢;卻不曾想赤壁一役,聽信無能蔣千之言,中周瑜小兒離間之計,誤殺汝二人,此一失也!其后又麻痹大意,連中連環(huán)與苦肉之計,此二失也!面對生死之戰(zhàn),于己之長處竟連犯兩錯,焉能不敗?罷了!罷了!念往昔求賢若渴之時,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何等痛快,今為汝二人復(fù)橫槊再歌。以鑒我心之悔?!闭f罷,即蒼涼而歌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唱至情深處,愴然淚涌,蔡張二人闡聽,亦悄然動容,淚如雨下。正感慨處,忽煙盡火滅,三人皆杳然而去……,詩曰:
雄師百萬下江南,馬踏孫劉只等閑。豈料周朗巧離間,連環(huán)火燒曹阿瞞。
作文中有諸多苦,更有諸多樂,以寫促教,頓覺寫作天地寬!
作者簡介:張兵,四川省內(nèi)江市十中教師,語文教研組長;郭帥英,四川省內(nèi)江市十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