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紅
河南焦作煤業(yè)集團中央醫(yī)院 焦作 454000
血液標本采集的質量管理有三個環(huán)節(jié):采集前準備,采集中操作,采集后存放和運送。如何把握好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護理人員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內容。
1.1 工作人員準備 選擇穿刺技術熟練的護理人員,避免因穿刺技術不熟練采血時針頭在皮下或血管內探來探去,甚至為增加血液量反復拍打擠壓血管,造成血液標本溶血。選擇專業(yè)知識豐富的護理人員,掌握標本采集的時間、采集量、采集部位及被采集對象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做好解釋,解釋前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如飲食習慣、服藥、情緒、睡眠狀況及活動量等),向患者詳細講解檢驗的目的、項目和注意事項,使其消除顧慮,取得患者信任和合作。
1.2 患者的準備 采集前患者應有充足的睡眠,情緒平穩(wěn),處于安靜舒適的狀態(tài),空腹12 h以上(以清晨空腹最佳),前1 d晚餐要清淡飲食,勿飲茶、喝咖啡、飲酒、抽煙,停服對檢驗有干擾的藥物,排除生理因素、飲食、藥物、體位、運動、情緒、睡眠、時間等可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
1.3 選擇正確的注射器、標本容器及抗凝劑 根據(jù)采血量選擇合適的注射器,針頭不可過細,并檢查針頭與針管連接是否緊密。血液標本最好采用真空采血系統(tǒng),這是保證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1]。根據(jù)不同的檢驗項目選擇適當?shù)目鼓齽?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是影響血樣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掌握血液和抗凝劑的比例。如血細胞凝集測定,血液與抗凝劑比例為9∶1(1.8 m L血),紅細胞沉降率4∶1(1.6 m L血)等。
2.1 靜脈血液標本采集 (1)選擇粗直、彈性好、無發(fā)炎、硬結的血管,臨床多采用肘正中靜脈、貴要靜脈、頭靜脈。嬰幼兒可采用頸外靜脈,消毒皮膚待干后扎止血帶,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當針頭刺入見回血即松止血帶,止血帶使用時間應<1m in,超過1m in血漿蛋白增加6%,超過3m in膽紅素、堿性磷酸酶、膽固醇等成分增加5%或更多[2]。(2)需要血清標本時,將血液順管壁緩慢注入干燥試管內,勿將泡沫注入,避免劇烈震蕩以防紅細胞破裂而造成溶血。需要全血標本時將血液注入盛有抗凝劑的試管內,立即輕輕搖動使血液和抗凝劑混均,防止血液凝固。抽取血培養(yǎng)標本注入密封瓶時,先除去鋁蓋中心部分,用吉爾碘消毒瓶蓋,更換針頭后將血液注入輕輕搖均,必須無菌操作。多管采血應有計劃進行,血標本收集的順序為:血培養(yǎng)→抗凝管→血常規(guī)管→生化及其他干燥試管,如果順序顛倒,將凝血試驗標本放在最后分配血液,會因血液在針管內停留時間過長而發(fā)生部分凝集,影響凝血試驗的準確性。(3)正在輸液輸血時應在對側肢體采血。有研究表明:盡管在輸液的對側肢體采血,輸入含電解質的液體后,輸液中和輸液后的電解質檢測值均與輸液前有顯著差異,輸液結束各項電解質含量才與輸液前無顯著差異[3]。杜絕在三通管內采集標本。(4)掌握好標本的采集時間:有些特殊血液標本如皮質醇、生長激素、促腎上腺激素等的分泌有晝夜節(jié)律性,高峰在早晨,此后慢慢下降;服用降糖藥物會影響血糖測定的真實性;使用抗生素后會影響血液培養(yǎng)的陽性率;檢查瘧原蟲應在寒戰(zhàn)期采血;受藥物影響的試驗應在用藥前或停藥2 d后采血,如果不能停藥,則應在化驗單上注明;某些藥物治療時不能立即抽血,如輸入葡萄糖、氯化鉀、溶栓藥物等。
2.2 動脈血液標本采集 采血時患者應處于安靜、呼吸穩(wěn)定的狀態(tài),臨床上多采用橈動脈和股動脈,最好應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動脈血氣標本采集系統(tǒng)。也可應用2~5 m L一次性無菌注射器徑內壁肝素化后采集動脈血,采血量3 m L左右,拔出后立即將針頭刺入橡膠塞隔絕空氣,氣體的進入可使PCO2偏低、PO2及pH偏高,輕輕搖均及時送驗。
