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源
一位中途輟學的女生這樣說:
去學校讀書太沒意思了,只有負擔沒有快樂,只有壓抑沒有幸福。
還有一位學生給班主任老師的信中這樣寫道:
老師,我覺得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了,特別是快考試的時候。不知為什么,我的情緒特別容易被考試擺布。一聽到考試,就特別緊張,生怕考砸。擔心若是考差了,沒臉見人;考好了呢,還要擔心別人懷疑、嫉妒。每天都處在焦慮中,不愛和同學說話,覺得生活太無聊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的任務,不僅在于傳授學生必備的知識,而且也在于以個人精神生活的幸福?!笨梢赃@樣說,班級生活質量的高低,決定了班集體能否滿足學生在班級中發(fā)展程度的需求。它是班集體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的發(fā)展的基本條件。這些基本條件不是指課程計劃中規(guī)定的東西,而是在班級中的教師和學生,根據課程計劃活動起來時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班級生活。
班集體建設是由一個班級中的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中、在交往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提升班級生活質量是班集體建設的工作重點。在班集體建設中應通過各種有效的形式來提升生活質量,筆者認為主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xiàn)。
一、以晨間談話為平臺,引領健康的主流思想
晨間談話是國家課程計劃明確規(guī)定的。我校自1995年就已開始組織實施。早期的晨間談話以教師講評、總結學生表現(xiàn)、提出工作要求為內容,學生感覺單調乏味,枯燥的說教和訓話令晨間談話教育收效甚微。為保證晨間談話真正達到預期目的,學校及時提出:晨間談話必須由學生親自操作完成,教師起輔助和指導作用;晨間談話的內容要重點體現(xiàn)出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晨間談話的形式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做成課件。學生對晨間談話的改革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他們集思廣義,各顯神通,使晨間談話很快形成了特色。為便于班級之間相互學習,學校每月組織一次觀摩活動,以促進班級晨間談話整體水平的提高。
晨間談話猶如一道營養(yǎng)豐富的大餐,內容寬泛,涉及面廣。我們開設了天氣預報、美文賞析、誠信故事、配樂散文、朝聞天下、班級之星等不同板塊,這些晨間談話內容凝聚了學生的聰明和智慧。就課件畫面設計而言,顏色的搭配、不同內容的插播、不同的音樂背景,給人以美的享受。初中生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童真善良的內心世界,通過晨間談話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由于晨間談話從內容組織、課件設計到演講展示,全過程都由學生動手完成,因此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適合學生,很受學生歡迎。晨間談話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信息庫,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晨間談話對學生起到了益智、益性、益情、益德、益志、益能的作用,學生的綜合素質、談吐修養(yǎng)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以自主教育為抓手,營造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
在班集體建設中,我們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特別注重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重在引導、激勵和鞭策。
(一)自定規(guī)則,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建設班集體的主角
開學初,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召開班會,討論爭創(chuàng)“自主管理文明班級”計劃,制訂班級文明公約和奮斗目標,并組織民主競選,產生新一屆班委,健全班級組織機構。這樣,讓學生自主要求,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自主管理,形成積極向上的輿論和班風。班委實行輪值制,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鍛煉能力,表現(xiàn)才華,體驗榮譽、責任和服務感覺的機會。班級還實行崗位責任制,每個成員都有班級建設的定崗。這樣,學生成為建設班集體的主角,“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人班級有事做,班級事事有人管”。
(二)自創(chuàng)環(huán)境,讓每一面墻壁都能傾訴教育的箴言
班級中每一面墻都應該會“說話”,以達到潛移默化地啟迪、勸誡、引導學生的目的。在我校,各班教室經過師生精心布置,充滿了“美、智、趣”:圖書角、生物角、看看誰的進步大、我型我秀……四面墻壁和黑板報豐富多彩,成了學生舒展靈性的舞臺。班級環(huán)境洋溢著溫馨、和諧、向上的氣息,充盈著豐厚的文化底蘊,營造著濃郁的班集體建設氛圍,起到了暗示、濡染、陶冶的作用。
(三)自設活動,讓同伴參與其中“一個都不能少”
每周一的自主晨間談話,每周三的自主班會,學生根據班級教育主題精心策劃、精心組織,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辯論會、故事表演、主題演講、才華展示、班級聽證會、模擬法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學生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自主活動之中,從節(jié)目的設計、編排到串詞的撰寫、環(huán)境的布置、道具的制作,無不凝聚著每個學生的勞動、智慧和激情。學生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享受到了成長的快樂。
(四)自我小結,讓每個學生都以班集體為榮
