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華中
當前,廣大教師都在追求著心中的理想課堂,筆者認為,小學語文理想課堂應(yīng)體現(xiàn)“四有”。
一、有明確務(wù)實的教學目標
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上,一般都是三條。第一條: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條:理解課文內(nèi)容。第三條則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如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向英雄人物學習,懂得環(huán)保的重要性,等等。
教學中“紙上有標,心中無標”或目標不準確的模糊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應(yīng)是所有文章的教學目標,像一些科普性文章,就不適宜提出這樣的要求。在教學中更為模糊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如教學《黃果樹瀑布》(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教師寫的是“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目標,這樣的目標不如改為“激發(fā)學生熱愛、向往黃果樹瀑布”。前者是空泛的,課堂上教師往往將精力轉(zhuǎn)移到引導學生欣賞更多的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及資料上,淡化了對課文本身的學習,形成了架空文本空談熱愛大自然的現(xiàn)象;而后者的教學則是引導學生在深入品味文本語言的過程中,領(lǐng)會黃果樹瀑布“聲、形”的迷人,從而使學生贊嘆、熱愛和向往黃果樹瀑布,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這樣的情感目標是貼近教材實際的,是明確的、務(wù)實的。
教學目標明確務(wù)實,應(yīng)該成為教師課前教學預(yù)設(shè)的前提。
二、有統(tǒng)領(lǐng)全課的對話問題
當前的教學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問題過多過濫,這已導致了一些課堂由“滿堂灌”變?yōu)榱恕皾M堂問”。學生成了答問的機器,教學索然無味,效率低下。
筆者以為,改變這種狀況的最好做法是找到具有統(tǒng)領(lǐng)價值的探究性問題,課堂上就以這樣的核心問題來展開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這樣,教學就有了抓手,課堂就不會零碎,雜亂無章。比如教學《水》(蘇教版五年級下冊)一文,就可以抓住“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這句話,設(shè)計具有統(tǒng)領(lǐng)意義的問題: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水是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并以此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取水之難”、“雨中洗澡之痛快”、“窖水滑過肌膚之舒服”等重點段落來深層次體會“珍貴”的豐富內(nèi)涵。
像這樣“統(tǒng)領(lǐng)性”的問題幾乎每課都有。比如:《徐悲鴻勵志學畫》(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徐悲鴻是如何“勵志”的,《黃鶴樓送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包含了怎樣的“別情別感”,《愛如茉莉》(蘇教版五年級下冊)中“媽媽與爸爸的真愛與茉莉”有哪些相似之處,《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是什么“厄運”,談遷付出了怎樣的行動……抓住了這些問題。課堂就不會游離在教材之外。
三、有拾級而上的體驗過程
教學如登山。而登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徒步,一種是坐纜車。徒步講究的是登山過程,坐纜車收獲的是登山結(jié)果。徒步能對山間景色進行仔細觀賞,同時因有了自己的辛勞而增加了別樣的體驗;坐纜車,對于山間景色只是“走馬觀花”,缺少的是過程性體驗。課堂教學所追求的正是豐富的過程體驗。
教師找到課文中具有統(tǒng)領(lǐng)價值的問題并不難,難就難在如何引導學生深層次體會文章關(guān)鍵詞句所蘊涵的意義和情感。我曾聽了一節(jié)《水》的教學,其“登山”過程踏實高效?,F(xiàn)舉一教學片斷。教學內(nèi)容如下:
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順著脖子緩緩地滑過了我們的臉和背,然后又滑過了我們的大腿和膝蓋……在水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動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后,剛好能夠潤濕腳板,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教學過程如下所示。
一讀。說說自己讀后的感覺——“舒服”與“幸?!薄?/p>
二找。找出讓“我們”最能感受到舒服與幸福的詞語一“滑”與“撫摸”。首先,將“滑”試換成“流、淌”讀一讀,從而體會“滑”字的精妙:“滑”讓人感到水與身體的每一塊肌膚都有了親密的接觸,使身體的每一塊肌膚都感到了舒服;從“滑”字還體會到水的少,水的“珍貴”,而“流”與“淌”不能說明這一點。其次,體會“撫摸”一詞的內(nèi)蘊。教師先讓學生說說自己什么時候有過被“撫摸”的感覺。有的說“母親”撫摸過自己,感到特別溫柔與幸福;有的說“春天和煦的風”撫摸過自己,感到特別輕柔與舒服……
三讀。先是學生讀,然后教師范讀,欣賞、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及舒服與幸福的感覺。
上述教學將“滑”與“流”、“淌”進行換詞比較,就是品詞析句;說自己被“撫摸”的情形,就是講親身的經(jīng)歷。學生有了探究性實踐與體驗,就能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這個教學過程給我們的啟示是:課堂教學中“登山”的過程就是朗讀感悟的過程,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而朗讀感悟、情感體驗的方法是多樣的,既可以是詞語的比較,還可以是生活經(jīng)歷的聯(lián)想。當然,教學中還可以有:情境的描繪與創(chuàng)設(shè)、數(shù)字的分析、音樂的渲染、由人及己的推想、動作的演示……這些手段,都可以成為教學中“登山”的階梯或拐杖。
四、有巧妙適當?shù)姆答伿侄?/p>
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高效,離不開檢測與反饋。但語文教學不同于數(shù)學,不能只通過做幾道習題來解決。因為機械的習題檢測往往是對情感目標的置之不理或弱化。所以,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檢測要精心考慮,巧妙設(shè)計。
在課堂上,用得較多的手段一般有:讀、寫、說。
讀,就是讀課文。對于不長的文章要通讀全文,對于較長的文章??梢赃x讀精彩的重點段落。通過讀文,一檢測學生是不是對文章的情感真正把握了,朗讀是否能表達這種情感?,F(xiàn)在,在課堂臨近結(jié)束時,這種檢測性朗讀已不多見了,這確實是一種遺憾。
寫,是指在課文情境中寫感悟?qū)懶穆?,但設(shè)計是有要求的。有的教師在寫時,請學生盡量用上課文里的關(guān)鍵詞語,學生既運用了所學的語言,又恰當?shù)乇磉_了自己的理解與情感,可謂一舉多得。如一位教師在教完《愛如茉莉》后,引導學生用文中反映“細節(jié)描寫”的詞語填空,完成了一首奇麗的小詩(橫線標示的是學生的填空):
愛是“吃完再告訴”的細心
愛是直奔醫(yī)院的身影
愛是緊握的雙手
愛是布滿血絲的眼睛
愛是手腳麻木也不肯動的體貼
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
說,是口頭表達。教師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哲理方面的,也可以是寫法方面的。當然,還可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學習方法,等等。
責任編輯: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