許多檢測項目對標本離體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時間、溫度、濕度、光照等,采集及運送人員必須掌握相關知識,在運送工具的選擇、標本保存的環(huán)境和溫度等方面嚴格遵照有關規(guī)定[4]。
3.1 標本存放時間 采血后血細胞因代謝需要,要消耗掉部分營養(yǎng)水分,同時細胞也易發(fā)生損傷和破壞,活性物質變性、失活和分解,造成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所以采集標本后應及時送驗,一般標本室溫下靜置30~40 m in分離血清進行檢測;紅細胞沉降率應于2 h內測定完畢,否則血沉減慢。
3.2 標本存放溫度 不同血液標本對存放溫度有不同的要求,標本冷藏可抑制細胞代謝,穩(wěn)定某些溫度依賴性成分,但采血后立即放于冰箱或低溫環(huán)境中,由于溫度驟降,會引起溶血現(xiàn)象,全血標本一般不能冷藏;測定血鉀的標本冷藏不能超過2 h。血氣分析的標本放置后,隨著溫度的增高,細胞不斷耗氧,并釋放二氧化碳使氧分壓下降,二氧化碳分壓升高,影響檢驗結果[5]。
3.3 標本的運送 醫(yī)院配備專職運送人員,定期進行專業(yè)培訓,每個患者的標本應采用獨立密封塑料包裝,實驗單與標本分開放置,減少傳染的危險性。懷疑有高生物危險性的標本應嚴密隔離包裝,防止傳染他人。標本在運送過程中避免日光照射、延遲送驗,避免劇烈搖晃及震蕩引起試管破裂或標本溶血。
4.1 加強護理人員檢驗知識培訓 采集標本一般由大夜班完成,由于工作經驗和專業(yè)知識相對欠缺,造成部分采集標本不合格,影響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所以必須對護理人員進行檢驗知識培訓,可根據(jù)實際情況由護理部、檢驗科或病區(qū)以多種形式進行,如集中講課、護理查房、業(yè)務學習、晨間提問等方式來擴大護士的知識面,并將需要學習的內容制定一套系統(tǒng)的文字資料,固定放置,當護士需要時可隨時翻閱,達到護理質量前饋控制的目的。
4.2 加強對血液標本運送環(huán)節(jié)的管理 對運送人員應進行專業(yè)培訓,制定質量標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找出原因,避免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質量問題。
4.3 加強溝通聯(lián)系與合作,重視環(huán)節(jié)質量控制 標本采集是否符合要求,不僅涉及到護士、醫(yī)生及運送人員,檢驗科有關人員的具體操作也很關鍵,對不合格的標本有詳細的記錄及反饋意見,及時與相關人員取得聯(lián)系,共同分析不合格標本發(fā)生的原因、主要影響因素,制定糾正措施,逐步減少不合格標本的數(shù)量。
在現(xiàn)代醫(yī)學檢驗中,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疾病的篩查、輔助診斷、反應病情、指導治療、監(jiān)測療效、判斷預后等有重要作用。只有保證檢驗標本的質量,嚴格控制質量,才能獲得科學可靠的檢驗結果,為日益發(fā)展的醫(yī)學科學技術做好高層次的保障和服務[6]。
[1] 馬韞佳,趙宏,王玉花,等.護理與血液檢驗標本采集質量保證[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9,10:1 625-1 626.
[2] 王庸.晉現(xiàn)代臨床檢驗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376.
[3] 容桂榮,張萍萍,趙立民,等.血液標本采集與運送的質量控制現(xiàn)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7):645-647.
[4]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45.
[5] 覃瓊芬.護理因素對血液標本采集質量的影響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9,19(9):1 883-1 885.
[6] 佟玉品.血液標本采集與送驗的質量控制[J].北京醫(yī)學,2005,27(5):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