周末、月末、期末,學生在自主班會上自評與互評,進行自我小結。同時,對班集體建設進行階段總結,提出下階段努力方向,使班集體不斷完善、向上,讓每個成員為班集體感到自豪。自我教育是激勵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班集體建設的生命就在于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煥發(fā)主體意識,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體驗、自我踐行,進而自我發(fā)展,從而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讓“今天,我以班級為榮,明天,班級將以我為榮!”成為每位學生的心聲。
三、構建班級的人文精神,打造和諧的班風班貌
加強班級的人文建設。這里所謂的人文是指對友情、親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班主任要從各方面加強班級的建設,配合學校書香校園的建設營造書香班級,從人文方面對學生進行熏陶,讓學生走進經典,和經典對話,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教師要以愛凝聚,以情育德,以境載道,培養(yǎng)學生的秩序觀念和不怕困難的意志以及集體主義精神。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順暢交流是班集體建設的靈魂,也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情境教育特別關注學生心靈和情感的需求,以情感為紐帶可以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融洽師生情感,營造和諧的人際情境。
(一)以情激情,情感互動——感染、感悟、感動、感化學生
在班集體建設中,班主任的以情激情尤為重要。班主任要對學生充滿關愛和期待,努力創(chuàng)設蘊涵豐富教育價值的班級情境,以情感人,以境動人,使學生的情感、心靈以至人格,在情感的互動中受到感染、感悟、感動和感化。
此外,班主任要把握教育契機與學生溝通,參與學生的活動,傾聽學生的心聲,為學生排疑解惑,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同時,要積極爭取家長的理解、信任、支持,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更完善的空間。我校班主任共同設計了一本“家校聯(lián)系本”,它除了記載每日作業(yè)外,還可進行每日評價、師生對話、家長留言等。它像一座連心橋,連接起老師、學生、家長的心,縮短了彼此心靈間的距離。有的班級還建了QQ群,便于教師聆聽學生的心聲,以便對學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二)友情互助,和諧人際——關心、關注、關愛、關懷學生
在班集體建設中,班主任要積極營造團結互助、友善真誠的氛圍。根據班級情況,我們將學生有機組合成若干團隊,隊員在學習、生活上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團隊與團隊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開展良性競爭,形成優(yōu)良的班風和學風。有同學家中遭遇不幸,大家以最快的速度伸出援助之手,從物質和精神上主動關心;插班生來了,大家舉行自主班會表示歡迎;有同學參加比賽,大家為他加油助威;同學生病住院,大家送去問候與學習上的幫助……班級和諧的人際情境,濃濃的師生情、同窗誼,會讓每一個學生擁有集體歸屬感。
四、“班、校、家、社”協(xié)作,發(fā)揮教育的合力作用
我們將班級、學校、家庭、社會融通,整合教育資源,形成教育的合力,有效地加強了班集體的建設,也真正實現(xiàn)了小班級、小集體、小社會、大教育。
(一)基于“主體體驗活動”構建幸福班集體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是他們的素質、個性發(fā)展的根基?!苯ㄔO優(yōu)秀的班集體,必須順應學生的天性,以活動為根基、為途徑,引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升華自我,全面生長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情境教育是德育的有效載體,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鍛煉、在體驗活動中成長是組織各項體驗活動的指導思想。我們的每項活動都有主題、有設計、有檢查、有總結。在自主的舞臺上,學生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潛能,切實有效地拓寬了視野,鍛煉了能力,班級也呈現(xiàn)出“靜、勤、競、進”的良好氛圍。
我們的“主體體驗活動”,以德育為先導,以活動為途徑,吸納班級、學校、家庭、社會多種教育資源,圍繞同一主題,從不同角度集中開展體驗活動,增強了教育的力度、廣度和深度?;顒拥闹黝}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針對性,對創(chuàng)設良好班級活動情境、推進學習共同體有序發(fā)展、建設優(yōu)秀班集體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汶川地震后,學生看了視頻實況和相關新聞報道后,群情激昂,自發(fā)地組織了“抗震救災,眾志成城”募捐活動,向災區(qū)同齡孩子獻愛心。
(二)“家班牽手”進一步弘揚班集體文明
班級與家庭是教育的共同體。家班間主動牽手,可以使班級與家庭教育的情境相互融通,形成教育合力。我們設立了“家長德育導師”專題活動,引導家長學習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方法。通過“××請聽我說”的書信活動,給教師、家長、學生提供一個傾吐心聲的平臺。舉辦慶中秋等活動時,邀請家長參與,進一步密切家班聯(lián)系,為優(yōu)化教育情境添加新的內容。家長也主動參與班集體建設,為班級的發(fā)展出謀劃策。家長的傾力支持,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親情關愛,加深了親子間的了解和理解,而且為班集體建設提供了支持,使班集體文明得到進一步弘揚。
(三)“志愿者愛心服務隊”將班集體建設成果融入和諧社會
學生自發(fā)組織了一支“志愿者愛心服務隊”,在班主任和家長的指導、協(xié)助下進行社會實踐,將教育的觸角伸向身邊的社會、大自然,擴大教育的視野與舞臺,讓教育與生活融通。于是,社區(qū)、工廠、家庭……這些學校以外的天地也成為學生學習的課堂,成為班集體建設的又一平臺。學生通過經歷“清除非法小廣告”“愛鳥宣傳”等社會實踐活動,受到啟迪,引發(fā)思考,并形成了更深厚的班集體向心力、凝聚力。同時,“志愿者愛心服務隊”活動將班集體建設成果有效融入和諧社會建設之中,真正實現(xiàn)了小班級、小集體、小社會、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