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方 王海燕(湖北省襄樊一中)
給作文一雙自由的翅膀
——新課改作文教學嘗試
郭 方 王海燕(湖北省襄樊一中)
2009年湖北省推行新課改,這讓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尤其是面對作文教學,如何更快更好地適應新課改,這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通過高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倡自由作文,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币虼?在新課改下,教師必須突破已經(jīng)形成的寫作教學模式,更新觀念,著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想象、表現(xiàn)和評價的能力。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盡量減少對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放飛學生自由的翅膀,讓他們翱翔于創(chuàng)新的天空。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關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總目標,這無疑為廣大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生活的再現(xiàn),學生作文應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術加工,只有走進生活學生才會有真切的體驗,才會有豐富的素材。那么,我們的作文也應圍著學生、社會和生活展開。
分析一下近幾年的作文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文內(nèi)容就是那么幾項——“我與人生”“我與社會”“我與自然”“我與哲理”等,基本上都與學生的生活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只要同學們平時稍稍關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身邊的物,寫出“個性化”的作文應該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心社會,關愛人生,還要引導他們習慣于把平時所思所想記錄下來,隨時為自己所用,讓學生做到有話說,有事寫。比如,我給學生布置的一個作文題目“路上”,可寫的東西很多:路上看見的一件小事;路上這幾年的變革;路上遇到的一個人;路上的所思所想等都可以自由創(chuàng)作,另外文體也沒有限制,記敘文,議論文,抒情散文等都可寫,轉(zhuǎn)變以往的“要我作文”為“我在作文”。這就讓學生有發(fā)揮的余地,有展示自己才華的場地,也激發(fā)了其創(chuàng)作的興趣。
或者,我們轉(zhuǎn)化一下形式,無需強行布置作文題,可選取生活中的一個主題作為范圍,而具體題目則由學生自己確定。讓學生在“自作主張”中作文,然后再引導提升,推而廣之。總之,就是盡量讓學生們自己的文章自己做主,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獨立創(chuàng)作的空間。
新《課程標準》指出:“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jié)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這就由傳統(tǒng)的教師一人批改變成學生的共同批改。
作文是學生辛勤勞動的成果,因而他們強烈地期待得到及時、客觀的評價。所以,老師能否及時認真地批改以及在作文批語中表現(xiàn)的態(tài)度情感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興趣。但我們又應看到單靠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學生大多希望得到其他同學的肯定,因此,我們不妨把作文批改做多樣化處理:教師批、同學批、個人批結(jié)合起來,既可以減輕老師的負擔,又可以讓學生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教學中,我嘗試著事先做好批改指導,告訴學生湖北省作文批改的標準,首先要縱觀全篇,整體評判,包括體裁、中心、選材、結(jié)構(gòu)、抄寫等。其次,著眼局部,重在推敲詞句、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的運用及標點的選擇等。最后結(jié)合當次的作文,具體談要求。指導完畢,隨意分發(fā)學生的試卷,讓學生試著改手中作文。學生終于有權(quán)去審視他人的作文,自然興趣很濃,小到一個標點,大到謀篇布局,仔仔細細,分門別類地指出并修改??梢哉f有的同學的批改比我做老師的還認真,甚至個別同學的批語比作文本身都長。學生批改后推薦優(yōu)秀作文,我再仔細審視批改,表揚批改認真的同學。事實證明,同學的批語遠比老師的批語吸引力大,我班的學生在作文發(fā)了之后找批改同學再探討,因此,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關系也因多樣化的批改方式拉得更近了。
當然,學生學會了批改他人作文,也就知道怎樣去寫自己的作文了,比如有同學寫評語“作文感情真摯,卷面整潔,這是我所欠缺的,但是,我的細節(jié)描寫比你的細膩多了,課下我們可以切磋一下”,顯然,這位同學已經(jīng)從批閱中學會了取長補短,自然也就對作文產(chǎn)生了興趣。
這樣的具體指導,使學生有步驟地、有目標地進行修改,減少了修改時無從下手的被動局面,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作文課的趣味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需要獨立,也需要合作。今天強調(diào)合作學習,是為了提高群體學習效率,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幫助學生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傾向,使他們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活動,學習正確自如地表達,敞開自己的心扉,同時也學習傾聽他人的意見,吸納他人的意見,深入到別人的內(nèi)心世界,在追求共同目標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學會寬容和溝通?!笨梢?新《課標》強調(diào)學習的協(xié)作與分享。
學生在習作之后最想得到的就是大家的認可。讓其他同學批閱固然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但是如何點燃學生作文的成功意識、激活其競爭力,這就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了。因此,我嘗試著讓全年級的同學共享佳作。把優(yōu)秀作文,甚至有一點瑕疵的文章統(tǒng)一印發(fā),全年級人手一份。這樣學生可以面對佳作進行二次點評,比如對于上次習作“我和__________的故事”,其中一篇《我和鸚鵡的故事》中描寫鸚鵡被關在籠中失去自由有這樣一段話:“它好像在哭泣,眼里充滿了心酸的淚水,呆呆地盯著遠方的天空。我喂它東西,不吃,喂水,不喝。我茫然了,不知它到底怎么了,可它此時卻用眼盯我,用嘴啄籠子的鎖,哦,我知道它原來也是渴望自由的。”有同學指出:“這句話較生動地把鸚鵡渴望自由,而我也茫然不知所為的情形交代出來了,可是同時也把鸚鵡給神話了,這樣不合事實?!币灿械耐瑢W指出《我和爸爸的故事》中描寫爸爸給我送傘,我拉爸爸手這個細節(jié)“我去拉爸爸的手,可沒想到爸爸立刻把手縮了回去,我還來不及猜想,爸爸就慌忙解釋道‘不是爸爸不想拉你的手,實在是爸爸的手太涼了,怕凍著你'”是“用樸實的語言寫出了一個令人落淚的場面,讀后再一次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如何把細小不過的事情描寫出來,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也有同學評價《我和三輪車夫的故事》結(jié)尾升華很好,由三輪車夫?qū)ε畠旱膼凵A到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愛,讓“我”也深知父母愛的偉大。通過這樣的重新點評,大家共享佳作,既表揚了優(yōu)秀作文,也激發(fā)了其他學生的積極性,更讓佳作的作者從中受益,得到更多作文的啟示。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我們的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要想讓新世紀的作文教學邁上新的臺階,實現(xiàn)里程碑式的改進,這是一項異常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既要與時俱進,在新的理念指導下構(gòu)建中學作文教學的理論體系,也要扎扎實實推薦、介紹有效的作文實踐范例及操作方案,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相信只要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作文教學的一片新天地,給作文一雙自由的翅膀,讓學生的作文自由飛翔。